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81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路史》
城在費縣南百里齊檀子所守漢屬東海

因南成山而名。漢末鄭元避難此山,有註經石室。按《通志》:「西漢置南成,屬東海郡,東漢改屬泰山,晉改南成為武城,元魏復改武城為南成,後齊省入南武陽。」 以此推之,武城、南成,即一邑也。

《路史》
分而為二因不明矣

故東陽城 ,《春秋》:「夏孔甲遊田於東陽。」 《左傳襄公八年》,「吳師克東陽」 ,今關陽鎮是也。

鄭城 ,在縣西南七十里,即鄭元所居處。城北有元墓,非也。元避難居此,北海太守孔融迎還故里,不當葬此。

故城 ,在縣東五十里,中有「隱貞觀」 ,相傳即顏魯公宅。

密如亭 在縣界。《春秋》「閔公二年,莒人歸共仲及密。」

放生池 唐乾元二年,詔諸路各置放生池,此其一也,顏魯公有銘。

含仁井 在城西十五里。宋景祐元年,縣令曹君鑿,趙師民有《記》。費境多山,舊乏井泉,故以為鉅工云。

善淵井 在城東南隅。宋元符二年,縣令楊溫鑿。

唐校書郎李潛《漏澤賦》碑 ,在費縣廨,宋至和間出於泥中,今斷裂為二。

宋蘇唐卿《醉翁亭記碑 》。《齊乘》云:「唐卿,歐公同時人,為費縣宰,篆記文石刻,立於縣署,并刻歐公往復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