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4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方輿紀要》:「密雲,漢白檀縣地,屬漁陽郡。」

《續漢書》:「白檀縣即古北平。」

《昌平山水記》:「後魏皇始二年,置密雲郡,治提攜城,領 白雲、要陽、密雲三縣。」

《隋書》:「魏兼置安州,後齊廢郡及二縣入密雲,又廢安 樂郡之土垠入安市。」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後周以安樂郡安市縣并入密 雲,改安州為元州。隋開皇初徙元州于漁陽,十六年 又割幽州燕樂、密雲二縣,于舊元州置檀州。大業三 年州罷為安樂郡。唐武德元年仍改檀州。」

《開元十道要略》:「以斯地燕之邊陲,管障塞軍五千。」 《唐書》:「萬歲通天元年置漁陽軍,開元十九年更威武 軍。又有鎮遠軍,故黑城川也。有三乂城、橫山城、米城。 有大王、北來、保要、鹿固、赤城、邀鹵、石子䴚七鎮。有臨 河、黃崖二戍。」

《太平寰宇記》。「天寶元年。改為密雲郡。乾元元年。復為 檀州。」

《續通典》:「檀州密雲縣,即漢厗奚縣舊治。」

《遼史》:「後漢以居斤奚。」

《宋史》:「石晉以賂契丹。」

《昌平山水記》:「遼為檀州武威軍,領密雲、行唐二縣。」 《遼史》:「太平五年八月,獵于檀州北山,射兔于平川。」 《宋史》:「宣和四年,金人以州來歸,賜郡名曰橫山,升鎮 遠軍節度。七年,金人復破之。」

《方輿紀要》:「金廢州,以縣屬順州,後復為檀州,以密雲 縣并入。」

《方輿紀要》:「明改州為密雲縣,屬順天府。正德中,改昌 平州屬。」

《名勝志》:「縣為薊遼總督所駐。」

《昌平山水記》:「新舊城兩端相連,總督府居其中。」 《四鎮。三關志》:「龍慶倉在密雲縣」

《昌平山水記》:「密雲中衛領左、右、中、前四千戶所,與縣 同城而居。」

《方輿紀要》:「白檀廢縣在縣南,漢置,以縣有白檀山而 名。後漢廢。建安中,曹操歷白檀,破烏桓于柳城,即白 檀故城也。」

《方輿紀要》:要陽廢縣,在縣東南六十里。漢縣,漁陽都 尉治此。後漢廢。要陽,後魏復置,屬密雲郡,北齊廢。 《方輿紀要》:厗奚廢縣,在縣東南,漢置,屬漁陽郡。 《方輿紀要》:「後漢曰傂奚縣,晉廢。」《魏書志》:皇始二年,置 密雲郡,初治提攜城。即「厗奚」之譌也。 《方輿紀要》:方城廢縣,在縣東北,魏主燾以方城并入 密雲。方城蓋慕容燕所置縣。魏主宏於皇興二年置 安州,治故方城。

《魏書》:「天平中陷。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

《方輿紀要》:「普泰初,復置方城縣,屬廣陽郡。」蓋即舊城 置。北齊廢。

《隋書》:「安樂郡舊置安州,後周改為元州。開皇十六年 州徙,尋置檀州。」

《方輿紀要》:「安市廢縣,在縣東北五十里,漢遼東屬縣, 後魏僑置于此。太武帝延和初,置交州治焉。太平真 君二年,改置安樂郡,兼領土垠縣。」

《隋書》:「後齊廢土垠入安市,後周廢安市入密雲縣。」 《方輿紀要》:「燕樂廢縣,在縣東北八十里,漢厗奚縣地。 後魏延和九年,置燕樂縣,又僑置益州于此。太平真 君九年,改廣陽郡。北齊郡廢,以廣興、方城二縣并入。」 隋大業初,置安樂郡治焉。唐初郡廢,仍為燕樂縣,屬 檀州,亦謂之廣陽城。寶應二年,史朝義敗走廣陽,廣 陽「不受」,即此。

《舊唐書》:燕樂縣,初治白檀城。長壽二年,移治新興城。 《方輿紀要》:「梁乾化三年,晉將周德威伐燕,劉守光奔 燕樂,被禽,縣尋廢。」

《續通典》:「燕樂,漢厗奚縣地,五代時廢為燕莊,其地平 曠可屯。」

《方輿紀要》:「元至和初,上都兵入古北口,留重兵于燕 樂。」

行唐廢縣亦在縣東。本定州屬縣。

《遼史》:「太祖掠定州,破行唐,盡驅其民北至檀州,擇曠 土居之,凡置十砦,仍名行唐縣。」

《縣舊志》:「密雲驛在舊城南門外,洪武十二年建。 獲野館在舊城西門外,萬曆二年建。」

祐國寺,在縣南十里,至元八年建。

《方輿紀要》:「漁陽城,在縣南十八里,秦郡治此。二世發 閭左戍漁陽,即此城也。」

舊《志》:香巖寺在縣東二十五里,元至正年建。內有鴨 腳子一株,俗名白果寺。

清都觀,在縣西北十里。大安二年,羽士杜宗道建。至 元中,改「洞真宮。」洪武二十四年,置道錄司。

霞峰觀在縣北四十里。元道士魏志和建。延祐五年 周道昌重修。

崇福寺在縣東北十里栗園莊。元至正年建。明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