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2 (1700-1725).djvu/1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銅江水 在治東北四十里,南流古沫水也,即《漢書司馬相如傳》所謂「西至沫若水,通靈關道」 者。水自董卜韓胡來,出司治靈關鄉,循靈鷲山絕壁,南逕和陵鄉。水性至湍疾,而和陵山岡忽捍而西,令水不得直趨,因作迥瀾激瀨,穿地鑽石而出。故其至也狹以深,有一斗城、虎跳潭、鈀齒岸諸名。逕思延鄉二十里。蘆邑水注之。鳳水 在琱陽東二十五里,曰鳳水村。村北七十里有崇山崢嶸,水出其下。至化彝堡,堡極隘,逕板橋峽。峽極峭,板橋者,棧道也。鑿壁架木,覆之以板,高下無路,必由橋。橋視水石相搏,如噴玉,如響雪,如瀑布。至村而瀜瀜脈脈,不疲不駛。方里之間,荒原斷壤,沍為三「几」 字。人家籬舍闐其空,以耕以漁,下而青溪水注之,逕落靄村,匯於銅江。鳳水者,字水也。

冷砧水 在治北六甲鄉,出魚泉峽,東流。大川水 在治北六甲鄉。水出竹把巖,南流合逕金雞峽,為魚喜峽。

後屯水 在治北六甲鄉,出紫雲巘山下,東流逕蘆山,縣為清源。以上三水,俱至蘆山為龍門渡。

箐口水 、小溪水 、箐口水出鎮西山下,至下里村,小溪水注之。二水在治東北火井三班鄉,東流至邛州文台里界。

黃溪 :在治東三十里。溪水作硫黃氣,浸灌瘠田,禾苗特盛。

清溪 溪多石,居人較健,繞村水又注之。二溪環折於治東道,俗稱「十八道水」 ,下注鳳水峽口 ,離治十五里,崇崖峭壁,下臨千仞。深河激湍,行者攀越而過。又云:去治南四十里,接榮經縣。

湧池 距司治二百二十里。其地方廣半畝,止水無波,湛然澄澈。又云:在司治北火井鄉。龍池 在治西五十里,其水淵深,內有潛龍。天時亢旱,投隻鴨於中,烈風雷雨立至。按《天全志》:去司治西四十里,淵深靈異。

龍井 在治南三十五里。地湧出泉,清冽如碧,甘甜如飴。古有金甲雙鯉,出沒自得,至今猶見。八卦井 在治東三十里,形如八卦,其水清冽,俗名八角井。按《天全志》:去司治南十五里地名禦彝鄉,有天王祠,乃魯班古蹟。中有井泉,亭閣罩覆。遇旱,鄉人取水祈禱,即雨。又云:在治西。玉龍泉 在治東三十里大悲寺內山下,泉從石龍口噴出如玉焉。按《天全志》:「司治南地名冨庶村,有天王祠,後有泉水,鑿一石龍,引水由口泠泠噴灑,故名。」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城池考   總志

本司城池 石城,明洪武中,百戶盛茂砌石,周圍六百丈,門四。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關梁考

天全六番志

禁門關 在龍山盡處,山垂峽作嶄巖,下瞰和水,危石礧礧如俯行人,因置關於此。沿和水而左,十五里至崖底關,崢嶸一逕,直達索孟諸番。沿和水而右,五十里至紫石關,進靖遠堡,又分水而入,一抵巖州,一抵嘉慶,直渡西爐矣。按《天全志》:去碉門司治西一里許,即前禁山。兩山對列,河水居中,為諸番出入領賞之路。又一本云:「兩山對峙,關當其隘。」

靈關 ,關最古。唐既以名司地,司復以名其鄉關,久不得為名矣。而其巉崖峻壁,一夫守險,可以禦萬。今小關子,即古之靈關也。關內村堡,司之居民,關外崖梯木棧,即董卜韓胡出關之路。韓胡與沃日接,沃日與大小金川接,金川與雜谷接,與西爐木雅接,而其究與烏思接,與吐番接。古稱後戶,不綦重乎?按《天全志》:「去司治北一百二十里」 ,為屬貢,董卜韓胡宣慰,由本司起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