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6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此

楊城 縣東南十五里范村,又名危城村,即春秋時楊侯國,晉叔向所築。漢為楊縣,王莽更名「有年亭。」

擒昌廢縣 縣東南二十四里。後魏太武擒赫連昌,因置縣。高齊省。

煉丹爐 縣東二十里蜀村東,韓仙君煉丹於此。

高梁亭 《史記》:「齊桓公率釐公討晉亂,至高梁而還,即其地。」 應劭曰:「高梁,晉地,在平陽縣。」 《杜預傳》曰:「高梁亭在楊縣西南。」 《地道記》:「梁城,去縣五十里,叔向邑。」

《雪香館 》城內西街,今廢。

羅漢院 城西,宋至治時建。中有雪香亭、邃綠亭、「花心亭、月波亭、流杯池、環碧亭、寒翠軒、宜雨亭。」 今院沒入汾水。

浮山縣

故郭城 縣西南十里。故縣村。三面險絕,惟東面平坦。《舊志》載「神山縣故郭城」 ,是也。又名丹朱邑。

飲馬泉 縣南三十里。朱村,傳丹朱飲馬處。平寧里 縣北十五里。漢光武令鮑永安集河東,破青犢賊既平,還報光武曰:「賊已平,國已寧。」 因賜其鄉為平寧里。

《桑維翰故宅 》縣東北五十里夾榆村。

煙霞閣 城南三十五里,天聖宮內,金建深思堂。

趙城縣

伏牛臺 縣東三十里伏牛里。俗傳伏羲服牛乘馬始於此,臺下有臥牛坑。

八角井 侯村里。其井八角,諺以為媧皇氏飲馬之水,朝不滿二尺,至夕常盈,人不敢汲。趙簡子城 ,縣東北三里,周圍四里,周造父所築。春秋時趙簡子居之,遺址尚存。

「說法臺 」 ,霍山頂休糧寺旁有方石臺,俗傳休糧菩薩於此說法。旁有五小臺,為龍王聽法之所。

《拴虎石 說法》。臺下菩薩與人糧,虎阻之,因此拴虎休糧。

「打鼓泉 」 ,休糧寺左,泉水湧出,其聲如鼓,出佛峽 城西樊村山下,俗傳「寒山拾得現身于此。」

九仙洞 ,縣北十五里五女原西,懸崖高數千尺,與汾水濤聲相應,如有仙樂奏焉。

飛虹塔 霍山南麓。後周保定元年,僧法江建「阿育王藏舍利處。」 明永樂間修。正德間,僧達連重修。高三百六十尺,極其壯麗。

太平縣

晉城 ,縣南二十五里趙康鎮。東晉獻公都此。《左氏》曰:「士蒍城絳,以深其宮。」 《史記》曰:「獻公始城絳,都之。」

九層臺 在古晉城東。晉獻公築九層臺,荀息諫曰:「臣能累十二棋子,加卵於其上。」 公曰:「厄哉!」 息曰:「不危。公造九層臺,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織,亦甚危矣。」 公遂止其役。今其遺址改為涼馬寺。

𩰚雞臺 縣南三十里。楊威村,晉公子𩰚雞處。《圈羊城 》,縣東南三十里。永固村,晉圈羊之所。屠岸賈城 ,縣東南二十五里。

公孫杵臼窯 縣西北二十五里蟠道村白波壘 。縣東南三十里。漢黃巾餘賊郭太,於汾河西白波谷築壘,以寇太原,今名永固村。子奇壘 ,縣東三十里臨汾里。後秦王姚興遣弟子奇率四萬人伐魏,攻平陽,陷之,遂據柴壁。魏軍大至,截汾水以守之,子奇大敗,投汾水,其將狄伯支與其兵皆為魏所擒。今壘上有村曰《柴莊》。

太平故縣 縣北二十五里太平關。後魏太平真君中,自晉城移臨汾縣置此,因關為名,改曰太平縣。唐貞觀七年,徙縣於敬德堡,今名為「故城鎮。」

文中土,龕 縣東南汾河之西,龍門溝北。昔文中子讀書於此,其洞深廣二丈餘,號「文中子洞。」 飲馬路 ,縣東五里。相傳尉遲敬德飲馬於汾河,故有此路。

桃花洞 縣西北二十五里蟠道村北。洞口一桃樹自石中出,其花先放,香艷異常。

家姑洞 縣西二里。昔家氏女修行於此。《岳陽縣》

唐堯城 縣東八十里。世傳堯築城於此以棲民,遺址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