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恐傷禾稼,爰命祈禱,果獲感通,宜令本官各於本處 賽謝。」

天成三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三年十 二月。以十月至是月少雪。命公卿散祈於祠廟。 天成四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四年二 月甲子,車駕歸京,宿于中牟縣,百官詣行宮起居,各 賜酒食。上謂侍臣曰:「麥田稍旱,朕以暗禱祈。」乙丑,屆 鄭州,雨三日,百辟稱賀。十二月丙午,中書舍人程遜 奏:「三冬未降時雪,請命臣僚虔申祈禱。」從之。

長興元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長興元 年四月甲辰。敕「自夏以來,稍愆時雨。宜差官祈禱。」 長興二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二年四月乙卯,以旱,赦流罪 以下囚。」

按《冊府元龜》二年三月敕:「自春以來,稍愆時雨,宜分 命朝臣祈禱。」四月乙巳,帝幸龍門寺祈雨,至晚還宮。 乙卯,敕:「久愆時雨,深疚予心,雖遍虔祈,猶未溥足。宜 廣推恩之道,更敷恤物之懷,貴獲感通,必彰靈應。宜 令諸道州府,各委長吏親問刑獄,省察冤濫。應見禁 囚徒,除犯死刑外,餘盡時疏放。除省司主持諸色人 等,見別指揮三司商量,或有情可矜憫,或非欺罔積 年,致有逋懸,各具分析,續行敕命,并公私債負,放至 秋熟填納。今年取者,不在此限。」

按《十國春秋·楚衡陽王世家》:「長興三年秋七月,湖南 大旱,馬希聲命閉南嶽及境內諸神祠門,竟不雨。 長興四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長興四 年七月壬午敕。「時雨稍愆。慮傷時稼。分命朝臣禱禜 諸神。」

廢帝清泰元年旱

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清泰元年十二月,幸龍門旱 按《冊府元龜》,元年六月丙子,諸內外差官祈雨。自去 年秋不雨,冬無雪。帝初至至德宮,雨數寸。至是旱,京 師暍死十數人。帝命韓昭裔開廣化寺三藏塔。是夕 雨至三寸。丁酉,以久旱,京師酷熱,自七日至十三日, 暍死者數百。道路死者相望。帝深憫惻,日遣中使往 龍門廣化寺禱雨,百僚奔走祠宇,至十三日雨四寸。 七月己亥,分命宰臣百僚詣祠廟祈雨。甲辰,幸龍門 佛寺禱雨,至晚還宮。又詔以京畿旱,遣供奉官賀守 圖湯王廟,取聖水。澤州西界有析城山,山巔有池,水 側有湯廟,土人遇旱取水禱雨多驗。先是,帝憂旱甚, 房暠言聖水可以致雨故也。十一月辛亥,詔曰:「朕君 於人上,燭理不明。自冬初迄今,未降密雪,或虞愆伏, 災及黎民,宜令宰臣百僚分詣諸祠壇祈告。」十二月 戊子,以自冬無雪,詔宰臣慮文紀祈嵩、嶽。庚寅,幸龍 門廣化寺,開無畏塔祈雪,自卯至申時還宮。又侍御 史陳保極上疏:「元冬告謝,密雪未零。竊慮今夏龍德 啟圖,鑾旌赴闕,擁十萬眾,臨九重城。讋怖龍神,震驚 方位。致瘥札為沴,風雨失時。請在京諸寺觀置迎年 消災資福安土地龍神道場。」優詔從之。甲午,詔曰:「李 元龜官處法司,次當候對,以稍愆於時雪,請特降於 優恩。初則以貶謫官亡歿外州,乞容歸葬;次則以亡 歿者兒孫絕嗣,請本處瘞埋。宜依所陳,頒告諸道。」 清泰二年,旱。

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三 月丙申。詔宰臣姚顗告蒿嶽。右丞陳韜光告亳州太 清宮祈雨。四月壬午。以京畿旱。命宰臣盧文紀告太 微宮太廟。姚顗告蒿嶽。十二月癸未。詔曰:「陰陽爽候。 時雪稍愆。分命臣僚詣祠廟祈請。」 又按《冊府元龜》。 李慎儀為考功員外郎,清泰二年上言,「今春已來。稍 愆雨澤,陛下念稼穡之重,深宵旰之憂,倍軫聖心,遍 走群望。盈尺則告瑞於元朔,如膏則潤浹於暮春,可 卜豐穰,動諧嚮應。請天下凡祠宇有益於人者,下本 處常令修飾,冀集弘庥。」從之。

清泰三年,旱。

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三年正 月戊戌。以自去冬少雪。幸龍門廣化寺。開無畏師塔 祈禱。三月庚寅。詔曰:「時雨稍愆。宜分命朝臣祠廟祈 禱。」五月庚午。詔曰:「時雨稍愆。頗傷農稼。」分命朝臣祈 禱。居數日,以庶官禱請不虔。乃命宰臣盧文紀禱太 微宮姚顗崇道宮馬裔孫清宮。嵩嶽又無雨。帝問宰 臣愆伏之故,文紀等奏曰:「愆伏之本,《洪範》有其說,若 考較往代,理義相違。臣等思之,此蓋時數,若求於政 失,則兵戰之氣生陰霖,擾攘之氣生蝗旱,稍近理也。 自頃皇祚甫寧,徵求過當,雖宸念疾心,事不獲已,無 足論其變沴也。」帝俯首而已。七月,丁亥,同華言:自夏 不雨,京畿旱。遣供奉官杜紹懷往析城《山取聖水》。

後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