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1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人之門,名為陛下獨斷,而實此一二人者陰執其柄,

莫大之禍,必至之憂,近在旦夕,而陛下獨未之知。」上 讀之,大怒曰:「是以我為亡也。」熹以疾請祠,不報。 淳熙八年,諸路旱,

按《宋史孝宗本紀》,「八年七月辛卯,以不雨決囚。八月 丙午,以旱罷招軍。十一月甲戌,以旱傷罷喜雪宴。十 二月辛亥,蠲諸路旱傷州軍明年身丁錢物。丙辰,詔 縣令有能舉荒政者,監司、郡守以名聞。甲子,下朱熹 社倉法於諸路。」是歲,江浙、兩淮、京西、湖北、潼川、夔州 等路水旱相繼,發廩蠲租,遣使按視。民有流入江北 者,命所在振業之。 按《五行志》,「八年正月甲戌,積旱 始雨,七月不雨,至於十一月。臨安、鎮江、建康、江陵、德 安、府、越、婺、嚴、衢、湖、常、饒、信、徽、楚、鄂、復、昌州、江陰、南康、 廣德、興國、漢陽、信陽、荊門、長寧軍及京西淮郡皆旱。」 淳熙九年旱。

按《宋史孝宗本紀》,九年正月庚寅。詔江浙兩淮旱傷 州縣貸民稻種。計度不足者貸以椿積錢。九月辛卯, 以旱減恭、渠、昌州今年酒課。十月甲子,蠲諸路傷旱 州軍 按《五行志》,「九年夏五月不雨至於秋七月,江 陵、德安、襄陽府、潤、婺、溫、處、洪、吉、撫、筠、袁、潭、鄂、復、恭、合、 昌、普、資、渠、利、閬、忠、涪、萬州、臨江、建昌、漢陽、荊門、信陽、 南」平,廣安,梁山軍江山定海象山、上虞、嵊縣皆旱, 淳熙十年,旱。

按《宋史孝宗本紀》,「十年秋七月乙丑,以不雨決繫囚。 丙寅,幸明慶寺禱雨。甲戌,以夏秋旱暵,避殿減膳,令 侍從、臺諫、兩省、卿監、郎官、館職各陳朝政闕失,分命 群臣禱雨於天地、宗廟、社稷、山川。左丞相王淮等以 以旱乞罷,不許。丁丑,詔除災傷州縣淳熙八年欠稅。」 甲申,雨。是歲,福、漳、台、信、吉州水,京西金、灃州,南平、荊 門、興國、廣德軍、江陵、建康、鎮江、紹興、寧國府旱。 按 《五行志》:十年冬月旱,至於七月。江、淮、建康府、和州、興 國軍、恭、涪、瀘合金州、南平軍旱。

淳熙十一年,諸路旱。

按《宋史孝宗本紀》,「十一年三月甲午,以上津、潮陽旱, 蠲其稅。是歲,福建、廣東吉、贛州、建昌軍、興元府、金洋、 西和州旱。」 按《五行志》:十一年四月不雨,至於八月。 興元府、吉、贛、福、泉、汀、漳、潮、梅、循、邕、賓、象、金、洋、西和州、 建昌軍皆旱,興元、吉尤甚。冬不雨,至於明年二月。 淳熙十三年旱。

按:《宋史孝宗本紀》:「十三年,江西諸州旱。」

淳熙十四年,旱。

按《宋史孝宗本紀》:「十四年六月戊寅,以久旱,班畫龍 祈雨法。甲申,幸太乙宮明慶寺禱雨。癸巳,王淮等以 旱求罷,不許。秋七月丙午,詔群臣陳時政闕失及當 今急務。丁未,以旱罷汀州經略。詔監司條上州縣弊 事、民間疾苦。辛亥,避殿、減膳、徹樂。癸丑,命檢正都司 看詳群臣封事,有可行者以聞。是歲,兩浙、江西、淮西」、 福建旱,振之 按《五行志》,「十四年五月旱。六月戊寅 有事於山川群望。甲申帝親禱于太乙宮。七月己酉 大雩于圜丘。望於北郊。有事嶽瀆海。凡山川之神。」時 臨安、鎮江、紹興、隆興府、嚴、常、湖、秀、衢婺、處、明、台、饒、信、 江、吉、撫、筠、袁州、臨江、興國、建昌軍皆旱,越、婺、台、處、江 州、興國軍尤甚,至於九月乃雨。

淳熙十五年,旱。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五年,舒州旱。

光宗紹熙元年旱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紹熙元年,重慶 府、蘄州、池州旱。

紹熙二年,旱。

按:《宋史光宗本紀》:「二年十二月壬寅,資、簡、普、榮四州 及富順監旱。是歲,階、成、西和、鳳四州及淮東旱,振之。」

按:《五行志》:「二年五月,真、揚、通、泰、楚、滁、和普、隆、涪、渝。」

遂、高郵、盱眙軍、當順監皆旱。簡、資、榮州大旱。

紹熙三年,旱。

按《宋史光宗本紀》,「三年四月甲寅,振四川旱傷郡縣。 五月乙亥,蠲四川水旱郡縣租賦。」 按《五行志》,「三年 夏,郢、楊、和州大旱。」秋,簡、資、普、榮、敘、隆、富順監亦大旱, 紹熙四年旱。

按《宋史光宗本紀》,四年七月丙子,以不雨,命諸路提 刑審斷滯獄。戊寅,命臨安府及三衙決繫囚,釋杖以 下。八月癸丑,詔三省議振恤郡縣。旱,戊午,振江東、浙 西、淮西旱傷貧民 按《五行志》:四年,綿州大旱,亡麥。 簡、資、普、渠、合州、廣安軍旱,江、浙自六月不雨,至於八 月,鎮江、江陵府、婺、台、信州、江東、淮西旱。

紹熙五年,旱。

按《宋史光宗本紀》,五年四月壬寅,以不雨,命大理、三 衙、臨安府及兩浙決繫囚,釋杖以下。 按《寧宗本紀》: 「七月即皇帝位。是歲,兩浙、淮南、江東西路旱,賑之,仍 蠲其稅。」 按《五行志》:「五年春,浙東西自去冬不雨,至 於夏秋,鎮江府、常、秀州、江陰軍大旱,廬、和、濠、楚州為 甚,江西七郡亦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