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榮擊破之於栗園,是也。」

《固安舊志》:「關侯廟在縣治西南,金明昌中建,元延祐 三年重修。殿懸義勇武安王廟扁後題『延祐三年九 月,翰林編修官牛師厚書,豫章李仝撰碑』。」

《方輿紀要》:正德中,渾河決為巨浸。嘉靖初徙入永清。 《日下舊聞》:宛平縣有東張華村、西張華村在西直門 外之八里莊相近。而蔣仲舒則謂華宅在蘆溝橋之 東。考之《晉書》本傳云:「華,方城人。」則當以在固安縣者 為是。以上皆固安界內

《永清縣志》:「舊城周三里,日久傾頹。正德五年,流賊突 犯,燬官舍,劫倉庫。知縣事郭名世始拓土城,袤五里 餘。隆慶二年,署縣事霸州判官王建議廢寺、塔、廟觀, 甃磚城,後被大水沖塌。萬曆三十七年,知縣王嘉績 重修。四十二年,知縣楊夢雄復修之。」

《上林彙考》:「永清城外東南隅百步,有三塔寺,蓋唐剎 也。石幢尚存,上書『大周曆元年二』」《八》。《武隆縣 令聞生元相》,奉為「金輪。」神武皇帝造四面像,刱浮 圖一所供養。《後紀》「上柱國以下官名字多堙滅。」 金鵲廟,在縣南三里,廟祀關壯繆侯,修葺時掘地得 金鵲二翼,故名。草中有遼大安年所立石幢。

《方輿紀要》:「通澤廢縣,在縣西五里。」

《永清縣志》:「縣西北十五里辛窖村龍泉寺,有白石塔。 史丞相天澤墓,在縣西南二十里黑垡村。墓前神道 碑,翰林學士王磐所撰。」

《上林彙考》:「隆慶寺在城西叉口村,殿前香爐石基,遼 乾統年所立。乾統者,遼天祐之紀年也。當金人侵逼 之餘,奔亡之不暇,而邦人猶宴然施梵宇以金碧,為 此不急之務,亦可鑒已。」

《永清舊志》:「縣治在城西,儒學在縣治西南元啜里,軍 都押司官蕭薩八建,成化間遷於城東南隅,翰林學 士汪楷作碑記。」

縣治東南譙樓有鐘,篆文斑剝,莫辨歲月。相傳唐貞 觀末,桑乾河決,衝沒城垣,得此鐘於水涘。至今父老 謂之「自來鐘。」

《鴈月樓》在信安鎮。

《長安客話》:「縣名,取邊境永清之義也。然地居渾河下 流,頻年為患,一望無涯,僅遺城南三五村,頹垣覆舍 而已。」

《永清舊志》:「永清舊苦河患,嘉靖三十一年,漂沒廬舍。 至萬曆三年,巡撫王一鶚築堤障之,延袤五十里。及 二十二年,復抵縣界,且逼城垣。三十五年,淫雨堤崩。 東城下又有巨蛇丈餘為祟,知縣李循為民祈禱立 祠,水患稍息。」

劉越石壇在拒馬河之陰。晉太尉劉琨欲圖燕薊,築 壇與歃血同盟,翼戴王室。今遺址尚存。以上永清界內 《東安縣志》:「縣治舊在常道城東,耿就橋行市南,經渾 河衝決。洪武三年十一月,主簿華德芳移治於常伯 鄉張李店,即今治也。天順間,始創土城。弘治中,始券 城東門。正德六年,流賊猖獗,知縣事周義急築垣浚 濠,補建西、南、北三城門。嘉靖十六年,知縣劉繼先名 其門北曰迎恩,東曰曙海,南曰通津,西曰宗山。二十」 八年,知縣成印增修之,次年甃以甎,建角樓四。天啟 五年,知縣鄭之城復修之,給事中沈應時為作記。 縣門譙樓鐘,金大安二年鑄。

儒學:在縣治西。學之南有泮池,池南有高壘。

《東安縣志》:「土樓在縣治東六里,宋時為土兒衛臺,高 丈二尺,盤一百六十步。」

《名勝志》:「奕臺在縣西八里,宋為左奕衛。其西有倉,如 土樓制。」

《明一統志》:「劉琨墓在東安縣東二十里。」

東安縣《志》:「安次廢縣在縣治西北四十里,今名古縣。」 《名勝志》:「飛虹橋在故安次縣南,跨界河川,相傳漢元 狩二年建,晉劉琨留飲於此。」

東安舊《志》:「淨安寺在固城里惠化鄉,宣德八年,太監 張盛建。正統四年賜額碑存。」

遼中丞韓澤墓,在縣西北五十里更生村。

葛城,在縣治南三十五里。宋建屯守於此。

靈巖寺在鳳河南。金大定五年僧洪寶建。蓮花泊在 縣治南三十里甄家莊南,東流經葛城,入武清 常道鄉。定覺寺,唐垂拱三年建,五代燬於兵,遼天慶 間承直郎張銑復為建立,至金天會四年成。正隆間 韓承彥重修,大定元年奉直大夫楊俊卿復新之。又 有古營寺,金明昌五年建。團城寺,明昌六年建,俱有 碑存。

大悲禪院在安次縣西閻家堡。金天會六年,僧行進 募民韓福林修,有碑存。

《方輿紀要》:「石梁城在舊州頭東南五十里,或云南北 朝時所置戍守城也。其地又有崧州城,相傳遼古喇 王所置。」

東安舊《志》:盧王屯在常道鄉東南二十五里,漢盧綰 屯兵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