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5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香山寺 在縣東南五十里。

壽聖寺 在縣東五十里泉林。

滕縣

顯慶寺 在縣城南,後漢乾祐中創建。金大定二年賜額。明洪武十五年,立僧會司,規制宏麗,朝賀肄禮其中。

龍泉寺 在縣城東一里。創始無考,規制舊極宏麗。古塔十層,高一十二丈,明宣德年間,僧正土重修。寶峰山龍峪有寺,亦名「龍泉。」 元初創建,皇慶間重修。明成化中僧文詵再修。山麓迴合,石徑逶迤而入。泉水圜繞,殿廊丈室,週遍乃出,地極幽雅。城北二十五里龍山有寺。宋熙寧間建,亦名「龍泉」 ,俗謂之「臺頭寺。」

甘露寺 在龍山東。元至元二十年,靈巖禪師建,僧吉祥《記》。

福勝院 在縣城北東陳店北。齊天統五年創建。金大定間,僧宗政重修。

寶光塔院 在縣城西三十里雍傳村。金大定間重修。元元貞間改建神農、黃帝祠。

望塚寺 在望塚社,亦名「福勝」 ,唐時所建。明成化間,僧福喜重修。殿廡方丈,宏敞壯麗。歲以三月二十六日醮會。

興國寺 在縣靳村西北十五里,唐天寶十三年建。

大聖院 在縣城西白蓼村,唐開元二十一年建,鑄鐵菩薩像一尊。皇統間再修。

古梁城院 ,在縣宮村。漷河上,一臺巋然,廣數十丈,上有《仁祠碑》,題「大周建。」 至金大定三年,亦改為興國寺。

清涼寺 一在漢宮村清涼山上,五代時建,金大定間重修。明正德間,僧覺林重建。殿、長廊頗為壯麗。一在東北三十里東郭村,其建不知起時。金大定間,僧知通重修。

臥佛寺 在縣東南五十里案里村。有大佛臥像,故名。

釋迦院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樵山前。宋大中祥符間建。元元貞間沒於河水。大德、皇慶間重修。

白塔院 ,在縣太平院東,石壁上有《仙詩》字,剝蝕不可讀。

聖水院 在縣述山東麓,即山陰寺。唐時建,歷宋、元不廢。明成化間,文賢重修。

寶座寺 在縣東北一百一十里澗村,不知起自何代。土人云:「唐王避暑行宮,後改為寺。」 靈泉寺 在縣越峰山,元至元間建。

重福寺 在縣牙山,唐武德間建,名「勝地」 也。元至元中,僧月澗、善明重修。明景泰間,僧文講、萬曆間,僧知在相繼重修。

永慶寺 在縣三河口,唐開元六年建。至宋崇寧五年,僧妙進避亂居此,重修改為「釋迦院。」 金大定間,並賜今名。

寶塔寺 在縣城西北聶村,宋崇寧間創建。洪福寺 在縣休城。元時實公和尚建。

慈雲寺 在縣城西六十里新安村,元時建。大雲寺 ,在縣城南七十里白山前,元延祐間建。

彌勒寺 在縣城南一百里。金大定間建,元至元間重修。

千佛寺 在縣官橋東豐山。唐開元時建。元延祐間重修,規模宏敞,形勢壯麗。明成化間重修,今廢。

鉅山寺 在縣距越。山下有泉,曰「聖泉。」 寺在泉上。五代時遊僧本無建,明天順、弘治間重修。昭慶院 在縣城東二十五里靈丘城內。唐開元間建,金大定間重修。今廢。

靈芝寺 在縣薛山,其創建不知何時。按《元碑》云:周、唐奉旨存留雪峰山寺,有碑。是唐以前有之,以「薛」 為「雪」 附會梵王太子出家修道於此也。金大德間重修。殿廊、方丈、香廚、鐘鼓樓、山門規制極宏敞壯麗,歲以四月八日醮會。

萬壽宮 ,在縣薛山東北之丹陽洞。元時有馬真人號「小丹陽」 ,結廬其上。後長春真人改為雲峰觀,創建三清、五祖殿、七真堂。東西雲峰、左右寮庫、香廚、靜室,靡不畢具。

三清觀 在縣城東北七十里蓮青山東。創建無考。

元真觀 在縣鄫子峪,城東九十里。元至治間,王至道建。

朝元觀 在縣城東八十里。元至正五年,洞元大師袁德創建。

玉泉觀 在縣城東南六十里雲龍山陰。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