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9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綿山兩崖對峙,壁立千仞,巨潭天成,皎若明鏡。百福井 在超山百福寺,旱禱雨即應,病者祈飲多愈。

孝感泉 在西汾村,元沁師杜公唐臣夫人王氏所鑿。唐臣客沒,夫人歸葬故里,水苦澀,不可飲,夫人指示,令人鑿之,得泉甘冽,以供蘋蘩。自是歲時承祭用之。鄉里重焉,因名為「孝感泉。」 夫人,左丞文定公母也。

《介休縣志》

羬城山 ,在縣東南二十八里。

太虛巖 在縣東南二十里崇岡上,玲瓏輻輳。其形有二:一如雀糞碎砌,一如冰柱相粘。一名「珊瑚」 ,一名「上水」 ,以水上濕也。巖畔有石洞數窟,雲菴數楹。巖前古松一株,形如張蓋狐岐《勝水》繞焉。

葫蘆河 在縣東北五里。

石河 在縣東

城西河 在縣西門外

內封河 與上二河皆無常流,秋夏大雨,南山山水橫發,北注入於汾。

灰柳泉 在縣東石洞。村民引渠溉田。

龜山 在縣治西南。又名長壽山,北下為牛澗。赤紅山 在縣東北七十里。高歡大破爾朱兆於赤紅嶺,即此。

黃龍山 ,在縣正東五十里,止有黃龍廟。《省誌》訛「黃雲山。」

馬頭山 ,在縣東南九十里。出鉛,所得不償所失,民不開煉。

孝文山 ,在縣東北一百四十里周家溝界。因魏孝文避暑於此,故名。尚有廢址存焉。

湫河 發源興縣合查山麓,由大小披頭山長城坪西南行三十里,經本縣白文鎮,折而南流六十里,東北受榆林諸水,東南受甘泉諸水,合流而南行五十里,至三交鎮,折而西南行五十里,至大同磧口入黃河。

郝家坡河 在縣東北五十里。泉在本村南側,從地湧出,深三尺餘,冬夏澄清,冬間熱氣如蒸,永不凝冰,灌田利民,至本村地陵下入湫河。小馬坊河 在縣東北三十里,泉出本村石巖下,冬夏澄清,冬間熱氣如蒸,永不凝冰,灌田利民,至本村溝口入湫河。

喬子川河 在縣東北二十里。發源連枝山下,或見或伏,灌田利民,至川口陳莊入湫河。榆林河 在縣東北五里。發源黃龍山,灌田利民,西流至榆林溝口入湫河。

甘泉河 在縣東南三里許。發源本村石巖下,灌田利民,西流至甘泉溝入湫河。

安業河 在縣東南十五里。發源中腳、黃龍二山下,灌田利民,西流至安業溝口入湫河。大峪河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發源漢高山下,灌田利民,西流至大峪溝口入湫河。

小峪河 在縣東南三十里。發源雲山下,灌田利民。西流至溝口岐道村入湫河。

鐘底河 在縣東南六十里。發源湍水頭,西流至三交鎮入湫河。

故縣河 在縣北五十里。發源唐家溝、海子頭溝及本村下,灌田利民,東流至本村口入湫河。窯頭河 在縣北四十里。發源紫金山北麓,灌田利民,東流至窯頭溝口入湫河。

太平河 在縣西北三十里。發源紫金山,或見或伏,至武家坪村,見而不伏,灌田利民。東流至太平溝口入湫河。

萬安河 在縣西北十里。發源紫金山東麓,灌田利民。東流至萬安溝口入湫河。

麻峪河 在縣西北一里許。發源暴水泉,灌蔬圃利民。東流至麻峪溝口入湫河。

善卷河 在縣西南十里。發源趙家圪口,東流至善卷溝口,灌田利民,入湫河。

青堂河 在縣西南二十里。發源丁家溝并本村,灌田利民。至本村地陵下入湫河。

孝文河 在縣西十五里,即月鏡川河。發源埋頭莊,微灌蔬圃利民,南流至索達干入黃河。清涼河 在縣西三十里。發源紫金山下,灌田利民。西南流至叢羅峪入黃河。

曲峪河 在縣西一百里。發源紫金山下,灌田利民,或見或伏。至張陽會,見而不伏,微灌田利民。西南流至曲峪鎮入黃河。

杏林莊河 在縣西一百一十八里。發源紫金山西麓,經流兔兒坂至杏林莊,灌田利民,入黃河。

第八鋪河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五里,發源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