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6 (1700-1725).djvu/1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一百三十四卷目錄

 水異部彙考三

  明成祖永樂二則 英宗正統一則 天順一則 孝宗弘治五則 武宗正德四則 世

  宗嘉靖七則 穆宗隆慶一則 神宗萬曆五則 熹宗天啟二則 愍帝崇禎五則

 水異部藝文一

  河清頌有序      宋鮑照

  河清頌           張暢

  賀秦州河清表       唐崔融

  為許智仁奏懷州黃河清表   前人

  為留守作奏慶山醴泉表    張說

  中書門下賀醴泉表      常袞

  賀櫟陽醴泉表       獨孤及

  中書門下賀滑州黃河清表  權德輿

  賀黃河清表         前人

  河出榮光賦         呂溫

  溫洛賦          鄭宗哲

  醴泉無源賦       宋王禹偁

  河清記          元程徐

  河清頌           前人

  醴泉頌          明解縉

  河清頌           前人

  黃河清賦有序      曾棨

  河清賦有序       胡廣

  瑞應河清賦有序    廖道南

  錢塘江潮三日不至     何喬新

 水異部藝文二

  清平樂絳河清     宋毛滂

  前調            前人

  前調            前人

 水異部選句

 水異部紀事

 水異部雜錄

庶徵典第一百三十四卷

水異部彙考三

成祖永樂二年河清

按《明通紀》:「永樂二年十一月,山西蒲州河津縣禹門 渡黃河清,自是月十七日至明年三月十八日始復 舊。」

永樂三年,河清。

按《名山藏》:「永樂三年正月,黃河清於蒲津,群臣獻頌, 建碑於孝陵。」

英宗正統元年河清

按《名山藏》,「正統元年九月,淮河清。」

天順六年水變紫色

按《廣西通志》:「天順六年,賀縣桂嶺鄉大龍塘水流盡 紫,其色光輝照耀上下,經旬不變。是歲大兵征其鄉, 俘獞寇數千,流水皆赤,人以為紫泉凶兆。」按是年平 桂嶺時,明孝穆太后方十歲,將臣以幼女津送京師, 遷入大內,後誕孝宗,始知紫泉之兆為非常云。

孝宗弘治二年河清

按《山西通志》:「弘治二年冬,保德黃河清,凡七日。 弘治三年,井水變味,色潮不應候。」

按《江南通志》:「弘治三年,蘇州閶門夜汲井,其水香味 同酒,紅黃色,歷五日如常。」

按《廣西通志》:「弘治三年,陽朔縣龍潭水潮一日三次。 弘治十一年,河水沸騰。」

按《異林》:「弘治戊午夏六月十有一日,姑蘇、錢塘二郡, 川湖池沼,水忽騰沸,高可二三尺,良久始復。」

按《浙江通志》:「弘治十一年,嘉興河港池井皆沸騰二 三尺。」

弘治十三年,水變色。

按《廣西通志》:「弘治十三年九月四日,融江水紅黃數 日。」

弘治十四年,河清、井溢。

按《山西通志》,「弘治十四年,保德黃河清,凡三日。」 按《博野縣志》,「南邑村,明正統朝楊家井水溢,高丈餘, 流百十步,中有吼聲。成化時復溢,弘治間又溢。」

武宗正德元年河清

按《大政紀》,「正德元年八月,黃河清。」

正德二年,河清。

按《永陵編年史》:支大綸曰:「正德丁卯歲,黃河清者三 日,慶雲見翼軫分而上,於八月十日生。」神武英斷,再 振太祖之烈,豈偶然哉。

正德五年,水漲。

按《山西通志》,正德五年七月,介休大水,綿山大水漲, 平地丈餘,衝入南門,水涸。視之城外一里許地裂,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