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1 (1700-1725).djvu/4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故以名。水源出六番,經零關至雅州飛仙關,與邛崍水合,行五里與周公水合,又百里與花溪水合,入南安界,經峽江,下九盤,至雙湖,距州十五里,與沬水合九峰山下會於江。

沬水 在州城西。按《水經》,發源於西南廣袤徼外,由鐵豹嶺經漢源,即大渡河中鎮、銅山、茶山,邁東而下為金、銀三漕,至雙湖與青衣合,同會於江。按桑欽《水經》及《西南夷列傳》,明言沬若水,此禹跡中之名水也。而舊志以一夷惜水當之,晦矣。夷惜水是其支流,總為沬水,清冽迅瀜,大於青衣水。近有泝流輸輓者,用小舟幾窮其源,與大渡河通。

竹溪水 在州西北三里。環溪多竹,俗名祝公溪。從當年著姓齒德者而名,猶張公溪之類。舊《志》竹王、祝雞翁之說皆不經。發於雲頭山北二十里,瀑聲撼兩崖間如雷,下瀦為龍潭,流入山谷,凡九折而至此,與江水合,故上流名九溪。溪上有橋,今圮此。入省之大道,往來如織,水濚洄湍激,民甚患之。少參張公橋其上,期月又圮。公乃少遷舊址,伐石具材,大為結構,眾心踊躍,數月工成。壯麗堅緻,可垂永久,名曰「張公橋。」 一云古夜郎國地。相傳一女浣溪,有竹浮而下,中有啼聲,取而視之,乃嬰孩也。及長,封竹溪郎。舊有竹溪橋。

蘇溪 在州西二十里蘇稽鋪,皆以「蘇」 名,重東坡也。自峨眉麤石河來,至七孔山下,與符文水合,俗名「馬跳溪。」 至尖山與青衣水合,又至雙湖與沬水合,同達於江。

臨江溪 在州西四十里。發源於二峨山魚洞,至蘇稽山下與沬水合。以上二水,凡峨眉谷皆從此出。蘇溪自縣臨江至楊鎮,利賴甚大。《總志》云:「源出三峨山,溪魚肥,土人漁也。」

泥溪 在州東五里。其來甚遠,出仁壽萬山中,東南流經中巖山後,至小萬渡,會於江。舊《志》云:出井研,非是。《總志》云:「泥溪河在州治東南五里,源出平羌縣。」 恐即此。

麻坪河 在州東北四十里。出金銀岡,至五塊石、千佛崖,與泥溪合。《方言》:凡水皆稱「河。」

三溪 在平羌峽口。板橋、鱔魚港洞。

張公溪 在平羌山谷中,至跳磴子與泥溪合。「大西湖 」 在瞻峨門外,與大江隔一隄。周環皆山,大二十畝,水平如鏡,可以泛舟。

小西湖 在大西湖西二百步許。任給諫有齡有朋湖書屋,面湖大,僅大西湖三分之一,皆種蓮。今無。按《總志》,西湖在州城西,方廣一里。恐即前大西湖。

浣龍池 ,在州東三十里保平鄉。圍六百餘丈,灌田數百畝。

七池 五在城內,二在城北門外,合《魁柄》之數以厭火。然皆窪下,積水無源,久多湮塞。萬曆三十七年、八年,鬱攸不戒,其為變甚慘。李侯一一清查挑濬,便覺貼然。

「天生泉眼 」 ,與「浣龍池」 ,近在三尊佛前。深不可測,旱禱輒應,必神龍所宅也。

岷江 在治東,俗名「通江。」 自岷發源,經平羌流繞烏尤山。

瀆江 發源溫江,經雙流界東流至州,即統於「岷江。」

陽江 在治南二百五十步,源出大渡河,一名「峨水」 ,接玉海水,出彝方,入中國,與青衣水合入江中。

大渡河 ,源出巂州界,經羅目入龍游界。按《明一統志》:「水出麩金。」

明月湖 在州治一百步,俗傳湖如月形。郭璞詩:「鬱鬱復姑姑,將州對洛都。試看千載後,依舊明月湖。」 後隋鬱姑將軍開此。東坡云:「敕賜詩人明月湖。」 今涸。

龍泓 在治東二里,舊龍游縣界。東坡詩:「虛名無用今白首,夢中忽到龍泓口。」

東巖泉 在治東,宜釀酒。宋蘇軾詩:「一時付與東巖酒。」

卦井 在治東,相傳郭璞所鑿。按:《明一統志》所載同。

聖水井 在治北竹溪岸上。聖水寺佛趺前,水甚清冽。州人有醮禳事,必於此取以供獻。歲旱禱雨多應。

洗墨池 在凌雲寺後,清音亭之左,東坡所鑿,池址尚存。上建亭匾曰:「江山之勝,臨池一覽全收。」 成都又有「洗墨池」 三字刻石。

峨眉縣

大峨山 ,在縣西,自山下至頂一百二十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