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左則周后,右則田妃,外俱用櫝冐之。周后神主題曰 「大明孝敬貞烈慈惠莊敏承天配聖端皇后。」田妃神 主僅存「恭懿」二字,餘被人磨去矣。配殿三楹,俱黑瓦。 殿前大杏樹一株。靈寢門三,距殿址四步,穴牆為門, 中廣二丈四尺,修一丈二尺,旁則戶矣。明樓距門十 一步不起,樓階四,中開一門,左右夾窗二碑石廣一 丈六尺,修六尺,雕龍方座,高丈許,題曰「莊烈愍皇帝 之陵。」石凡距樓十步,長五尺,博二尺,几前石器五,俱 高八尺,方式雕龍。中一方鼎,與諸陵異,皆列在地。寶 城距几甚近,無城,周迴用牆,高六尺,中以石灰起冢, 高四尺,繚以短牆,左松八株,右松七株

《肅松錄》:「長陵、獻陵、裕陵、茂陵、慶陵俱癸山丁向,景陵、 永陵俱艮山坤向,泰陵壬山丙向,康陵辛山乙向,昭 陵乾山巽向,定陵戌山辰向,德陵甲山庚向,思陵子 山午向。」

《昌平山水記》:長陵有東西二井:東井在德陵東南饅 頭山之南,西向;西井在定陵西北,東向並重門,門三 道,殿三間,西廡各三間,綠瓦周垣。《會典》言:「長陵十六 妃從葬,位號不具。其曰井者,蓋不隧道而直下也。」自 英宗止宮人從葬,於是妃墓始名。其在陵山內者,昭 陵之左九龍池南為蘇山,有萬貴妃之墓,東向,憲宗 妃也。又南為銀錢山,有鄭貴妃暨二李、劉、周四妃之 墓,南向,神宗妃也。又南為嶴兒峪,有四妃、二太子墓, 中閻妃、王妃,左馬妃,次左哀沖太子,右楊妃,次右莊 敬太子,世宗妃太子也。又南為悼陵,東南向。孝潔皇 后陳氏,初諡「悼靈」,葬此。世廟崩,遷永陵,而其封兆尚 存。旁有沈文、盧三妃之葬,至今猶曰「悼陵」云。東山口 迤東有劉惠妃墓,英宗妃也。又東八里綿山有蘄獻 王、滕懷王墓,仁宗子也。凡陵及妃嬪、諸王之葬及上 所御殿,其外垣皆塗以紅土。

《昌平山水記》:「十二陵各有宰牲亭、祠祭署、朝房、神馬 房、果園、神宮監。又各有衛,領左、右、中、前、後五千戶所, 主率領軍士,防護陵寢。其公署皆在州城。」

《肅松錄》:「長陵果園在神仙洞北。獻陵園在州南門外 少西。景陵園在山北。裕陵園在景陵園西。茂陵園在 大松園西。秦陵、康陵園俱在大紅門。永陵園在神仙 洞前。昭陵園在西山口。定陵園在州西門外御路西。 慶陵園在白浮村。德陵園在州西門迤南。」

《肅松錄》:「長陵、獻陵榛廠俱在渤海所;景陵廠在韋村, 裕陵、泰陵廠俱在懷柔縣;茂陵、永陵、昭陵、定陵廠俱 在密雲縣;康陵廠在紅川柳溝,慶陵廠在平谷縣,德 陵廠在薊州盤山。」

《昌平山水記》:「環天壽山凡十口,自大紅門東三里,曰 中山口。又東北六里,曰東山口,距州東門八里,有樓, 南北二座,三層。又北而西十里,曰老君堂口,距景陵 北二里。又西十五里,曰賢莊口,距泰陵北五里。又西 三里,曰灰嶺口。又西南十二里,曰錐石口,距康陵東 北二里。三口並有垣,有水門。又南十二里曰鴈子口」, 距康陵西北三里。又西南三里曰德勝口,距九龍池 四里,有垣有水門。又東南十里曰西山口,距悼陵南 二里,有小紅門,距州西門八里。又東二里曰榨子口, 距大紅門三里。凡口皆有垣,陵後通黃花城。

《北游紀方》:思陵神牌,高二尺五寸,石青地,雕龍,金字 書「大明欽天守道敏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莊 烈愍皇帝。」其神主則書「大明懷宗欽天守道敏毅敦 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端皇帝。」神主之左為周 后,主上書:「大明孝敬貞烈慈惠莊敏承天配聖端皇 后」;右為田妃,主上書:「恭淑端慧靜懷皇貴妃。」主俱長 不滿尺、《白櫝》冒之

《北游紀方》:櫺星門北五空橋南山坡,號蘆殿坡,當時 祭陵,以蘆席作殿,以息群工,執事者。

《兩朝從信錄》:「諸陵神宮監軍、巡山軍、巡邏軍、夜不收 軍、黃土軍、行宮軍、天橋軍、圯墳軍、本戶軍、御馬監軍、 御女軍、朝房看料軍、金錢山軍、并悼陵軍、李貴妃墳 軍,共六千二百四名。」

《黃圖雜志》:天壽諸陵,相傳夜分時有神燈出,宮娥引 駕以行,神宮監多望見之。虞吏部淳熙詩云:「香煙遙 接白雲平,原上金燈夜夜明。山鬼蘿衣挽秋駕,青冥 有路不教行。」蓋紀其事也。

《翠微志》:「蔣山後龍母莊東一里,有竇禹錫植槐空腹, 中可設案,羅坐八人。」

《北游紀方》:「竇氏植槐在景陵瓜園中,順治四年伐去。」 《燕都游覽志》謂「在德陵旁者,非也。」

「無用閒談。」泰陵金井內水孔如巨杯,水仰歕不止。楊 名父親見之,歸而疏諸朝,請易地。事下工部,湯陰李 司空鐩怒其多言害成功,陰令人塞其孔以誹謗狂 妄,奏命錦衣官校押名父赴陵所驗看。名父身親《三 木朝辭》,賦詩云:「禁鼓無聲曉色遲,午門西畔立多時。 楚人抱璞云何泣,杞國憂天竟是癡。」群議已公須首 「實眾言不發但心知殷勤為問山陵使誰與朝廷決」, 大疑其志亦可憐矣。孝廟聖體竟葬此中言之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