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5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觀時建元。至元中通義大師重修。

龍泉觀 在縣薛城東,創始無考。元時道人張至玉修葺,復毀。大德間,李道吉遷於薛城內東北隅。至元間重修,改名「天慶宮。」

大悲寺 在縣留莊

天下寺 在縣薛城南,創始俱無考。

大聖堂 在東安陵山麞山後,宋元符時建。太平院 在雍城上。金天會年建,有鄉進士奚宇《記》。今廢。

老君堂 在縣老君山,創始無考。

元都觀 在縣溪山,近呼為「飛鳳山。」 萬曆間,道人至真建。

重陽觀 ,在縣城西羊溫社,本杜大師故庵。杜不知何時人。元至元間,了真子邵明玉重修,今改名。

清真觀 在縣黃甫村漷河之陽,宋天聖三年建。元至元間,道人林公與李至堅、道祥重建。今改為寺。

嶧縣

崇聖寺 在縣西郭外,當漢氶縣舊治。開寶間,為文殊院。明嘉靖、隆慶間,復加修建。

興國寺 在縣東北。創自金大定間,元毀於兵,明弘治間更建。嘉靖二十七年重修。

大雲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寺前多古木,有許由泉環繞寺側,本唐天寶間永安寺故基。宋宣和中,為嵒公寺。至金大定,始更今名。明弘治、嘉靖間重修。

大明禪院 在縣西南二十里大明山麓。元初建。

柏山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元至元中建,明弘治間重修。

淨土寺 在縣東南三十里。明嘉靖間修。大聖寺 在縣西十里。創自漢時,明隆慶間重修。

甘泉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屏山之麓。寺中一泉,環甃以石。每夏秋水發,遶寺流出,冬則斷流。其水甘冽,寺因以名。元延祐六年創,明萬曆八年重修。

靈泉寺 在縣西北六十里。創自隋開皇間,宋慶曆間,相繼修葺。

沙蓬寺 在縣西北六十五里。唐末建,明嘉靖間重修。

普照寺 在縣西六十里西暨集,舊名「普照禪院」 ,金大定間建。

興福寺 在縣北三十里安成村,元至正間建。大明寺 在縣東二十里。金明昌三年建。元至元間重修,今廢。

皇基寺 ,在縣舊蘭陵城中。梁初建,今改為「永安寺。」

鄫城寺 在縣古鄫城中,唐開元間建。

清真觀 在縣治東南。元為元都宮。明洪武十八年,敕賜今名。設道會司,為朝賀習儀之所。弘治、嘉靖間重修。

太清觀 在縣城東北仙壇山麓。金大定四年建。元至順二年,道士元成重修。

青檀寺 在縣西七里青檀山麓。邑人賈博士有《遊青檀寺》詩。

清涼寺 在縣西北十里湖山上。

寶峰寺 在縣北五十里馬頭村。

龍興寺 在縣北三十里,坐荊山前,滄浪水環遶寺左右,其後叢山起伏,林木森如蝟毛,直接滄浪,亦勝地也。元延祐間建,至明隆慶、萬曆中重修。

石佛寺 在縣東北十五里。金皇統七年建,今廢。

聖水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南山出一泉,繞寺而流,故名。創自宋元,至明成化十九年重修。隆慶間,盜殺寺僧。今廢。

玉清觀 在縣西北四十里。《陳郝集》不知創自何時,明天順間,知縣辛廉重修。

洞真觀 在縣西南十五里。

常清觀 在縣北十五里故縣村,創自唐末,元至元間重修。

龍門觀 在縣北六十里滄浪淵西,以山為「龍門」 ,故名。其地峰巒環抱,煙雲竹樹,晻映溪山,往往出異人。創自宋、元間。明弘治、正德間,數加修葺。

三清觀 在縣西四十五里白茅山之陽。元至元間,同知州事、邑人周忠建,延虛寂道人曹至沖主之。太守梁宜有《記》。明正統間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