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8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金山西北麓,西北流至第八鋪,灌田利民,入黃河。

《永寧州志》

尖陽山 :在州治東南四十里。上建龍王廟,立堡以避警。

龍山 在州治南六十步。山徑盤紆,上建三清三元虸螯、風雲雷雨等神之廟。山下有靈濟真君華元化廟。廟外有泉,味甘美。

虎山 在州治西二里。即隆興寺傍小山。馬頭山 在州治西北三十里。晉祖逖駐軍處,有廟存焉。

馬喦山 :在州治西一百里琵琶村。山有泉,灌溉田禾,居民甚賴焉。

勒臺山 :在州治東北四十里。世傳石勒曾屯兵於此,故名。

龍慶山 在州治北

銅柱山 :在州治北一百二十里,高數千仞,山半有湧泉,上建迎曦寺。

龍神山 在州東北七十里。山多五色石,質亦溫潤。

三掌崖 在州治北一百三十里。三峰插天,係明晉藩牧馬地,租課撥入各都,今名「官地」 裏。香水巖 在州治南十五里。從大土河路口石壁中瀉出泉水一道,味甘美,鄉人資灌溉,相傳發源白馬仙洞黃龍池中。

東河 出骨節山,西流入河。

北河 ,出赤壁堅嶺,南流入河。

南河 出寧鄉縣,北流入交口村,與眾水合。本州三川受害,山高水猛,故地多沖沒之患。《文水 》,出方山,東流入交城。

「石窟泉 」 出吳城馹。

誤兒匯 在州北六十里。相傳誤兒令子據守其地,相約有寇至,鳴金為號,則發兵救援。一日,其子鳴金以驗信否,及援兵到則戲耳。後有警,鳴金而援兵不至,城遂陷,至今因名為誤兒匯。然相傳如斯。所謂誤兒者,不知何許人,或失其姓名,即以「誤兒」 二字誤傳為姓氏,亦未可知,皆不可考。

《寧鄉縣志》

柏窊山 在縣東南十里。鳥道穿柏林里許,陟子孫聖母廟。廟前泉池清冽,冬夏不增不減。廟後松柏參天,緣山不可紀極。迤東南為元帝廟,俯臨大道,邑之勝境。

樓子臺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山勢層疊,形如樓臺。

沒狐臺 在縣治南四十里。舊建修真觀。臺下有石室可居。昔人曾避亂於此,邑之勝地也。東轍坪 在縣南三十五里。相傳戰國時齊使進茶,路經於此。今轍迹存焉。仙明洞 在縣東南十五里。洞口止容一人,或高或低、或寬或窄,深不可測。俗傳有仙人居此,禱而輒應。

劉公洞 ,在樓子山中。古有劉公修煉於此,塑像猶存。

《車轍泉 》:在泉子山下,即清河源。

清水堰 嘉靖二十九年,知縣張鏜建通濟橋,行水灌田,廢三十餘年。萬曆癸卯,知縣黃應貞、典史唐汝濟從下流引入故道,水經厚子坪以至城內,灌田二頃零。丁未,知縣廖得寶時加修濬,堤堰益固,稱「永利」 云。

泉子堰 灌田九十餘畝。

段家堰 灌田七十餘畝。

寺灣堰 水經寺子灣、龔家灣等處,灌田二頃有餘,旱則纖流不給。

東觀堰 引水入村,街傍多園,共灌八十餘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