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7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北有渤海,此所謂四塞之國也。齊地方二千餘里,帶 甲數十萬,粟如丘山,三軍之良,五家之兵,進如鋒矢, 戰如雷霆,解如風雨,即有軍役,未嘗倍泰山,絕清河, 涉渤海也。臨菑之中七萬戶,臣竊度之,不下戶三,男 子三七二十一萬,不待發於遠縣,而臨菑之卒固已」 二十一萬矣。韓、魏之所以重畏秦者,為與秦接境壤 界也,兵出而相當,不出十日而戰勝,存亡之機決矣。 韓、魏戰而勝秦,則兵半折,四境不守;戰而不勝,則國 以危亡隨其後,所以重與秦戰而輕為之臣也。今秦 之攻齊則不然,倍韓、魏之地,過衛陽晉之道,徑乎亢 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駒不得比行,百「人守險,千人不 得過也。」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後也。是 故恫疑虛喝,驕矜而不敢進,則秦之不能害齊亦明 矣。

《荀卿子說齊相》曰:「今巨楚縣吾前,大燕鰌吾後,勁魏 鉤吾右,西壤之不絕,若繩楚人,則有襄賁、開陽以臨 吾左。是一國作謀,則三國必起而乘我;如是,則齊必 斷而為四,三國若假城然耳。」

燕王曰:「吾聞齊有清濟濁河,可以為固,長城鉅防,足 以為塞,誠有之乎?」蘇代對曰:「天時不與,雖有清濟濁 河,惡足以為固?民力罷敝,雖有長城鉅防,惡足以為 塞!且異日濟西不師,所以備趙也;河北不師,所以備 燕也。今濟西、河北盡己役矣,封內敝矣。」

春,申君說秦昭王曰:「齊南以泗水為境,東負海,北倚 河,而無後患。」

《韓非初見秦》曰:「往者齊南破荊,東破宋,西服秦,北破 燕,中使韓魏,土地廣而兵強,戰剋攻取,詔令天下,齊 之清濟濁河足以為限,長城鉅防足以為塞,齊,五戰 之國也,一戰不剋而無齊。」

田肯曰:「齊東有瑯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西有 濁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 隔千里之外,齊得十二焉。」此東秦也。

《圖書編》:

《山東總論》

夫古今之勢不同,強弱之形亦異矣。今之山東,視古 東秦拓地無慮數千里,長城、鉅防,穆陵、無棣,昔之所 謂關隘者,今皆為甸已矣。然而潢池少警,望風瓦解, 雖有險固,莫之或支。豈形勢之在今,或果不足恃耶? 蓋嘗考之《春秋》,戰國之時,承太公脩政之餘,繼以桓 公取威定霸,民賴休息,行伍充盈,故齊地不下七十 餘城,而臨淄一邑,帶甲已至二十餘萬,蘇秦所謂「連 衽成帷,揮汗成雨」者是已。國勢如之何其弗強哉!楚 漢之際,齊猶稱霸。自王莽之亂,山東盜起,青、徐首難。 既而黃巾煽禍,海岱騷然,民塗兵革。重以石勒、慕容 超之殺戮,金元之竊據,齊地荒涼削弱,泊焉不振,固 其宜也。國家承平百餘年,休養生息,濟南東兗頗稱 殷庶。而登、萊二郡,沂、濟以南,土廣人稀,一望尚多荒 涼,萬一有如正德年間流賊之警,豈非有國家者之 深慮哉?昔人有言:「土地,軀幹也;人民,精魂也。精魂完 而後軀幹固,此地利所以不如人和也。」雖然,談形勢 者必稱要害。山東要害之地凡五,臨清南北之咽喉 也,武定,燕薊之門戶「也,曹、濮、魯、衛之藩蔽也,沂州徐 淮之鎖鑰也,登、萊邊衛,海東之保障也。守咽喉則齊 右安,固門庭則渤海靖。謹藩蔽則河東固,嚴鎖鑰則 南顧無憂,慎保障則倭奴殄患。五要守而山東可安 枕也。」山川險絕,又烏足道哉!

《山東事宜》

登、萊二郡,凸出於海,如人吐舌,東南北三面受敵,故 設三營聯絡,每營當一面之寄。登州營所以控北海 之險也。登、萊二衛併青州左隸焉。其策應地方,語所, 則有奇山、福山、中前王徐前諸所。語寨,則有黃河口、 劉家汪、解宋蘆徐焉停皂河、馬埠諸寨。語巡司,則又 有楊家店、高山、孫岕鎮、馬停鎮、東良海口、柴胡海倉、 「魚兒鋪、高家港諸司三營,各立把總二員,以總轄之。 其在海外,則島嶼環抱,自東北崆峒半洋,西抵長山、 蓬萊、田橫、沙門、鼉磯、三山、芙蓉、桑島,錯落盤居,以為 登州北門之護。過此而北,則遼陽矣。」此天造地設之 險也。然諸島雖近登州,而居島以取魚鹽之利者,乃 遼陽之編伍,非山東之戍卒也。叫呶跳梁,可畏而不 可恃。故北海之濱既有府治,而設險者復建備倭城 于新河海口以為屏翰,且有本營之建焉。沿海兵防, 特重其責,非若他省但建水寨於島嶼,良有以也。夫 島嶼既不設險,則海口所係匪輕。自營城以東,若抹 直石、落灣子、劉家汪、平暢蘆洋諸處,自營城以西,若 西王莊、西山、欒家海洋、山後、八角、城後芝芣、莒島諸 處,皆可通番舶、嚴外戶,以緩堂閫。其平營典守之責 乎?

一、曾聞宋以前日本入貢,自新羅以趨山東。今若入 寇,必由此路。但登萊之海,危礁暗沙,不可勝測,非諳 練之至,則舟且不保,何以迎敵而追擊乎?故安東以 北,若「勞山、赤山、竹篙、旱門、劉公、芝界、八角、沙門、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