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天禧三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舒州、 五月,益州,並甘露降。」

天禧四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三月,邵武 軍,十二月,平泉縣並甘露降。」

天禧五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三月,泉州、 十一月,韶州,並甘露降。」

仁宗天聖元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聖元年正月, 柳州、十一月,河南府並甘露降。

天聖二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五月,鳳州、 十月,涇州並甘露降。」

天聖四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滎州懷安 軍甘露降。」

天聖六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太平州甘 露降。」

天聖七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正月,益州 甘露降。」

天聖九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正月,榮州 甘露降。」

明道元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明道元年十一 月,韶州、梓州甘露降。」

景祐四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祐四年十一 月,「成德軍甘露降。」

慶曆四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慶曆四年正月, 「桂州甘露降。」

皇祐三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皇祐三年十二 月,「吉州甘露降。」

嘉祐七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嘉祐七年三月, 眉州、蓬州,九月,陵州並甘露降。

神宗元豐元年甘露降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元年秋七月辛丑,夔州言甘 露降。九月,河中府甘露降。」

元豐二年,甘露降。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二年「春正月,潁州、壽州甘露 降。夏四月,南康軍甘露降。六月,南康軍甘露降。秋七 月,瓊州甘露降。十二月,桂州甘露降。」 按《五行志》,熙 寧元年距元豐八年甘露降凡二十餘處。

哲宗元祐元年甘露降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元年春正月戊午,甘露降。」 按《五行志》,元祐元年距元符三年,甘露降凡二十餘 處。

徽宗大觀 年甘露降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觀初,甘露降 於九成宮帝鼐室。」

大觀三年,甘露降。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冬,降於尚 書省及六曹。御製七言四韻詩賜執政已下。其後內 自禁中及宣和殿、延福宮、神霄宮,下至三學、開封府、 大理寺、宰臣私第皆有之,歲歲拜表稱賀。」

宣和七年甘露降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建中靖國元 年距宣和七年,中外言甘露降多不可紀。

按:《續文獻通考》:「宣和七年,甘露降。」

高宗紹興三年甘露降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紹興三年。 知撫州郡高衛言。「甘露降於撫州祥符觀。為圖上之。」 紹興十七年。甘露降。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七年冬十月己未,臨安府 甘露降。」

紹興十九年,甘露降。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九年夏四月戊寅,湖廣、江 西路、建康府並甘露降。」

紹興二十五年,甘露降。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紹興二十五年。秦 檜孫禮部侍郎塤。請以黎州甘露降草木圖之旗。

熙宗天會十三年甘露降

按《金史熙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會十三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