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張翁廟 在縣西三十里張莊。世傳為仙翁攜其媼寓此。知縣陳世寶建。

溫國公祠 祀宋司馬光。一在峨嵋嶺墓旁,清明日有司致祭。一在學左書院內,春秋仲月有司致祭俱廢。萬曆十三年,巡撫侯公移文復祀學左。

《迺蠻公生祠 》。「公姓迺蠻,名察罕帖木兒,字廷瑞,元銀青光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陝西諸道行御史臺中丞,于地方有保全捍禦功,邑人立祠祀之。」 祠在縣南朱呂里,歸暘撰記,今廢,石碑尚存。

諸賢令祠 在北固門內,邑人建,祀知縣高福、楊宜、鍾恕、徐祚、黃棟、李全、岳粹、王言大、岳相、季遐齡、李溥、陳世寶、楊溢、孫養默,縣丞張世威、邢宗道,主簿王相、趙金、馮待聘。

王氏世賢祠 在城西門內。明正德六年,巡撫姜公洪創建。祀翰林王幹、長史王勵、知府王正。歲久圮毀,知縣高奎重修。

聞喜縣

四聖廟 在上鎮,祀堯、舜、禹、湯四聖。安邑亦有「二帝廟 」 ,在東鎮。

姜嫄廟 在縣西北四十里平池村。元至元初重修,進士張敏撰《記》。

皇清順治九年重修。

董父廟 在縣倉底村北,「五代周顯德年建,明隆慶六年重修。」 崇禎十四年,知縣劉芳久改建。裴晉公祠 在香山寺,知縣高之恆建。

皇清康熙二年,知縣李如蘭改「大殿向北。」又「裴氏祠。」

堂「在縣東五十里」 「裴柏村」 故址。

趙豐公祠 在縣東五十里阜底村。明嘉靖二年,知縣張問行重修。見《一統志》。

裴、趙二公祠 在縣東門外。明天順間,參政祝顥創建。嘉靖四十年,御史吳過改金塔寺為之。崇禎八年,都御史吳甡重修。

桐鄉畏壘祠 在東關,祀邑侯任丘、史載德、盩厔李復聘、涪州文作、新城王象乾、靈壽申田孟津、喬允升六人。翟繡裳有記。祠被賊焚毀。王公祠 在東關,祀知縣新城王象乾。

張公祠 在西關。祀知縣三原張耀,今為「養濟院。」

平陸縣

神農廟 ,在縣東北五里。武王封神農後于焦,即此,故有廟。

吳泰伯廟 在縣治北吳山之麓。武王封泰伯後于虞,因廟祀焉。明洪武二十八年重修。稷山亦有

虞芮廟 在縣西平陸、芮城之界。蓋祀虞、芮二君也。唐大中間建,元元統間修。《一統志》為「讓畔神祠。」

宮之奇廟 在縣東北六十里辛宮里。宋大中祥符三年建,元至正間重修。

傅巖祠 在縣東商良里聖人澗。唐大曆間,縣尉李同肇創建。

芮城縣

芮廟 在縣西二十里鄭村,元進士何南卿刻石。

齊太公廟 在縣東二十里東呂村南坡下。「姑神廟 在北李叫村。」 《志》「女陵。」

段干木廟 一在縣西北二十三里段村。一在縣東十里東張村。

六軍廟 在縣西二十里鄭村。昔秦為芮敗,乃請王師共圍魏。時周之六軍按兵不動,芮人感之,為立祠。

陳侯廟 祀漢丞相陳平,有三,一在縣東北三里廟下村,今毀,惟餘後寢。一在十三里水門村,一在十五里洪源村。

蔡侯廟 祀漢蔡邕,在城西南三十里。

張桓侯廟 在東嶽廟左。

西平王廟 在陌底鎮,祀唐李晟。

豐節侯廟 在縣西門外。敕封豐節侯,禱雨有應。

萬丁神廟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朱陽村。相傳陳侯之裔孫率其族人萬丁討羌戎克之,漢帝以女妻焉,後葬於此,乃立祠云。

張睢陽祠 在縣南門內,明崇禎九年,山西巡撫吳甡建。

三賢祠 在東張村,舊有廟,明嘉靖二十五年重修,後地震久毀。萬曆四十年,趙庭琰重建,祀卜子、田子、段子。

張府君祠 在縣城中街。祀孝孫張元。

王莊毅公祠 。太子太保、刑部尚書祠在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