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75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自比冒頓。帝方內平諸夏,未遑外事,而匈奴數與盧

芳共侵漁陽、上谷,於是命吳漢等出塞擊之,經歲無 功,而匈奴轉盛,銳暴日增,乃倍置邊兵,大築亭障,以 謹備焉。時匈奴寇抄日甚,州郡不能禁,因徙上谷及 代、鴈門吏民六萬餘口入常山,并居庸關東以避之。 於是匈奴左部乘虛入居塞內。

建武二十一年冬十月,遣伏波將軍馬援出塞擊烏 桓,不剋。匈奴寇上谷、中山。鎮志烏桓、匈奴數連兵為寇, 其在上谷塞外白山者尤強驁。上因詔援行視上谷、 并代、鴈門障塞。援至高柳,猝出五阮關,掩擊烏桓。烏 桓侯者覺之,相率逃避,援追斬百餘級。烏桓發兵尾 擊援,援晨夜奔還,比入塞,馬死者千餘匹。

建武二十五年春正月,遼東徼外貃人寇右北平、上 谷、太原,遼東太守祭彤招降之。烏桓大人來朝。鎮志貃 人,一曰「穢貃。」西漢時,以其部居嶺東七縣,置東部都 尉。光武建武六年,省都尉官,遂棄嶺東地,悉封其渠 帥為縣侯,皆歲時朝賀。至是連遭旱蝗,赤地數千里, 草木盡枯,人畜饑疫,死耗大半,因寇上谷。又遼東烏 桓大人郝旦等朝貢,獻奴婢牛馬。烏桓多願宿衛,于 是封其渠帥為侯王,君長八十一人,留居塞內,布于 沿邊諸郡,給其衣食;令招來種人為漢偵候,助擊匈 奴、鮮卑。司徒椽班彪上言,「宜復置烏桓校尉府。」于是 置于甯城開營府,并領鮮卑質子互市。

建武二十五年,烏桓大人率眾內屬。二十六年,南單 于遣子入侍。于是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鴈門、上 谷、代八郡民歸于本土。發遣邊民在中國者,還布諸 縣,皆賜以裝錢,轉輸給食。鎮志初,帝徙吏民,似失策。及 其責州郡以防禦,分謁者以轉輸,馬援出視障塞,王 霸兼領屯兵,未嘗一日忘邊土也。卒之烏桓內屬,南 虜入朝,戍兵大減,徙口盡歸,乃知安攘有道。《云 鎮志》:「中元元年夏四月,上谷甘露降。」

《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八年,詔三公募郡國中都官 死罪繫囚,減罪一等,勿笞,屯朔方、五原之邊縣。其大 逆無道殊死者,一切募下蠶室。亡命者令贖罪各有 差。凡徙者,賜弓弩、衣糧。」

永平十六年春二月,騎都尉來苗出《平城》伐北匈奴。 鎮志初,匈奴分為南北,不相統攝,至是,北匈奴寇抄邊 郡,帝欲遵武帝故事誅擊之,詔來苗將上谷、漁陽、北 平、鴈門兵及烏桓、鮮卑之眾出塞。北匈奴聞之,悉度 募去,無獲而還。

《鄧禹傳》:「禹子訓,建初三年拜謁者。會上谷太守任興 欲誅赤沙烏桓,怨恨謀反,詔訓將黎陽營兵屯狐奴, 欲以防其變。訓撫接邊民,為幽部所歸。六年,遷護烏 桓校尉。黎陽故人,多攜將老幼樂隨訓徙邊,鮮卑聞 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和帝本紀》:永元五年二月,「詔有司省減內外廄及涼 州諸苑馬。」鎮志時四方獻馬眾多,內廄充滿,因多置外 廄畜之。其涼州等地,水草豐美,滋息又不可勝計。適 幽朔軍告征伐,馬耗,無以禦敵,乃令有司「發外廄」并 涼州諸苑馬給焉。

永元十一年春二月,遣「使循行郡國,廩貸災害不能 自存者,令得漁采山林池澤」,不收假稅。鎮志先是,以旱 蝗除田租及山澤稅。至是,又遣使循行廩貸,及徵民 間助義者,其有司一切苛政,悉為罷去。使還,各以郡 國便宜事聞。又令邊郡歲舉孝廉一人,以弘仕路。 元興元年九月,遼東太守耿夔擊貃人,破之。鎮志時遼 東貃人為患,詔發上谷烏桓兵擊之。 《鎮志》,「安帝永初元年,上谷大饑,死者十四五。」

《後漢書安帝本紀》:元初五年:「秋八月,鮮卑入寇代郡, 殺長吏。冬十月,鮮卑寇上谷。」鎮志鮮卑初役屬匈奴,北 匈奴破,漸移居匈奴故地。建武末,遣使詣遼東太守 祭彤求自效。後其大人《燕荔陽》入朝,詔封為王。至是 秋八月,寇上谷,燒官寺,殺長吏,詔發沿邊甲卒來屯。 十一月,復攻居庸關,仍詔前兵分據要害禦之。 建光元年秋八月,鮮卑寇居庸關。九月,雲中太守成 嚴擊之,戰歿。鎮志鮮卑入寇,雲中太守成嚴、功曹楊穆 來禦,死之。初,遼西鮮卑大人烏倫、其至鞬率眾詣度 遼將軍鄧遵奉貢獻。詔封烏倫為「率眾王」,其至鞬為 「率眾侯。」至是鞬反,攻居庸、上谷,嚴率兵來禦,兵敗,穆 以身蔽嚴,俱歿。

《鎮志》:「順帝陽嘉元年冬,烏桓校尉耿煜出塞擊鮮卑, 敗之。初,鮮卑來朝賀,鄧太后令止烏桓校尉甯城下, 因築南北兩部質館,鮮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質, 是後或降或叛,邊人歲苦其害。至是,烏桓校尉煜擊 敗之。」

桓帝延熹元年冬,南匈奴及烏桓、鮮卑入寇。南匈奴 效順久,至是反,連兵烏桓、鮮卑,抄掠沿邊諸郡。是後 鮮卑檀石槐者,因其部落畏服,推為大人,乃立庭於 彈汗山,兵馬甚盛,盡據匈奴故地。東接濊貊二十餘 邑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餘邑為中部,從 上谷以西至燉煌接烏孫二十餘邑為西部,各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