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五百七十五兩五錢五分三釐三毫零。

由新橋馬驛而北六十里為東平州。東原馬驛在城內州治南,驛遞疲累,甚於他邑。以「東原」 底平,故名。

《皇清》額設庫子八名,除裁存四名,每名工食銀四十。

六兩,共銀一百八十四兩。

館夫三名,除裁存二名,每名工食銀九兩,共銀一十八兩。

馬六十匹,連閏歲該草料銀二千二百三十二兩,除裁扣存銀一千六百七十四兩。

馬夫三十名,每名連閏歲該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共銀三百七十二兩。

飛遞公文馬夫二名,每名連閏歲該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共銀二十四兩八錢。

《撥馬牌子》三名,每名連閏歲該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共銀三十七兩二錢。

抄馬牌子二名,每名連閏歲該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共銀二十四兩八錢。

藥材、獸醫二名,除裁存一名連閏歲該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

鞍屜棚廠槽鐁等項銀六十兩,供應中伙支銷銀三百五十兩。以上原額銀三千五百二十兩六錢,內除裁扣銀七百六十三兩四錢,歸入起運外,實存銀二千七百五十七兩二錢。

由東原馬驛而北七十里,為東阿縣。舊縣馬驛。明洪武二年,設於城南舊縣。及遷縣治於穀城,改建城內龍溪西岸,驛遞疲累,甚於他邑。東平、東阿之間,道路多山,《山陝河》南過,客出入齊境,由此東行,亦橫衝也。隆慶間,知縣田樂建別館二所於旁。

《皇清》額設庫子八名,除裁存四名,每名工食銀四十。

六兩,共銀一百八十四兩。

館夫三名,除裁存二名,每名工食銀九兩,共銀一十八兩。

馬五十六匹,連閏歲該草料銀二千八十三兩二錢。除裁扣存銀一千五百六十二兩二錢。馬夫二十八名,連閏歲該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共銀三百四十七兩二錢。

鞍屜棚廠槽鐁等項,銀四十三兩八錢八分六釐零。

供應中伙支銷銀三百五十兩。以上原額銀三千二百一十九兩二錢八分六釐零,內除裁扣銀七百一十三兩八錢歸入起運外,實存銀二千五百五兩四錢八分六釐零。

由舊縣馬驛而北四十里為東阿縣銅城馬驛,有城垣聚落,而驛亭壞敝,計吏輳集,不便宿止。明隆慶初,知縣田樂建官廳二所于左右,過客易馬,設食而行,不支廩給。自此而北六十里至茌平,出郡境矣。

《皇清》額設庫子八名,除裁存四名,每名工食銀四十。

六兩,共銀一百八十四兩。

館夫三名,除裁存二名,每名工食銀九兩,共銀一十八兩。

馬五十七匹,連閏歲扣草料銀二千一百二十兩四錢。除裁扣存銀一千五百九十兩三錢。馬夫二十四名半,每名連閏歲該工食銀一十二兩四錢,共銀三百三兩八錢。

鞍屜棚廠槽鐁等項銀四十六兩五錢四分,供應中伙支銷銀三百五十兩。以上原額銀三千二百一十五兩七錢四分,內除裁扣銀七百二十三兩一錢歸入起運外,實存銀三千四百九十二兩六錢四分。

由昌平馬驛而北七十里為寧陽縣。青川馬驛在本縣堽城壩,去縣三十里,北通肥城,由本府如濟南道也。謂之「陸路中衝一驛。」

皇清裁寧陽縣青川馬驛,止存里甲馬驢。詳《寧陽縣》。

戶役內

東路上衝五驛

南接江南宿遷縣,北接青州府沂水縣。凡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廣東朝貢。

京師皆由此道。今自南而北、計其里數、開列於左

自江南宿遷縣峒峿馬驛而北四十里,為郯城縣紅花埠馬驛,歷來所無。自明末徐州驛路被黃河水決,往來者改由於此,遂成孔道。

皇清康熙二年,郯城縣知縣金煜申允題設,以地為

紅花埠故名

本驛額設庫子八名,除裁存四名,每名工食銀四十六兩,共銀一百八十四兩。

館夫三名,除裁存二名,每名工食銀九兩,共銀一十八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