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7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膠西、臨淄、濟北、博陽、城陽郡七十三縣立子肥為 齊王。按《註》,應劭曰:「縣隔千里,言河山之險,與諸侯相 懸,隔絕千里也。」師古曰:「秦得百二者,二萬人,當諸侯 百萬人也。齊得十二者,二十萬人,當」諸侯百萬也。所 以言縣隔千里之外者,除去秦地,而齊乃與諸侯計 利便也。

晉伏琛《三齊略記》:「堯山在廣固城西七里,堯巡狩所 登,遂以為名。山頂立祠,祠邊有柏,柏枯而復生,不知 幾代樹也。」

臺城東南有蒲臺,臺高八尺,秦始皇所頓處,在臺下 縈馬,至今蒲生猶縈,似水楊而堪為箭。

《陽城山石盡》,起立嶷《嶷攲》傾,狀如相隨行,青翠可掬 也。

海上蜃氣,時結樓臺,名《海市》。

不夜城,在陽廷東南。蓋古有日夜出,此城,以「不夜」名 異之也。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橋,海神為之豎柱。始皇求為相 見,神云:「我形醜,莫圖我形,當與帝相見。」乃入海四十 里,見海神,左右莫動手,工人潛以腳畫其狀。神怒曰: 「帝負約,速去!」始皇轉馬還,前腳猶立,後腳隨崩,僅得 登岸。畫者溺死于海,眾山之石皆傾。今猶岌岌東 趣。

曲城齊城東有萬歲水,北有萬歲亭。

鄭司農常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黃巾亂,乃避遣生 徒崔琰、王經諸賢于此揮涕而散。所居山下,草如薤, 葉長尺餘,堅韌異常,土人呼為「康成書帶草。」

始皇祭青城山,築石城,入海三十里,射魚,水變色如 血者數里,於今猶爾。

《宋書垣護之傳》:「護之進號寧朔將軍,進督徐州之東 莞。」二郡軍事。世祖以歷下要害,欲移青州并鎮歷 城。議多異,護之曰:「青州北有河、濟,又多陂澤,非虜所 向,每來寇掠,必由歷城二州并鎮,此經遠之略也。北 又近河,歸順者易,近息民患,遠申王威,安邊之上計 也。」由是遂定。

《宋史沈繼宗傳》:「繼宗使京東,計度財賦。濮州土貢銀, 課民織造,不折省稅;鄆州節度配屬縣納藥物,皆為 民病。繼宗歸,歷言於上,以除其弊。」

山東總部雜錄

《史記貨殖傳》:「洛陽東賈齊、魯,南賈梁、楚。故泰山之陽 則魯,其陰則齊。齊帶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 文綵、布帛魚鹽。臨淄,亦海、岱之間一都會也。其俗寬 緩闊達,而足智,好議論。地重難動搖,怯于眾𩰚,勇于 持刺,故多劫人者,大國之風也。其中具五民,而鄒、魯 濱洙、泗,猶有周公遺風。俗好儒,備於禮,故其民齪齪, 頗有桑麻之業,無林澤之饒。地小人眾,儉嗇畏罪,遠 邪及衰,好賈趨利,甚于周人。」

《春明夢餘錄》:「山東泉獨多,為其地高擁下流,而所河 土疏,水勢所控,遂成伏流,至山東乃出。」

「山東平度州東南境有南北新河,元時所開,以避海 運放洋之險。其水源發高密,至高州,分流為南北新 河,自膠州入新河二百四十里,至萊州之海倉口入 海。自迤北新店至閘以達安東,止八十里可通海,歲 久盡塞。近王副使獻、方御史遠宜力主開復,并于馬 家濠鑿山麓通海,人溺便安不遂此議不可終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