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息馬地廟 在縣西北,內祀關帝文昌。有蒼松數本,卷曲如龍。又有玉圭一,執溫玉燈,漢鍾存供。

昭烈惠應侯廟 在滋陽縣西三十里嵫陽山,未詳所始。故老相傳,宋真宗東幸闕里,駐蹕山下,從騎多病,禱於是山。其夜上夢山神俯伏於前曰:「日蒙陛下賜祭,衛騎已瘳。」 詰朝視之,果然,乃敕封是號。或曰金章宗祈嗣所封也。

曲阜縣

社稷壇 在縣西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城隍廟 在縣治北。明正德九年創建,燬於火。萬曆五年,知縣孔弘復重建。

馬神廟 無考

八蜡廟 無考

少昊陵壇 在曲阜縣東八里,陵前有壇無「廟,有司春秋致祭。」

朝廷三歲一遣使祭享。國有大慶、則告

周文憲王廟 在曲阜城東北三里,故魯太廟之墟也。伯禽受封於魯成王,賜以天子禮樂,奉周公祀。至宋大中祥符元年,真宗幸曲阜,追封文憲王,重建新廟。明成化二十二年,有詔頒降祝文,令曲阜縣「官每歲以春秋仲月致祭如禮,仍命重修廟庭,置洒掃廟戶。」 正德十三年,始置祭田祭器,仍給其後裔東野氏衣冠奉祀。自此以後,守臣相繼恢廓,廟制大備。正殿五間,中祀周公,以魯公伯禽配享。後為寢殿,前為兩廡,以三十二公從祀。齋房牲所列於兩廡之後。其前為門二重,門外左右石坊,牓以「經天緯地,制禮作樂。」 萬曆二十二年,撫按鄭汝璧連標大加修飾,仍於櫺星門外創石坊一座,牓曰「元聖」 《寧陽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北,明洪武七年建。

城隍廟 在縣治東。明洪武初年,主簿王文珪建。成化八年,知縣劉愷重修。

馬神廟 在縣東郭門外。明隆慶六年,知縣何玉德創建。

八蜡廟 在縣城東北方。明萬曆元年,知縣尹校建。

汶河神廟 在寧陽縣西北堽城壩。明成化十一年,員外郎張盛創造,奏請敕封,每歲春秋祭祀。

魯義姑廟 舊在縣東北八十里,創始於宋。明天順間重修。嘉靖十八年,主事張文鳳以不便享祀,改創於南郭門外。

朱太尉廟 在縣北。明永樂十四年建。未詳所祀。

「二老堂 」 :在縣西南,邑人為明內閣學士許彬、順天府尹王賢立。歲以誕日祭享。

土地祠 :在縣治儀門內迤東。有司朔、望拜謁。祭用春、秋二仲月上戊日。

獄神廟 「在縣獄內。」

關聖帝君廟 在縣西關。祭日與壇同。

敕建龍王廟 在汶河岸。祭日同汶河神,用「春秋二仲戊日。」 康熙二年,汶大水,知縣何如龍恐堽城閘堤決,以建「龍王廟」 ,禱之,因而得免。即創建「龍王廟」 三楹,在堽城閘堤迤東。塑像未襄。康熙七年,知縣劉興漢金裝輝煌。

三義廟 在縣治迤西路南。

東嶽廟 在縣東關

三皇廟 ,在縣東郭。舊「文廟」 ,即此。

泰山行宮 一在東嶽廟左,一在縣城西關三官廟 在縣城西北。

火神廟 在縣西關路南。

白馬廟 在雲山北

增福廟 在縣北廓路西。

鄒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城北。明洪武七年知縣桂孟建。城隍廟 在縣治東北。明洪武二年知縣王璧建,永樂間知縣朱珤修。馬神廟 在縣東南二里馬廠廳左。明宣德六年知縣張睿建。

嶧山神祠 ,在鄒縣東南二十五里,即秦刻石頌功處。宋封靈巖侯,明改封嶧山之神,仍以十月十五始封日,命守土官祭之。

人祖廟 ,祀伏羲。一在鄒縣西南隅六十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