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8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成湯廟 在縣東北一十里。以陵寢所在,故建廟於此。內塑湯像,以伊尹、仲虺配享。宋開寶六年,敕賜。明正德四年,少卿喬宇奉命來祀,題准增修,有司春秋致祭。又浮山、太平、曲沃、翼城、聞喜、垣曲等處皆有廟。

白馬神廟 在城南十里河上。相傳龍馬負圖出河處。

武侯廟 在縣東南三十里天興村。

猗氏縣

郇伯廟 在縣治東北,舊射圃地。一在關王廟北。

酬德廟 在四大夫屯。相傳宋敕建,祀晉大夫知罃、韓厥、程嬰、公孫杵臼。

莊武王廟 在北門內,唐德宗敕建。御製《宸扆台衡銘》:「三月八日,四方商賈湊集。」 內有鐵人二,長六尺餘。行宮在下任鎮,即王屯牧之處。猗頓廟 在王寮村。

高密侯廟 在縣東北十五里。祀漢將軍高密侯鄧禹。

帝君廟 在縣北門內

魏崔公祠 在縣西關

萬泉縣

風伯雨師廟 在孤山柏林峰巔,漢光武敕封。有司清明致祭,雨旱祈禱輒應。金太和七年修,元至大二年修。

薛萬徹祠 在縣烏停村,宋至和七年建。稷山亦有廟。

旌忠祠 在縣學左,祀贈大興知縣黃連。正德間敕修。

河津縣

子夏祠 在縣西北辛村里子夏墓側。子夏退老,寓居西河之上,沒葬此地,後人為立祠。芮城《靈石》俱有。

文中子祠 在縣南三十里通化村。明嘉靖十七年建。

薛仁貴祠 ,在縣東十五里。

三賢祠 在縣治西南。祀卜子夏、司馬遷、文中子。嘉靖二十五年,知縣雍焯建。

薛文清公祠 在縣治南,明弘治間,奉敕建解州。

張公廟 在州西十三里底張村。世傳以為「博望侯張騫之廟。」

三結義廟 :在州治東北禮賢坊街東。春秋上戊日祭。

關聖廟 在州西門外。宋真宗大中祥符敕修。歷代重修,俱有碑記。

皇清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初二日,火。「四十二年十月 聖駕臨幸解州,巡撫噶禮題奏,發帑金一千兩興工。」

重建

啟聖祠 :在關聖廟東掖門內。明萬曆十九年,瀋府建。春秋上戊日,有司致祭。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初二日火,興工重建。

柳、呂二先生祠 在州治北,布政司西,即黃慈寺廢址。

胡公祠 在關聖廟西掖門內,祀唐諫議大夫胡証,春秋戊日致祭。

魏公祠 在州東門外關聖廟東,祀知州魏養蒙,洛陽人,丙戌進士。

安邑縣

池神廟 在鹽池內,唐大曆二年建。

風洞神廟 在池神廟右。

條山神廟 在鹽池內池神廟左。

韓文公廟 在縣呂儒村。

杜康祠 ,在縣東北三十里中社里。係原籍夏縣。

大禹廟 一在縣西十五里禹城中,即「禹都」 之舊址青臺上,以啟少康配享。明萬曆間,知縣陳世寶於城中建廟,以便瞻謁。又蒲州太平、猗氏、萬泉、聞喜、平陸、芮城、絳州稷山、垣曲、吉州鄉寧等處,皆有廟。

伯王廟 ,祀禹臣伯益。在城西十里下留村。五月五日有司致祭,如蝗蝻為患,邑人禱之輒應。風王廟 ,在縣南柏塔山,清明日有司致祭。巫相廟 ,在縣東五里瑤臺山下,祀商相巫咸。昭潤侯廟 ,在城東門外。宋崇寧間,邑大旱,禱巫咸而雨,請於朝,封今號。

西山頭廟 在東百餘里麻乂里。邑人遇旱,迎神像以祀之,輒應。

晁錯廟 在縣西三十里上晁村。

陽公廟 祀唐諫議大夫陽城,在縣南小呂村,於清明次日致祭。廟後有墓,馬化龍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