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姜洪繚》以「周垣令人看守。」

唐僕射薛高墓 縣西四十里。尚書右僕射、昭義節度使、平陽郡王、贈太保薛公之墓。有神道碑,乃禮部郎中程浩所撰。按碑,太保名高,萬泉縣人,忠勇有謀,建大功於唐,與其祖大將軍仁貴,考太傅楚玉並葬於此。舊《志》作「薛萬徹」 ,誤。刺史柳宗元墓 ,縣北三十里柳村,斷碑剝落不全。按昌黎撰《子厚墓志》云:「歸葬萬年先人墓側。」 今墓真假未詳。

諫議大夫陽城墓 縣南十餘里柳谷西吳村。嘉靖時猶有遺址,近為河水衝沒,不可識其處。宋待制司馬池墓 縣西三十里鳴條岡。大中大夫司馬旦墓 在池之墓側。其先祖禰及昆弟姪凡十七墓。

司馬光先世遠祖墓 ,在光墓東南十里許,歲久土平,石羊虎並柏數株尚存。司馬晰墓在其下半里許。

司馬光墓 縣西三十里鳴條岡。哲宗御篆「忠清粹德碑」 額,蘇軾撰文。後章惇謀發公塚未果,踣擊其碑,瘞之,惟御篆額尚在。靖康間,高宗南渡,子孫舉室南遷,居浙江之山陰故里,無人奉祀,惟有司致祭。其孫司馬富撰《墳記》,司馬柱撰。

《忠清粹德碑樓記》

元臺亨墓 縣西北

歸暘墓 ,在溫公墓餘慶禪院左二十餘步。明知府張謙墓 ,近歸暘墓,今失其處。

侍郎藺芳墓 縣西四十里上王里。

徵君郭極墓 縣東五里柏坡山下。郭齡、郭確暨郭璡墓俱同塋域。

參政毛深墓 縣東北二十餘里大羊里蓮花峰下。

孝子馬彬墓 縣西五里許辛莊村西。

趙烈女墓 縣西李莊村西北二里許。巡撫御史洪公聲遠修築墓垣,解元司馬晰撰《記》。聞喜縣

上古姜嫄墓 ,縣西北三十五里稷王山下冰池村,俗傳稷棄於此,今祠下有蛇虎澗,又謂「稷始播穀於此。」

周祁午墓 縣東五十里下呂村。

喬莊村古墓 。縣東三里。喬莊村北有大塚,似王侯陵,相傳湯陵。又云伊尹墓。又上有二塚,云女房、女鳩墓,俗呼二女墳,俱無考。或曰晉公卿墓。舊《志》云,邑境內大塚極多,有為民居浸沒,猶有跡者。有高大如許而無從考者,俱未詳,不載。魏毋丘儉墓 。縣東五里丘村嶺上,大塚累累,相傳為儉父子墓。《管輅傳》云,「輅隨軍西行,過墓下,倚樹哀吟,精神不樂。人問故,曰:『林木雖茂,無形可久;碑誄雖美,無後可守。元武藏頭,蒼龍無足;白虎銜尸,朱雀悲哭。四危以備,法當滅族。不過二載,其應至矣』。」 以是觀之,儉祖父墓也。晉唐以來,裴氏墓 縣東去祖莊裴柏村十里,曰鳳凰原。北至紫金山,南至涑水,東至牛塢,西至雞鳴山中倉底,永青、趙村,柳泉坡底,居台莊、愛里諸村在焉。自曄以下,大塚一百五十餘,碑記六十座,石人、石虎四十餘,對亭,亭在永青,守墳寺在愛里裴家寺內,如裴度墓在管城,今趙村有之。裴寂,《唐書》本傳在蒲州柔原,裴見素在陰莊,裴守真、裴耀卿墓在稷山,今本里亦有之。裴橋卿家在稷山,墓在聞喜。諸如此類,多不可攷。

天子陵 亦云「天子墳」 ,在縣東南九十里留莊隘。山水環拱,相傳漢高祖墳,疑元海或智遠之祖塋也。

宋趙鼎墓 在埠底村。按豐公卒吉陽後,遷葬衢州常山石門,子孫在焉。埠底故里,或葬衣冠之所。

「元忽神公墓 」 ,在東鎮西門外峨嵋山下,有《神道碑》,學士魯翀撰。

木華黎墓 縣東五里喬莊西。

明都御史張守中墓 縣東二十五里峪里。敕建。

都御史翟繡裳墓 縣西十五里西韓村。「大學士韓爌《誌銘》」 ,「尚書王象乾撰表。子貢士夢標,知縣夢桂,序班夢槐,都司夢杰附。」

參政任贊化墓 城北官莊村。

平陸縣

陶唐許由墓 縣東六十里箕山之側。《太史公》曰:「余登箕山,蓋有許由塚焉。高九丈,周八十一步。」 二塚南北並列,其一或巢父塚也。古柏參天,雅稱勝地。

商相傅說墓 ,縣東三十里,馬跑泉之旁,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