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6 (1700-1725).djvu/1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二丈,深不可測,盡洩於此地。

正德七年,河清。

按《明昭代典則》:「正德七年春正月,黃河清。自清河至 柳江浦清五日。」

世宗嘉靖四年海水變赤色

按《福建通志》:「嘉靖四年,梅花鎮海水忽變赤色,經旦 復清,魚蝦可數。」

嘉靖五年,河清。

按《大政紀》:嘉靖五年十二月庚申,靈寶縣黃河清。知 縣張廷桂上言,「是月庚申,馮佐村河清者五日。《詩》稱 『馮翼孝德,史稱中興賢佐,今聖天子在上,登庸賢俊, 故有是應』。」帝遣官祭之。已而御史周相上言諫阻,帝 怒,繫相詔獄,奪其官。按永陵編年史作六年楊爵傳河南通志俱作七年互異 按《明外史楊爵傳》:「嘉靖七年三月,靈寶縣黃河清。帝 遣使祭河神,大學士楊一清、張璁等屢疏請賀。御史 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虧陛下德。今好諛喜 事之臣,張大文飾之,佞風一開,獻媚者將接踵。願罷 祭告,止稱賀。詔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時 以聞。帝大怒,下相詔獄,拷掠之,復杖於廷,謫韶州經』」 歷,而諸《慶典》亦止不行。

嘉靖二十五年,河清。

按《陝西通志》:「嘉靖二十五年,華陰黃河清。」

按《山西通志》:「嘉靖二十五年,襄垣、𥟖城漳河清,凡三 日。」

嘉靖三十三年,潮絕忽湧。

按《太倉州志》:「嘉靖三十三年旱,海潮不入井,泉枯。除 夕,潮忽湧入七浦,過沙溪,市民爭持瓶罌汲水,一渡 而止。又非潮汐候,殊不可曉。」

嘉靖三十四年,水變赤。

按《江南通志》:「嘉靖三十四年,嘉定黃家港水赤如血, 逾月復始。」

嘉靖三十八年,「平地湧泉。」

按《山西通志》:「嘉靖三十八年,代州地坼泉湧。州地坼 方丈餘,泉出如湧,五色煙雲見泉上。山陰泉出產魚。 縣新留村,平地湧泉產魚。」

嘉靖三十九年,水變色。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九年五月,寧德泮池水赤,午 紅晚黑,凡五十餘日。」

穆宗隆慶六年井水化為酒

按明《昭代典則》:「隆慶六年五月,龍目井化為酒。」

神宗萬曆元年井水沸醴泉出

按《福建通志》:「萬曆元年七月二十日午,曲井水沸溢 於街,至暮乃止。」

按《贛州府志》:「萬曆元年癸酉七月,郡城金魚坊民家 井中醴泉出,嘗之味如薄酒,其氣清芬,三日乃竭。 萬曆十九年,河變紫色。」

按《廣西通志》:「萬曆十九年五月,博白縣登高嶺左,小 河流紫,士民觀之,七日而止。」

萬曆二十年,水變味河清。

按《河南通志》:「萬曆二十年,汝寧汝水忽變,其味甚惡, 飲者輒瀉,人皆汲泉水為炊,旬日後始如初。」

按《陝西通志》:「萬曆二十年,華陰黃河清。」

萬曆二十二年,河清。

按《江南通志》:「萬曆二十二年,淮水清一百六十里。 萬曆二十五年,水淫」

按《山西通志》:「萬曆二十五年秋八月,太平、蒲州、臨晉、 滎河、猗氏、解州、安邑、聞喜井沸池溢。井水如沸,池塘 之水無故潮溢。其臨晉村社池水泛溢橫流幾數丈, 踰時方止。說者謂之水淫,主秋,雨後果應。」

熹宗天啟二年河清

按《山西通志》:「天啟二年秋七月,河津黃河清。」

天啟六年,河清。

按《河南通志》:「天啟六年,黃河清,自洛至徐三日。」

愍帝崇禎四年井沸

按《山西通志》:「崇禎四年辛未五月,黃縣北街關帝廟 前,井水如沸三日。十二月兵變破城,壬申二月克復, 城中屠戮殆盡。」

崇禎十一年,河清。

按《山西通志》:「崇禎十一年,大寧黃河清馬𩰚關三十 里。」

崇禎十二年,汾、漳竭,潮不應候。

按《山西通志》,崇禎十二年,汾漳水竭。

按《江南通志》:「崇禎十二年八月戊午,松江海潮日三 至。」

崇禎十四年,水變赤色。

按《湖廣通志》:「崇禎十四年秋八月,荊門津池水赤三 日。」

崇禎十六年,水赤成血。

按《陝西通志》:「崇禎十六年,榆林龍王廟池泉水赤若 血。」

按《浙江通志》,崇禎十六年,嚴州湖水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