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射殺之。時天色已陰,須臾雲霧大合,遠近晦冥,雨雹 如瀉,飄風四捲,折木走石,雷雹激怒,山川震蕩,數人 皆震死。

《唐書崔鉉傳》:「乾符五年,鉉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昕旦告麻,大霧塞庭中,百僚就班修慶,大風 雨雹,時謂不祥。俄改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

《劇談錄》:「乾符六年夏五月,巢寇自廣陵將及襄漢,朝 廷以王鐸令公為南面都統,崔相國、豆盧相國同日 策拜。宣麻之際,殿庭霧氣四塞,及政事堂立班賀,有 雹大如雞卵。」時五月二十三日識者以為鈞軸不祥之兆。明 年,大寇攻陷京師,二相俱及於難,其天意乎?非人事 也。

《北夢瑣言》:「王鎔年十六七歲,疏瘦,當與李匡威並轡 之時,雷電忽起,雨雹交下,而屋瓦皆飛,拔大木數株。 明日,鎔但覺項痛,乃因有力者所挾,不勝其苦故也。」 《唐書。吐蕃傳》:「吐蕃國多霆電風雹積雪,盛夏如中國 春時。」

《幸蜀記》:「孟昶二十五年三月,以趙延隱別墅為崇勳 園,幅員十餘里,臺榭亭沼,窮極奢侈。六月朔,宴教坊 俳優作灌口神隊,二龍戰𩰚之象,須臾天地皆暗,大 雨雹。明日,灌口奏岷山大漲。其夕大水漂城,壞延秋 門,沈溺數千家,摧司天監太廟,令宰相范仁恕禱青 羊觀,又遣使往灌州,下詔罪己。」

《三水小牘》:「廣明庚子歲,余在汝墳溫泉之別業。夏四 月朔旦,雲物暴起于西北隅,瞬息間濃雲四塞,大風 壞屋拔木,雨且雹雹,有如柸棬者,鳥獸盡殪被于山 澤中,至午方霽,觀行潦之內,蝦蟹甚眾。明日,余抵洛 城,自長夏門之北,夾道古槐十拔去五六矣,門之鴟 吻亦失矣,余以為非吉徵也。至八月,汝州召募軍李 迍光等一千五百人,自鴈門回掠東都南市,焚長夏 門而去,入蜀。」上天垂戒,豈虛也哉!

《稽神錄》:「國初楊汀自言,天祐初在彭城避暑于佛寺, 雨雹方甚,忽聞大聲震地,走視門下,乃下一大雹于 街中,其高廣與寺樓等,入地可丈餘。頃之雨止,則炎 風赫日,經月雹乃消盡。」

《續湘山野錄》:祖宗潛耀日,嘗與一道士遊于關河,無 定姓名,自御極不再見。上已駕幸西沼,生醉坐于岸, 太祖引至後掖見之,上謂生曰:「我壽還得幾多?」生曰: 「但今年十月二十日夜晴,則可延一紀。」至所期之夕, 上御太清閣四望氣,是夕果晴,星斗明燦,上心方喜。 俄而陰霾四起,天氣陡變,雪雹驟降。移仗下閣,急轉 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

《茅亭客話》:大中祥符癸丑歲,龐永賢者,寓居廣都縣, 夏四月,日將暮,烈風迅雷,發屋拔樹,雨雹繼之,達曉 方息。詰朝詢諸行人,云:「雹自縣東山橫布數十里,西 南沿江而下,則更不知其遠邇也。」雨雹過處,藩牆屋 宇林木大者皆為雹,擊雷拔之,牛馬犬豕皆驚仆地, 鳥鵲小禽中者俱斃。時麥方實,無有孑遺,有一村人 云:「某家是夜數雹,穿屋而落,大如斗,盆甕鍋釜皆為 擊破。其雹所至之處,樹木屋瓦十不存二三焉。」夫雹 者,雨冰也,皆陰陽相脅而成。《左傳》曰:「凡雹,冬之愆陽, 夏之伏陰。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為災。」此葢下民當 豐稔收成,便務奢侈,以至于服玩衣裝、車馬屋宇,違 越制度,撒棄五穀,曾無愛惜,上天垂誡以懲之爾。 于《役志》:景祐三年六月癸亥夕,與元均坐水次納涼, 已而大風雨,震雹暴至。丁卯,隱甫來會,登倉北偃上 亭納涼,遲客至,遂及元均小飲舟中。已而大風震雹, 遂宿舟中。

《夢溪筆談》:熙寧中,河州雨雹,大者如雞卵,小者如蓮 芡,悉如人頭,耳目口鼻皆具,無異鐫刻。次年,王師平 河州,蕃戎授首者甚眾,豈克勝之符豫告耶?

《揮麈後錄》:「高宗幸海時,金人破定海,以舟絕洋,劫昌 國縣,復欲攻象山縣,至碕頭,風雹大作,遂回。」

《癸辛雜識》:「戊子五月初二日以來,日光中有若柳絮 如雪片者,飛舞亂下,人皆鬨傳,以為天花。至初四日 大雷雨,飛雹大者如當三錢,始知連日所謂天花者, 即雪也。及飛下,人則以為雹耳。」

「綿上火禁」,升平時禁七日,喪亂以來猶三日。相傳火 焚不嚴,則有風雹之變。社長輩至日就人家以雞翎 掠竈灰,雞翎稍焦捲,則罰香紙錢。有疾及老者不能 冷食,就介公廟卜乞小火,吉則然木炭取煙,不吉則 死不敢用火,或以食暴日中,或埋食器于羊馬糞窖 中,其嚴如此。戊戌歲,賈莊數少年,以禁火日飲酒社 樹下,用柳木取火溫酒,至四月,風雹大作,有如束箱 柳根者在其中,數日乃消。又云:「火禁中,雖冷食,無致 病者。」

《金史馮延登傳》:「延登,泰和元年轉寧邊令。大安元年 秋七月,雹害禾稼,民艱于食。延登發粟賑貸,全活甚 眾。」

《無錫縣志》:「洪武戊午夏四月雨雹。橫山居人蕭天祐 在城中,三日後歸,啟其室,見階下有四石子,一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