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二十四卷目錄

 平陽府部彙考十八

  平陽府古蹟考一

職方典第三百二十四卷

平陽府部彙考十八

平陽府古蹟考一       府志

府城

「蒼頡故宅 南關西」 ,今西趙村地。

《帝堯茅茨土階》遺址 府城南十里許,帝堯故里,名伊村。

禮城 「城東」 ,相傳堯妻舜二女之地。

擊壤處 城北三里,相傳堯時席老師《擊壤歌》處。

《康衢 》城東北五里,堯游康衢聞童謠處,今名「康衢村。」

丹朱馬路 伊村北三里。村南有演馬場。高梁城 ,府東三十七里高梁都程黃里。《水經注》曰:「春秋僖公二十四年,秦穆公納公子重耳於晉,害懷公於此。」 《竹書紀年》:「晉出公三十年,智伯瑤城高梁。漢高帝十二年以為侯國,封恭侯酈介於斯邑也。」 又名梁墟。

《鄧子坡 城西南,即伯道棄子留姪處》。

劉淵城 府西南二十里。晉永嘉末,淵僭號,初據蒲子,後築此,為「陶唐金城」 ,都之。今金店里遺址猶存。

白馬城 府東北二十里。魏刑白馬而築之,故謂之「白馬城。」 元魏及唐、晉州皆治此。

焦堡 府北五里。吳將軍焦休馨建,城蹟尚存。金龍池 城西南三十里平水上。永嘉中,有韓媼者,野中見巨卵,持歸育之,得嬰兒,字曰橛兒。方四歲,劉淵築平陽陶唐金城,隨築隨壞,不能就,募能成者,橛兒應募,變為蛇,令媼《遺灰》誌其後,謂媼曰:「憑灰築城,可立就。」 竟如所言。淵怪之,遂蛇至平山之麓,入山穴中,露尾數寸,使者斬之,忽有泉出穴,匯為池,遂名《金龍池》。

清音亭 府西北平水上,龍子祠前。元元貞間建。

七星臺 城北會仙觀內。

大中樓 府城中,舊名中樓,俗名鼓樓。洪武初,國子助教張昌扁其四面,東曰《太行形勝》,南曰「雲天咫尺」 ,西曰《河山一覽》,北曰「中州雄鎮。」 後人取其一,名「河山一覽樓。」 康熙三十四年,地震傾圮。四十五年,知府劉棨重建,更今名。

蓮池 府治推官舊宅。東水自北穿城而入,池之中央有「宛在」 亭。池東小閣,嫩柳新蓮,霜欄雪砌,自公之暇,時宴息焉。今廢。

待旦軒 府治內,元判官王惲建。

寶翰樓 府學,明倫堂後。

稅駕堂 府學大成殿後,宋黃庭堅書扁:「蓂莢亭。」

光天閣 堯廟。萬曆間,知府張宗孔、李從心重建。

襄陵縣

卻犨城 縣東南。晉大夫卻犨之邑。其地有卻氏鄉亭,王莽更名曰「幹昌。」 今遺址尚存。

許褚堡 縣西南北許村。三國時建。今四門遺址尚存。

伯道古居 縣東南鄧莊,有遺愛橋,伯道所建。太平關 縣南京安鎮,後魏太平真君立,秦王駐蹕處 。縣東南安李村,唐太宗常駐兵於此。

職田莊 唐尉遲敬德耕處,今齊村有溝,名「職田。」

宿水店 縣西南,即縣舊治,宋天聖初,移治晉橋。

王元輔宅 明禮坊街北。金時宅改為「天真觀」 ,後改為按察分司。

西花園 興羲坊元時縣人楊姓者闢地為之,引「《晉水》經流其中,蒔以花木,創為亭堂池館。」 明洪武間,改為按察分司,後改察院。

玉香亭 縣治南三十五里故關鎮,金火廟之前。延祐三年鐵冶都提舉滕世榮建。

翠雲亭 縣治西

洪洞縣

羊獬故墟 ,縣南二十五里。相傳堯時神羊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