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月。甘露降於廬州熊岳縣。」

順帝至正六年甘露降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至正六年八月。 龍興進賢縣甘露降。

至正二十年,甘露降。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止二十年「冬十月甲申朔,甘露 降於國子監大成殿柏木。」

太祖洪武二年甘露降

按《續文獻通考》:「二年己酉冬十月甲戌,膏露降於乾 清宮後苑蒼松之上,光潤如酒,凝結如珠,肪白飴甘, 彌布松柯。」

洪武四年,甘露降。

按《明寶訓》:四年十月甲戌,甘露降於鍾山,群臣稱賀。 太祖曰:「休咎之徵,雖各以類應,朕德涼薄,烏足以致 斯?」翰林應奉睢稼對曰:「聖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 寧,中及萬靈,則膏露降。陛下恭敬天地,輯和人民,故 嘉祥顯著。」起居注魏觀曰:「帝王恩及於物,順於人,而 甘露降。陛下寬租賦,減徭役,而百姓歡豫,神應之至, 以此故也。」翰林侍讀學士危素曰:「王者敬養耆老,則 甘露降而松柏受之。今甘露降於松柏,乃陛下尊賢 養老之所致也。宜告於宗廟,頒示史館,以永萬億年 無疆之休。」太祖曰:「卿等爰引載籍,言非無徵。然朕心 存警惕,惟恐不至,烏敢當此?一或忘鑑戒而生驕逸, 安知嘉祥不為災異之兆乎?告諸宗廟,頒之史館,非 所以垂示於天下後世也。」群臣皆頓首謝。

洪武五年,甘露降。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五年冬十一月,甘露又降鍾山, 越明年,仍降如初。」

洪武七年,甘露降。

按《大政紀》,「洪武七年十一月壬戌,甘露降於鍾山。」劉 基作頌述,「洪武四年十月降於鍾山,五年十一月又 降,今年仍降如初。」

洪武八年,甘露降。

按《大政紀》:洪武八年十一月乙丑,甘露降於圜丘青 松之上。上詣齋宮省視壇場,親睹甘露凝枝,懸垂上 下,有若明珠,命採而嘗之,入口如飴糖,詔群臣從行 者共採食之,儒臣咸獻歌詩以頌德。上曰:「人之常情, 好祥惡妖,然天道幽微莫測,若恃祥未必獲吉,懲妖 未必皆凶。蓋聞災而懼,或蒙見休,見瑞而喜,或以致 咎。何則?凡人懼則戒心常存,喜則侈心易縱。朕德不 逮,惟圖修省之不暇,豈敢以此為己所致哉!」因著《甘 露論》,以示群臣。按明寶訓明昭代典則俱作十一月甲戌 洪武十四年,「甘露降。」

按《江南通志》:「十四年十二月,甘露降鍾山。」

成祖永樂四年甘露降

按《大政紀》:「永樂四年十一月己巳,甘露降孝陵,松柏 醴泉出神樂觀。群臣上奏,賀聖孝瑞應。上以因祥思 懼,不宜怠忽,申飭之。上於十一月庚申修舉金籙齋 法於朝天宮神樂觀洞神宮,追薦皇考皇妣;甲子,慶 雲見朝天宮;乙丑甘露降於宮樹,丙寅祥雲復見,既 訖事二日,復有此禎祥。侍臣楊士奇等俱有詩頌。」 按《名山藏》:永樂四年十一月,甘露降孝陵,醴泉出神 樂觀,獻宗廟,賜廷臣敕曰:「朕敬謹事天,致孝皇考、皇 妣,普及幽靈,禎祥疊見,爾群臣表賀,朕不敢當。斯皆 上天眷祐,皇考、皇妣聖靈垂蔭,及爾群臣盡心輔朕, 協和神人之所感格。朕觀自古有道之君,祥瑞之來, 愈加警畏。爾宜勉輔朕躬,承天與朕皇」考皇妣鑒臨 之意。

永樂十年,甘露降。

按《名山藏》:「永樂十年十月甲子,甘露降方山,獵於武 岡山之陽,群臣表賀。」

永樂十七年,甘露降。

按《大政紀》,永樂十七年十一月「丁巳,甘露降孝陵松 柏,三日,儒臣進賀表。」

按《續文獻通考》:「永樂十七年十一月,甘露降於孝陵 之松柏,凡四日,凝為玉脂,融為瓊液,粲若垂珠,聯若 編貝。其芳香之氣,甘美之味,旁達莫可擬倫。時仁宗 為太子監國,遣人採獻。成祖祇薦宗廟,頒賜百官。 永樂十八年,甘露降。」

按《名山藏》,「永樂十八年冬十月癸亥,甘露降孝陵松 柏。」

英宗正統五年甘露降

按《雲南通志》:「正統五年秋八月,甘露降於石屏州學 宮。」

天順八年甘露降

按《山東通志》:「天順八年,青城縣甘露降於學宮。」

憲宗成化四年甘露降

按《湖廣通志》:「成化四年二月,襄陽甘露降於學宮柏 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