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7 (1700-1725).djvu/8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三年則稅之,是紓死於昏而遲之旦也。所謂利一害 倍而民齟齬不從也。輸穀三升,稅永蠲矣。挈千金與 人而不責其直,民不懽乎?所謂利興而害亡,而不從 者十無一也。率是著為令,愚切以為計之便。

《議防盜賊》

山東盜巢,必稱梁山,即前代巨寇宋江盤據之處,雖 大瀦已成平陸,而周環八百里之內,猶多遺風。平時 習技藝,重游俠,自為黨與,以相侵制,至死不改。按《古 史》稱「蚩尤葬壽張」,豈其有以致之乎?安平鎮即張秋, 乃東阿、陽穀、壽張三縣交地,四民輻輳,不止萬家。三 十七年,陽穀災異,流言日傳,人心恟恟。臨清兵備道 于張秋,選集市民七百餘丁,編為行伍,教以武藝,至 今各成精兵,地方幸以寧戢。前撫按謂「張秋宜比顏 神鎮例,增捕盜通判一員以彈壓之,增以弓快,附以 市丁,即隱然虎豹在山之勢矣。」

《議處登萊》

登、萊一方,不過數百里,地瘠鹵,禾苗少熟,而淄、清綰 轂,其口穀有餘不能出給他郡以轉資;不足不能求 糴他郡,祇以自給。故「小熟則驟饒,小凶則坐困」,無間 歲之積者,乃其恆也。

《論青齊》

春秋戰國之時,齊據東海,雄置中夏,赫然為五百年 之強國。逮於秦漢之際,形勢益張,與陝右相抗,天下 制勝之地,舉在兩隅,如河北、江南皆不足進焉。故韓 信下趙,挈以與張耳而弗顧。既襲有全齊,遽啟假王 之請。漢為策命而蒯通,遂知楚漢輕重,舉在于信。垓 下克捷,西楚遂亡,則其地利斷可知也。是故田肯有 東西秦之稱。愚初讀戰國、楚、漢之書,殊覺齊地之強, 意後世滋甚。然而韓、魏而下,寥寥數千載間,青、齊之 地,浸以汨沒,其間擅王張耳僭帝。南燕《與藩臣不軌》,唐淄青 節度者,各一姓而已,而又莫不喘息釜中,幸亂苟安, 僅為歲月崛強之計,王師壓境,遽即誅夷,所謂「昔日 形勢」,果何在也?以至漢、晉、隋、唐之季,盜起如蝟,南北 五季之際,中原禍亂沈酣,奸雄投隙,莫甚于此時矣。 而全齊之地,蔑爾無聞,又何其荒涼削弱之甚也!夫 土壤腴塉,山川夷險,今古不殊,而前後強弱相戾若 「此,何哉?」既而考歷代戶口登耗,與夫城邑脩廢,郡縣 增損離合之制,然後知青、齊之地一盛一衰,蓋有自 而來。方姬周之季,有齊垂九百年,斯民久獲休息,而 為之上者,經制緝理,又皆得其道。惟太公克慎厥始, 而桓公克振厥中,威王又克成厥終,三后奮功,全底 于治,斯民浸以蕃息。鑿斯池,築斯城,深耕易耨,日以 赴功,而齊國赫赫稱強伯矣。當時齊地不下七十城, 而臨淄一城已有丁男二十一萬,觸類而長,則他城 可知。故蘇秦稱「齊人連衽成帷,揮汗成雨」,蓋言蕃庶 之甚也。嘗考西漢之時,全齊之地有二百三十餘縣, 民戶不下二百萬,大率當天下之十二,蓋其去田氏 為未遠也。故知春秋、戰國、楚、漢之時,齊地獨稱強伯, 不為過矣。爰自新莽之亂,山東盜起,而青、徐首難。暨 光武中興,削平中土,地已丘墟,戶口凋耗。建武之初, 縣邑并省,幾半涵養,二百年,而民戶不踰百萬。重以 黃巾之亂,海岱騷然,全齊之民,挐賊數載,殺傷困重, 而歸降曹公者猶百三十餘萬人,籍其勇銳者為兵, 餘皆「漂流失所,自是齊地空矣。」魏晉之際,休息六十 年,而民戶才盈十萬,舉全齊之民,僅能當戰國臨淄 一城之眾。既而又遭五胡之亂,王彌殺戮如刈,瀕海 重困,雖有州郡之名,幾為空地。自是而後,東國汨焉 不振,勢亦宜也。由是觀之,天下國家之輕重,特在民 戶登耗何如。苟人物蕃庶,則鹵莽為膏腴,「隳廢為金 湯,丘墟為甍棟,荒圮為桑麻,狼號鬼哭之地,為雞犬 相聞、牛羊群牧之鄉,而赫然盛強矣。乃若人民凋耗, 莫克有為,雖雍州之土腴,蜀土之險阻,東國之纎巧, 河朔之強悍,將安設施哉?」斯率土之濱,莫不皆然,豈 惟青、齊之地,古今盛衰有足詫也。抑嘗譬之,土地其 軀幹,人民其精魄也。精魄去矣,軀幹猶存,其何用哉? 彼有爭地以戰,殺人盈野,是猶舍精魄而爭其軀幹, 豈可謂知務也哉?

《通志》:

《山東風俗總論》

余觀齊俗敦厚闊達,其敝也或失之舒而緩,侈而麗; 魯俗忠信重禮,其敝也或失之嗇而固,矯而競。曹、衛、 楚、宋之間,剛武尚氣,其敝也或失勁悍而輕剽。載籍 所傳,不可誣也。以今山東列郡觀之,乃不盡然。大較 濟南省會之地,民物繁聚,兗、東二郡,瀕河招商,舟車 輳集,民習奢華,其俗也文勝乎質。青、登、萊三郡憑負 山海,民殖魚鹽以自利,道里僻阻,商旅不通,其俗也。 質若勝乎文,孔子所謂「齊變至魯,魯變至道」者,又不 可執一以例今之俗也。乃若六郡所同者,士大夫率 多懷義質直,侃侃明達,如班固所謂「好經術而矜功 名」,杜牧所謂「多材力,重許可,能辛苦」者,其風至今不 衰。其小民力於耕桑,不賤商賈,喪葬有序,不泥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