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又二十里至營城嶺,山險,止通步。又五里至黃崖口 關,正關通單騎衝。鯰魚石墩空,通單騎,餘通步。」 《方輿紀要》:「白馬關在石塘嶺東北四十里,東去潮河 川九十里,有城,有水關。關北七十里有湯」河。又北百 里為滿套兒要衝也。自湯河上稍正南行,順白河至 石塘嶺,可二百里,山惡水深,稱為「天險。」

《邊防考》:「白馬關相近有高家堡。萬曆中,朵顏犯石塘 嶺,攻白馬關及高家堡,官軍禦卻之。」

三鎮邊務,總要「由黃崖口關五里至石塘嶺正關河 口寬敞通人馬。其關東石門墩,夏秋水大,河石坳,馬 難行。打虎安、老鴉嶺、三空墩亦可通馬,餘山險,通步。」 又三里至東石城,又二里至西石城,正關俱通單騎, 餘通步。又四里至東水谷關,正關通單騎,東西南山 俱陡。又十五里至大良谷,兩山陡峻,通步。又三里至 白道谷,通步,不通騎。又五里至牛盆谷,通步。又五里 至小水谷,山險,通步。又七里至大水谷正關口,并東 山崖,通單騎,餘通步。又五里至河防口,通大川正關 河口,并東西兩山墩空,俱衝。又十五里至神堂谷,串 條子墩空,通連騎極衝,餘通步。又二十里至幵連口, 通大川正關,水口寬漫,通連騎極衝。黃草窪、南坡墩 東敵臺三,空通單騎,迤西各墩空通步。

《方輿紀要》:「大水谷關在懷柔縣東北三十里,北去密 雲縣之石塘嶺四十里,有城,旁地平垣,賊騎易入。其 北十八里曰段伏嶺。又有鞍子嶺,在口北八十餘里, 皆防禦處。」

《碣石叢譚》:「鐵門山距鐵門關三里,在李家谷左,其南 為穹窿山,頂明如月,穿之跨其巔。山與鐵門山並高, 其洞十丈,大小二孔,廣如高之半。旁為穹窿者,多其 陽平疇也。洞內周十餘里,小洞十數,極巔大洞,紅嘴 鴉之巢也。轉而東,懸石皆五色。又東崖向北,前坡鼓 以八音,莫不應焉,名應樂府。出洞口十里為西山嶺」, 即喜峰,古松亭山也。其峰削下,腰有洞二丈餘,深倍 之,有墳在岡,臨關口,乃古番王墓。元·許有壬《紀事》謂: 「有久戍士父尋之,相逢於此,喜笑父子俱死,葬焉。曾 掘之,風雨大作而止。」今戍者歲祀之,其稱「喜峰」,蓋訛 自永樂之後也。

《方輿紀要》:「河防口關在懷柔縣東北,幵連口東第二 關口也。口外為連雲棧,又北為沙嶺兒,隘窄不容馬, 防守較易。」

幵連口關在懷柔縣北,黃花鎮東第十一關口也。其 東北二十八里有三角城,本名「三角村」,徐達敗元於 此。

《太函集》:「薊鎮設督臣,自嘉靖庚戌始。」

玉田舊《志》:「縣城築於成化三年,周圍一千二百二十 步,城門三,東曰迎旭,西曰拱宸,南曰來薰。其北門久 塞,隆慶元年,增崇三尺。崇禎八年,其內悉易以磚,既 而復濬濠,導彭家橋水注之。」

縣治在城西北隅,建於元延祐年辛酉。有學士郭賈 碑記文稱「京師高庭謁由保定路元州判官來茲邑, 捐奉錢搆廳宇,繪蠶麥圖於壁。高既去,有楊君玉、傅 伯元續成之。」

儒學在縣治西。創於遼乾統中,今大覺寺是其遺址。 嘉靖癸巳,改建於西關外。庚戌,督學御史阮鶚復移 城內,以玉陽觀為之。萬曆六年,又稍遷而東,築臺建 大成殿,東西兩廡及戟門。

《寰宇通志》:「上生寺,在縣治東南,永樂四年建。」

陽樊驛舊在縣西二十里,嘉靖二年遷於縣之西關。 《名勝志》:「采亭橋在縣西二十里,金學士楊繪建。繪,邑 人,采亭其別字也。」

《魏氏土地記》:「右北平城東北一百一十里有徐無城。」 《水經注》:「徐無縣故城,王莽之北順亭。」

《方輿紀要》:「城在縣東。漢縣,屬右北平郡。後漢因之。晉 為北平郡治。咸康三年,後趙石虎攻段遼於令支,至 徐無。」後魏縣屬漁陽郡。後周廢入無終縣。

《水經注》:「無終山有陽翁伯玉田,在縣西北有陽公壇 社,即陽公之故居也。」

《仙傳拾遺》:「陽翁伯者,盧龍人。事親以孝,葬父母於無 終山。山高八十里,其上無水,翁伯廬於墓側,晝夜號 痛,神明感之,出泉於其墓側,因引水就官道以濟行 人。嘗有飲馬者,以白石一斗與之,令翁伯種之,當生 美玉,果生白璧,長二尺者數雙。北平徐氏有女翁伯 欲求婚,徐謂媒者曰:『得白璧一雙可矣』。翁伯以白璧」 五雙遂婿徐氏。數年,雲龍下迎,夫婦俱昇天。今謂所 居為「玉田坊。」翁伯仙去後,子孫立大石柱於田中,以 紀其事。

《搜神記》:「雍伯,雒陽人。」

《水經注·陽氏譜敘》言翁伯是周景王之孫,食采陽樊。 春秋之末,爰宅無終,因陽樊而易氏焉。愛人博施,天 祚玉田。其碑文云:「居於縣北六十里翁同之山,後路 徙於西山之下,陽公又遷焉,而受玉田之賜。情不好 寶,玉田自去。今猶謂之玉田。」陽于寶曰:「於種石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