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67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圓殿千佛,各坐寶蓮,皆極工巧。臺右有姜立綱書碑。 《帝京景物略》:「洪光寺徑上指玉華寺,再上指玉皇閣, 下指碧雲寺,再下指弘法寺。十有八盤而徑,盡至寺 門,香山乃在其下。寺建自鄭常侍同,同生高麗,其國 王李祹貢入中國,得侍宣宗。後復使高麗,至金剛山」, 見千佛繞毘盧之式。歸結圓殿供毘盧,表裏千佛,面 背相向。自為碑文,自書之。

《憲宗實錄》,「成化四年十二月,遣大監鄭同、崔安冊封 朝鮮世子李晄為王。既行,巡按遼東監察御史侯英 奏:同與安俱朝鮮人,墳墓宗族皆在其地,於其國王 未免行跪拜之禮,進囑托之辭,殊輕中國之體。乞追 寢成命,遣翰林院給事中及行人往使為便。」上是其 言,於是賚賞則遣內臣,冊封則遣廷臣有學行者, 游業。出洪光寺東數轉為玉華寺。寺後有池,泉流涓 涓不絕。山房跨磵十餘楹,稱玉華別院。越磵折而西 北,有小院,名「慈壽菴。」

《燕山紀游》:表忠寺門左右各二松一石,俱奇古。 余文敏公集:「下香山至延壽菴,樓五間,高數仞,右為 蔬圃,種茜韭棃栗。其前田疇彌亙數里,上有大璫鮑 忠墓。」忠事武廟、世廟兩朝柄司禮監二十年,宜其塋 建弘敞如此也。

《長安可游記》:「循香山之左,歷滕公寺至鮑家寺。寺有 古松十株,陰覆石墀,濃翠可愛。」

《珂雪齋集》:「鮑家寺兩掖石樓屹立,青槐百株,交蔽修 衢。殿植果松四株,枝葉婆娑,覆陰無隙地。寺下又有 滕公古寺,石垣周遭若一縣郭,其中飛樓相望,清渠 激戶,雜花滿楹。」

《余文敏公集》:「從延壽菴折而北,又西為小碧雲寺。寺 宣德中太監張某建,寺額宣廟所賜也。」今之「碧雲」,乃 昔俞家菴,因有兩寺,故此以小別之。隔垣有翠華亭。 《四溟山人集》:「狼兒澗在香山東四里許。」

《長安可游記》:「由廣慧菴遙望山椒,丹樓縹緲,詢知為 曹家樓。樓踞山巔,下臨石洞,右折百步為翠巖菴,更 上即中峰菴矣。」

《珂雪齋集》:「西山別嶂忽開如兩袖之垂,其左為帝王 廟、翠巖寺、曹家樓,其右為弘教寺,而其中為中峰、中 峰菴有石樓可眺,有亭高出半山,圍牆十里,悉以白 石壘砌。」

《帝京景物略》:中峰菴,地盡石無土,階墀徑磴可枕藉, 臥松滿院,響謖謖然。其澗南上弘教寺,廢寺也。 《春明夢餘錄》:「中峰在香山之後,以其居諸峰之中,故 曰中峰也。躡危磴而上有菴,菴兩翼有亭,山之陽有 弘教寺,山之陰有晏公祠」、翠巖寺、永壽菴。

《余文敏公集》:「出小碧雲寺,而西有弘教寺,在山脊。東 上一閣,宣廟曾駐蹕於此。」

《寓林集》:「從洪光寺過佛光寺,為弘教寺。寺有石橋、魚 池,前有流泉亭,巖傍有晏公祠。石室琢三皇五帝列 聖名賢像,自宣尼而下及宋朱紫陽、李延平諸公。兩 壁刻畫忠臣孝子,如王祥、顏杲卿之屬。又有小石室, 題函五經書史,詢之,乃武廟時中貴晏公造也。自入 西山,所見金碧殿閣,皆浮屠氏之宮中人自營其身」, 後香火藏,而此獨及儒門。何類無賢,因之嗟歎。 《珂雪齋集》:弘教寺有亭可眺,亦有喬松怪石,佛像清 古,為山中第一。

《帝京景物略》:「晏公祠,正德中晏常侍忠所立也。過澗 石橋,過橋石門曰道統門。石殿三楹,像皆石,上像三 皇、五帝、三王,左像周、召、孔、孟諸聖賢,右像周、程、張、朱 諸大儒。壁五石龕,一龕標一經名,維以藏其經。殿外 一石亭,亭壁列鐘簴、干戚、錢鏄之屬,一如五經,以便 治是經者。左龍馬,馬毛旋五十五,數具,一如《河圖》;右」 雒龜,龜甲四十五,數具一如《雒書》。東堂三楹壁,列忠 臣龍逢以下,孝子曾閔以下,右圖而左書其行事,以 告觀者。石象渾朴,不類漢以後及西域。像法。堂後累 石為洞,洞壁標先儒格言及詠道詩詞。今居守者,一 僧也,仍於其私室設彼教像,誦彼教文字焉。

《余文敏公集》:「由弘教寺下山度坑,而西有廣仁寺。」 《珂雪齋集》:「翠巖不甚弘敞,而具山林之致。門有渠,天 雨則山巔飛流,直走原麓。剎後石路百級,有禪院,四 周皆茂樹,有泉甚清,可煮茗。」

《長安客話》下:「弘教寺,循山趾而南,有盧師山,與平坡 山並峙,諸寺鱗次,曰清涼,曰證果,曰平坡,皆古剎也。」 《元史泰定帝紀》:「泰定三年二月,建顯宗神御殿於盧 師寺,賜額曰大天源延聖寺,敕貯金書西番字藏經。 八月,天源延聖寺神御殿成。十月,奉安顯宗御容於 大天源延聖寺,賜鈔二萬錠。四年十月,命帝師作佛」 事於大天源延聖寺。

《元史文宗紀》:「天曆二年五月,於玉德殿及大天源延 聖寺作佛事。」

《元史后妃傳》:「明宗八不沙皇后,天曆二年,請為明宗 資冥福,命帝師率諸僧作佛事七日於大天源延聖 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