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50 (1700-1725).djvu/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代宗大曆八年獲毛龜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大曆八 年。京師金天門外水渠獲毛龜。」

按《冊府元龜》,大曆八年七月乙未,蓬萊池獲毛龜,出 示百寮。壬寅,神策軍上言,「金天門外水渠中獲綠毛 元龜,獻之。」

德宗建中二年有龜殺積蛇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建中二年夏,趙 州寧晉縣沙河北有棠樹甚茂,民祠之為神。有蛇數 百千自東西來,趨北岸者聚棠樹下為二積,留南岸 者為一積。俄有徑寸龜三繞行積蛇盡死,而後各登 其積。野人以告,蛇腹皆有瘡,若矢所中。刺史康日知 圖其事,奉三龜來獻。」

建中四年龍見。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九月戊寅, 有龍見于汝州城壕。龍,大人象,其飛也。大城壕,失其 所也。」

貞元三年魚鱉無首獲毛龜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貞元三年,「閏州 魚鱉蔽江而下,皆無首。」

按《冊府元龜》:「貞元三年八月,淄青節度使李納獻毛 龜,詔示百寮。」

貞元四年,獲毛龜。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元四年四 月,宗正寺獻毛龜。」

貞元 年,資州獻龍。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貞元末。資州得 龍丈餘。西川節度使韋皋匣而獻之。百姓縱觀。三日 為煙所熏而死。」

順宗永貞元年憲宗即位獲毛龜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憲宗以永貞 元年八月乙巳即位,是月庚戌,荊南獻毛龜二。」

憲宗元和七年龍見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元和七 年四月,野州桐城縣有黃青白三龍各一翼風雷自 梅天陂起,約高二百尺,凡六里,降于浮塘陂。」

元和九年,青龍見。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五行志》。「九年四 月。道州二青龍見于江中。」

文宗太和二年龍𩰚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和二年六月丁丑西北有龍𩰚

按:《舊唐書五行志》:「太和二年六月七日,密州卑產山 北面有龍見。初赤龍從西來,續有青龍、黃龍從南來, 後有白龍、黑龍從山北來,並形狀分明,自申至戌方 散去。」

太和三年,有蟲狀如龜,有龍與牛𩰚。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魏博管內 有蟲,狀如龜,其鳴晝夜不絕。」近龜孽也。 又按志,「三 年,成都門外有龍與牛𩰚。」

僖宗光化三年龍𩰚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光化三年九月杭州有龍𩰚于浙江水溢壞民廬舍占仝天寶十四

《載》。

後梁

太祖開平二年白龍見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平二 年八月甲子。廣州上言白龍見。圖形以進。」

開平四年。即蜀武成三年《龍見》。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蜀高祖 本紀》,「武成三年八月,洵陽水中有龍五十,如牛馬驢 羊之形,行入漢江,五色相間。」

乾化二年白龍見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南漢烈 祖世家》。「乾化二年。廣州言白龍見。」

太祖神冊五年獲龍

按《遼史太祖本紀》:「神冊五年夏五月庚辰,有龍見于 拽刺山陽水上,上射獲之,藏其骨內府。」

天顯元年黃龍見

按《遼史太祖本紀》:「天顯元年七月辛巳平旦,子城上 見黃龍繚繞,可長一里,光耀奪目,入于行宮,有紫黑 氣蔽天,踰日乃散。」

太宗會同三年獲白龜

按《遼史太宗本紀》:會同三年「夏四月乙丑,南唐進白 龜。」

太祖建隆元年即蜀廣政二十三年龍見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幸蜀記》。「廣政二十三年 正月。龍見于玉壘關。」

乾德五年黑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