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漢陳平墓 ,縣西北十五里。

翟方進墓 縣西翟村,順治十六年大水後,碑始出。

鄧禹墓 縣東上李村

唐馬燧墓 縣北門內祠左。

靳將軍墓 縣內大清觀西北。

張嘉貞、張延賞、張弘靖三相墓 ,城外西南隅。羅誠墓 ,縣北羅村。

崔公弼墓 縣西北李寺村。

金陳克基墓 縣西北陳翟村。

南仲墓 縣西南香落寺。

元陳靖宣公墓 在陳翟村。

王庭祥墓 在南田村

明都御史何東序墓 陳范屯敕建。

都御史荊州俊墓 黃關村,敕建。

萬泉縣

周錢鏗墓 ,在文村,有碑剝落。

漢槐里侯皇甫嵩墓 在皇甫村。

孝子董永墓 在上孝村,有碑剝落。

唐韓國公薛平墓 縣北薛村有碑記。

薛尚書墓 ,縣烏蘇村,有碑云「大唐故尚書汾陰縣公薛君墓。」 餘字剝落。

宋御史裴瑾墓 縣北二里。碑文剝落,額云「命官。」 《故右補闕裴公神道》。

明都御史袁泰墓 在烏蘇村。

河津縣

周子夏墓 縣西五里辛封村前有碑,題云「前代追封魏國公卜子夏之塋。」

漢太史公墓 縣西十五里。《水經注》曰:司馬子長墓,墓前有廟,廟前有碑。永嘉四年,漢陽太守殷濟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柏。太史公自敘曰:「遷生於龍門」 ,是其墳墟所在矣,今不識其處,或云沒於河,或云在河西岸。隋王氏墓 在通化村東北,相傳即仲淹墓。唐杜氏墓 縣南二十里有碑,文剝落不可讀,相傳「如晦之裔。」

母氏墓 ,在母村南,墾為學田凡一頃九十畝。金李復亨墓 縣北,光德村南。

元姜真人墓 龍門山左麓。

明薛文清公瑄墓 縣南平原村西南。

解州

上,古風后墓 州西南一百八十里,芮城縣西。趙村。風陵渡,已見蒲州。

漢博陸侯霍光墓 州治東禮賢坊有大塚。關壯繆墓 州東十八里常平村。按《通志》係關壯繆先墓。

晉司空王卓墓 西門外路南隅。

名儒衛大經墓 州西北。

宋監簿婁應墓 州西南二里。

元儀宣撫墓 州西北十六里。

河東郡公墓 州北二十里曲范村。郡公、「州人平章察罕墓 州北十五里。」 仁宗相,河東郡公子。

岐裕齋墓 州西北四十里。

安邑縣

虞舜陵 ,縣西二十里鳴條岡。《孟子》謂「卒於鳴條」 ,即此。陵高三丈,甃以甓,方廣四十餘步,內外共地百餘畝,古柏皆大,可十餘圍。有守陵大雲寺。

夏諫臣關龍逢墓 縣東北二里許,有雙塚,有《呂狀元碑記》。

周隱士叚干木墓 縣西北五十五里上叚村,有碑記。

「陶朱公墓 」 ,在陶村西。

「漢黃門蔡倫」 墓 在張董村。

魏太保衛瓘墓 縣東北三十里王范村。晉太子洗馬衛玠墓 在瓘墓西。

杜康墓 縣中村里

明張芮墓 運城西北,敕建。

張岫墓 運城西北

尚書楊一魁墓 城東五里。

都御史曹于汴墓 城西北五里。

總督劉敏寬墓 運城東五里。

夏縣

夏后氏陵 縣北夏王村里,夏一代陵寢在焉。按《一統志》,惟禹陵在會稽山,禹巡狩崩而葬焉。太康陵在河南開封府太康縣西。除二陵外,自啟而下,未著其處,今高丘累累,即啟以下諸帝之陵也。金大定五年,建朝元觀於其側,以為香火之地。按《通志》,惜未載諸祀典。

商巫咸墓 巫賢墓 縣東五里瑤臺下,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