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4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邑厲壇 在城北門外,明洪武七年建。

城隍廟 在縣治西,明洪武七年建。

馬神廟 在鄆城縣西門內。明景泰元年,縣丞程邦寧建。

八蜡廟 在鄆城縣東門外。明嘉靖十五年,知縣趙若唐建。

元帝廟 在縣北門外。元至大三年,瓠子河決,東匯於鄆。泰定四年,通事舍人宋企等立廟鎮之。

東嶽廟 在鄆城縣東門外。邑人仝氏捐基創建。康熙十一年,邑人高尚志增修。弘敞繪麗,洵成巨觀。

曠廟 在城東荒坡,舊祀龍神,禱雨輒應。「泰山行宮 」 ,在鄆城縣八蜡廟東。

龍王廟 在鄆城縣南門外。

關聖廟 在鄆城縣城中央。

玉皇廟 ,在鄆城縣東北隅。

「三義廟 」 在鄆城縣城西北隅。

火神廟 在鄆城縣西門外。

三官廟 在火神廟西

金龍王廟 在鄆城縣城西南五里。舊建以鎮河患,遇旱,禱雨有應。

東平州

社稷壇 在州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城南。俱明洪武初,須城知縣王建中建。

郡厲壇 在北城外

城隍廟 「舊在州城西北,明洪武四年,移置州東。永樂元年,知縣劉箴重建。」

馬神廟 舊在州治東,今移建寅賓館後。「八蜡廟 」 在東平州城南二里。

帝堯陵廟 在東平州東北二十里「堯陵之前。明洪武四年,遣編修葛守城修建,敕有司春秋祭享,三歲一遣官致祭,國有大慶則告。」 嘉靖二十七年,知州劉元凱重修。其制:「正殿七間,前為重門,門外大坊一座。」

敕建太河神廟 在東平州西六十里壽張沙灣岸上,明景泰間敕建。春秋二仲,「東平、東阿備祭,管河工部郎中行禮。」

龍王廟 在東平州東一里隄上。

旗纛廟 在東平州所治東北,春秋守禦官致祭。

宋王沂公祠 。在東平州。

先師廟側。公判鄆州。宋開寶元年,大星墜其寢,遂

薨於鄆。鄆人思慕,建祠祀之,有劉敞《碑記》。元嚴魯公祠 ,在州治東北。元時建祠。行軍萬戶魯國武惠公嚴實,有元好問《碑記》。

汶上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俱明洪武間,知縣鄭原創建。

邑厲壇 在縣城北。明洪武七年,知縣陳宗義建。

城隍廟 在汶上縣城南。明洪武八年,知縣陳宗義創。

馬神廟 在縣治南。明宣德六年,知縣衛昉建。八蜡廟 無考。

分水龍王廟 在汶上縣西南三十里南旺湖上。某年敕建。明天順二年,主事孫仁重修,學士許彬有《記》,有司春秋秩祀。

宋尚書祠 在南旺湖上。明永樂初,尚書宋禮開會通河有功。正德二年,奏請建祠,以侍郎金純、都督周長配。有司春秋秩祠。

文昌祠 舊在戟門左,今移於城內東北隅。禹王廟 在汶上縣南旺分水口北岸。正德十二年主事朱寅建,後更名「漕河神祠。」

白老人祠 在汶上縣戴村龍王廟後。遏洸導汶,分流通漕,英之謀也。萬曆二十六年,主事胡瓚建。

關帝廟 在汶上縣西街。嘉靖間建。朔望縣令拜謁如城隍廟制。

梁王太師廟 在汶上縣西門外感化橋西。梁王彥章死節處也,有墓在焉。

三皇廟 ,在汶上縣榻山,舊在預備倉基,後廢。火神廟 ,在汶上縣東關,西關亦有之。

東嶽廟 在汶上縣東門外,側有「碧霞元君殿。」 真武廟 ,在汶上縣北門外。

三義廟 在汶上縣齊皋。

玉皇閣 在汶上縣東關。

三官廟 在汶上縣南關。

二郎廟 在汶上縣南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