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1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獨可無城耶?余以其言白當道,合辭曰:「楊令議是。」侯 得請。乃窮日夜,殫心力,經營規畫,弗亟弗弛。自丙子 冬十月始事,民負畚荷鍤,登登馮馮,築杵恐後。越丁 丑春二月,聽民歸耕。逮十月復事事如初,再踰月告 成。侯之功不與斯城同罔極耶?眾咸曰:「願勒之,庶來 者有勸也。」侯名麒,鄧川人,起家弘治壬子鄉進士。

《九峰書院記》
朱廷立

柱史雲夢熊子按節嘉定,乃與少參何子、僉憲鍾子 謀築書院於九峰山,其守郟子鼎領之,乃今工竣。於 是訓導蔣瑜者持鼎之牘來請記。余曰:「建學育才,國 典有常,乃復有書院耶?」瑜曰:「九峰有奇勝。」余曰:「書院 固以勝耶?」曰:「嘉之士且眾,學舍弗容,士業弗集,以渙 散之累也。茲之舉,學宮之翼也,勝其次耳。」余曰:「然。汝 謂諸子之為是謀也,為進取者之便耶?」瑜曰:「是非所 敢知,願教焉。」余曰:「不然也。夫學,覺也,士類聚而講說 之,求以覺此心焉爾矣。是故善學者,充吾本然有覺 之心,以行於父子、君臣、兄弟、夫婦、朋友之間,各中其 則,是曰正學,是曰正道,而吾始謂之完人。非是之學, 不謂之道,烏得為完人耶?故曰:三代之學,所以明人 倫也。」子謂書院者,學宮之翼也,其道乃在於是。若曰: 「吾之為是也,將以便民之進取也,則士之於家容膝 之地,皆能為之,雖學宮可虛也,奚書院也歟哉?」瑜曰: 「瑜也,聞命矣。學貴立本,功在知要,願奉以授之為《書 院記》,歸以致於郟子。」余曰:「然。」熊子名爵,何子名鰲,鍾 子名錫稽。

《改建宋諫議田公修文書院記》
劉江

明興,聖道中天,文教大闢,一百六十年薪槱作人之 化,士以道德功業、氣節文章著者,炳炳烺烺,遠軼前 代也。大都涵泳聖真,出之修道之教,迺黌序之外復 有書院,率以景祀賢哲,彰前迪後,助流政教之所未 逮,國家崇文重道,若斯之勤也。吾邑《洪雅》,風土靈潔, 在宋科第,櫛比如董氏祖孫父子兄弟蟬聯繼美者 十三人。其正直立朝,光史冊而昭來茲。有《表聖田公 邑故祠》公九勝山麓,廡櫳圜道,無有也。陝令來守茲 土,拜公宇下,慨然改建而更諸爽塏。而慮夫時詘之 舉贏也,已纍,歲課之,通計若干緡請兩臺報可,且檄 公鏹佐之。乃占氣筮良,庀材鳩工,堂廡閣楔,盡依夫 子之牆,欲下路人之馬。祠成,而形家者言,址在黌宮, 艮垣,棟宇翼翼,遙與巽土文昌閣相輝映,靈運因之 益開。先是,公讀書邑之沙溪寺,緇衲有公像在焉,垂 數百年,凜凜有生氣。侯迎妥於堂,匾曰「天下正人」,曰 「古之遺直。」本文正范公、文忠蘇公之頌。闢其門曰修 文書院,即公讀書處,名修文山云。已,率章縫弟子禮 數擬釋,望瞻仰而興「百世之風,將所謂《周禮》盡在魯 矣。」公以太平興國擢進士第二,拜左拾遺、直史館諫 議,歷仕兩朝,始終以諫諍為己任,朝貴側目,人謂宜 少晦以遠禍,公不移,疏凡五十三上,不欲藏副示後 謗,時賣直,悉焚之。今讀其《遺疏》十三篇,參天地之化, 關盛衰之運,說者方之賈誼,未足盡公也。當時太宗 褒詔「優答,真宗手集以貽仁宗。初,趙普為相,令群臣 章奏先封白君臣上下之間,庶幾千載一時,而惜未 究其用也。范希文、司馬君實、蘇子瞻皆一代偉人,而 仰公正直,甚以不得見為憾。想公之精誠正直,有橫 絕一代而克塞兩間者,其修之文也。」蓋公少負奇氣, 博通古今,已有擔當世道之志。長游長安,與昌黎韓 丕復棲驪山白鹿觀,數年,器志大成,始出為世用。彼 其四十年繕修工力,修之意,修之身,剛大正直之氣, 固得之定靜安慮之後,其修之文也。士生其鄉,距公 幾七百餘年,武寥寥焉。噫嘻!王通以來,世無河汾之 席;鄭莊而後,時乏北海之門。惟造士有塾,塾有期,期 有課,課有高山之仰。或亦王之席而鄭之門也。侯遷 公祠,闢為書院,意在斯乎?《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諸生處有正學,出為正人,如田公者,踵相接也。是侯 之所期於今日者也。余佩《大學》揭,治國平天下,先修 身,先正心。夫子曰:「人之生也直。」而子輿衍之以直養 無害,則塞乎天地之間。《易·文言》括之曰:直言其正也。 上修此為教,下修此為學。夫士患不正,直耳。一正而 道德備,修止矣。建天下之事業,立天下之氣節,煥天 下之文章,皆是物也。曰:公以全收之,其修之文也歟 哉?士服膺聖訓,豪傑易興,願學其學,人其人,家修廷 獻於前哲。道德功業,氣節文章,豈有讓焉?前哲為伍, 以知斯文之未地也。侯功偉矣,而侯與田公若脈脈 一心者。公出典睦州時車甫下,建孔子廟,興學造士, 請天子頒國學、賜《九經》,教諸生,睦人文遂彬彬盛,後 事之師師,前事之不忘,公前作侯後因耶?至恢倫堂 崇雉牒,後先與書院次第舉侯,皆不以裨益吾洪者。 損民而文,勾自奉以供茲役也。作人棫樸,而捍吾圉, 遠矣大矣,宜不一書,茲不贅。侯名嗣宗,號潁湛,楚公 安人。

《蜀水記》
祝之至

楊升菴云:「四川以岷江、沱江、白水、黑水為名,江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