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其西流者入大清河,由東阿而北至利津入海,此故道也。永樂中,開會通河,乃於寧陽之北築堽城垻,以遏其入洸之流,於坎河之西築戴村垻以遏其入海之路,使其全流盡出汶上城北,西至南旺入運,而洸河之流幾絕。夏秋水盛,則由戴村漫入大清,以疏其溢,春冬水涸,則由戴村遏入南流以防其涸。此戴村垻所為要害也。」 汶水由戴村南流,謂之「席橋河。」 又西南流至汶上城北二十五里,受濼、當諸泉水,謂之「魯溝。」 又西南流至城北二里,受蒲灣泊水,謂之草橋河。又西南流十里,謂之白馬河。又西南流二十里,謂之鵝河。鵝河者,故宋之運道也,涸而為渠,汶水由之。又西南十五里,謂之黑馬溝。又西南至南旺入於漕。六分北流出南旺下閘,至於臨清,會於御漳,長三百五十里。四分南流出南旺上閘,至於濟寧,會於沂水,長一百里。分水之法,「上閘石底高三尺許,下閘石底卑三尺許,故南少而北多也。分水口上有龍王廟,其旁有宋尚書祠,有都水分司。」

入汶之泉八十有八 :新泰十有四:曰和莊,曰「明灣」 ,曰「靈槎」 ,曰「劉社,曰張家,曰古河」 ,曰公家,曰「名公」 ,曰魏家,曰「南師」 ,曰「賈固,曰西都,曰孫村,曰南陳。」 萊蕪十有六:曰「大龍灣,曰小龍灣,曰綠馬河,曰半壁,曰烏江,曰牛王,曰湖眼,曰海眼,曰盧莊,曰蓮花,曰郭娘,曰趙家,曰真里,曰青泥,曰明山。」 泰安三十有八:曰「馬黃溝,曰胡家港」 ,曰「龍王」 ,曰「獻灣」 ,曰「報恩」 ,曰「胡港溝」 ,曰「狗跑泉」 ,曰「水磨」 ,曰「溴泉」 ,曰「張家」 ,曰「新查」 ,曰「上泉」 ,曰「梁莊」 ,曰「白龍池」 ,曰「梁子溝」 ,曰「北滾」 ,曰「順河」 ,曰「木頭溝」 ,曰「王母池」 ,曰「風雨」 ,曰「馬溝」 ,曰「板橋」 ,曰「范家灣」 ,曰「鯉魚溝」 ,曰「皁泥溝」 ,曰「鐵佛堂」 ,曰「水波」 ,曰「周家灣」 ,曰「龍堂」 ,曰「青泉」 ,曰「神泉」 ,曰「新興」 ,曰「東西二柳」 ,曰「羊舍」 ,曰「利溝」 ,曰真溝,曰韓家,曰東龍灣,曰西龍灣,曰西顏謝,肥城九:曰開河,曰吳家,曰它車,曰王家,曰馬房,曰臧家,曰青泉,曰董家,曰鹽河,平陰一,曰柳青,寧陽二:曰龍港溝,曰龍魚。東平十有七:曰坎河,曰灰泉,曰八頭,曰王老溝,曰大黃,曰小黃,曰源泉,曰蘆泉,曰席橋,曰淨泉,曰徐家,曰安圈,曰獨家泉,曰鐵海,曰冽泉,曰吳家,曰張湖郎。汶上三:曰濼當,曰雞爪,曰龍𩰚,通謂之「分水派。」 南旺湖 在漕河西岸,縈迴九十三里,即鉅野澤東畔也。宋時河水東溢,與梁山濼水匯為一湖,圍可三百餘里。及會通河開為二隄於湖,漕渠貫其中。西隄為斗門,門上有橋,以便蓄洩。成化四年,僉事陳善易西隄以石。湖多菱、芡、魚鱉、茭荻蔬蒲,居人食其利。夏秋間,荷花滿湖,遊歌四起,有江南之勝焉。萬曆十七年、開濬湖中渠道。加築舊隄一萬二千餘丈、添築東面子隄一千二百餘丈

蜀山湖 在漕河東岸,即南旺東湖也。周回六十五里,有山一區,在湖中央。《爾雅》曰:「蜀者,獨也。」 以其旁無岡阜,一垤獨峙,故曰蜀山。屹立波心,若飄若浮,望之如螺髻焉。其水利所出,與南旺同。山上有大佛殿、聖母祠,故唐開元中常建老子宮於上,今廢。

馬踏湖 在汶河隄北漕河東岸,周回三十四里,其上為釣臺泊。夏秋山水瀑漲,匯入北湖,瀰漫四十餘里,由弘仁橋入運。萬曆十七年,創築土隄三千二百餘丈。

漕河閘五 :嘉祥之北為寺前鋪閘。「又北若干里為南旺上閘,又北十一里為南旺下閘,俱成化間,郎中楊恭建。」 又北十二里為開河閘,元至正間建,永樂間重修。又北若干里為袁家口閘。積水閘二 :「曰界首閘,曰石口閘,俱成化間建。」 月河閘二 :「曰南閘,曰北閘。」

湖口閘二 :「南曰濟運閘,北曰關家大閘,垻三 ,曰何家口上垻,曰王堂口土垻,在汶河北岸;曰五里鋪石垻」 ,在漕河西岸。萬曆十七年,潘季馴建。

淺鋪十有四 :「曰靳家淺,曰張八老口淺,曰步家口淺,曰關家口淺,曰袁家口淺,曰劉家口淺,曰田家口淺,曰鵝河口淺,曰南旺淺,曰柳堤淺,曰界首淺,曰石口淺,曰開河淺,曰闞城淺。」 由汶上而北,入東平州境。州在漕渠東北十五里,應管河岸。南自汶上之靳家口,北至壽張之戴家廟,長三十里。內東平千戶所應管七里。州東六十里為戴村垻,汶水故道在焉,流而為大清河。運河之左為安山湖,其右為亭子泊,列其源委於左:

汶水故道 在州東六十里。《水經注》:汶水西南逕桃鄉縣故城西,世所謂鄣城也。自桃鄉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