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7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一度:自王屋、太行而東,得漢、河內至北極之東隅,北負漳、鄴,東及館陶、聊城。又自河、濟之交,涉滎波,濱濟水而東,得東郡之地,古邶、鄘、衛、凡、胙、邗、雍、共、微觀、南燕、昆吾、豕韋之國。自閣道、王良至東壁,在豕韋為上流,當河內及漳、鄴之南,得山、河之會,為「離宮。」 又循河濟而東,接元枵,為營室之分。

兗州之域,東昌府為冠,為濮,為朝城,為觀城,為范,為臨清,為館陶,為丘。兗州府,為東平,為汶上,為壽張。

按:《晉?天文志》,衛分野屬并州,安定入營室一度,天水入營室八度,隴西入營室四度,酒泉入營室十一度,張掖入營室十二度,武都入東壁一度,金城入東壁四度,武威入東壁六度,敦煌入東壁八度。其地多在西北,與《唐書》及今州縣疆域俱不合。洪邁曰:「衛本受封河內商墟,後徙楚丘。河內乃冀州所部,漢屬司隸」 ,其他邑皆在東郡,屬兗州,與并州不相干。又《清類分野書》云:「今開封、白馬、大名、澶、懷、衛、相、僕、鄆,皆衛分也。」 據此,則今冠、濮、臨清、東平、汶上、壽張諸州縣,實其分野,與輿地可占兗州星次皆合,故不用《晉志》而直載輿地,其度數亦自可考見云。

奎婁在戌魯分野

《晉天文志》曰:「東海入奎一度,琅邪入奎六度,城陽入婁九度。」

《唐天文志》曰:「奎、婁,降婁也。初,奎二度,餘一千二百一十七,秒十七少。中婁一度,終胃三度。自蛇丘、肥城,南屆鉅野,東達梁父,循岱嶽眾山之陽,以負東海。又濱泗水,經方與、沛、留、彭城,東至於呂梁,乃東南抵淮,並淮水而東,盡徐彝之地,得漢東平、魯國、琅邪、東海、泗水、城陽、古魯、薛、邾、莒、小邾、徐郯、鄶、鄅、邳、邿、任、宿、須句、顓臾、牟,遂鑄彝介、根、牟,及大庭氏之國。」 奎為大澤,在陬訾下流,當鉅野之東陽,至於淮、泗、婁、胃之墟。

徐州之域,兗州府為滋陽、為曲阜、為寧陽、為鄒、為泗水、為滕、為嶧、為沂、為郯城、為費,青州府為莒、為沂水、為日照、為安丘、為諸城、為蒙陰。按《晉天文志》奎婁下,高密入婁一度,膠東入胃一度,俱為魯分,今俱屬齊分。又角亢氐下曰,東郡,入角一度;東平任城、山陰入角六度;泰山入角十二度;濟北東留、入亢五度;濟陰入氐一度。《東平》,入氐七度。今當在奎、婁,似大相反。然今之「兗」 ,乃古之徐也,又何疑哉?

「氐、房心」 ,在卯,宋分野。

《晉天文志》曰:「濟陰,入氐一度。東平入氐七度。穎川入房一度。沛郡入房四度。淮陽入心一度。魯國入心三度。」

《唐天文志》曰:「氐、房,心大火也。初,氐二度,餘千四百一十九,秒五太。中,房二度。終尾六度。自雍丘、襄邑、小黃而東,循濟陰,界於齊、魯,右泗水,達於呂梁,乃東南接太昊之墟,盡漢濟陰、山陽、楚國、豐、沛之地,古宋、曹、郕、滕、茅、郜、蕭、葛、向城、逼陽、申父之國。商、亳負北河,陽氣之所升也,為心;豐、沛負南河,陽氣之所布也,為房。分」 其下流與尾同。占西北陳、鄭為氐分。

徐州之域,「兗州府:為金鄉,為魚臺,為城武,為單,為濟寧,為嘉祥,為鉅野,為鄆城,為曹州,為曹縣,為定陶。」

按:《文獻通考》,曹州為宋分,在豫州之域。今據《清類分野書》,為徐州之域。按周封微子於宋,今之睢陽是也,本陶唐氏大正閼伯之墟。武王封弟叔鐸於曹,其後稍大,得山陽、陳留,二十餘世為宋所滅。則曹州定陶之地,皆入於宋矣。又按《禹貢》「鉅野在徐」 ,定陶、曹、郜與鉅野相連,則清類分野之說,豈無所據哉?

山東總部河防考       通志

「山東臨黃河地方,上自河南考城縣起,下至江南碭山縣地界止,共長二百里。」 河口則有曹縣之武家口、蔚邢口、曹家口、周王口、王李口、劉家口、李家口,單縣之范西灣口、范東灣口、王埠口、王家樓口、孔家口;臨河地方,則有曹縣河北岸之塔兒灣、臨廟集、牛氏屯、銅嬭嬭廟、侯家壩、趙家集、傅家集、清涼寺、楊釗口、望《魯集》《黑堌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