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43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八十九卷目錄

 旱災部彙考五

  後梁太祖開平一則 乾化二則

  後唐莊宗同光三則 明宗天成四則 長興三則 廢帝清泰三則

  後晉高祖天福六則 出帝天福一則 開運一則

  後漢高祖乾祐一則

  後周太祖廣順二則 世宗顯德一則

  遼總一則 穆宗應曆二則 景宗乾亨一則 聖宗統和二則 道宗咸雍三則 太康

  一則 天祚帝乾統一則

  宋一太祖建隆四則 乾德四則 開寶七則 太宗太平興國七則 雍熙三則 端

  拱一則 淳化五則 至道二則 真宗咸平四則 景德三則 大中祥符六則 天禧四

  則 仁宗天聖五則 明道二則 景祐二則 慶曆七則 皇祐五則 至和一則 嘉祐

  三則 英宗治平三則 神宗熙寧十則 元豐四則 哲宗元祐六則 紹聖三則 元符

  二則 徽宗建中靖國一則 崇寧一則 大觀三則 政和三則 宣和四則

庶徵典第八十九卷

旱災部彙考五

後梁

太祖開平二年旱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平二 年二月,「自去冬少雪春深,農事方興,久無時雨,兼慮 有災疾。帝深軫下民,遂命庶官遍祀于群望,掩瘞暴 露,令近鎮案古法,以禳祈,旬日乃雨。」五月己丑,令下 諸州:「去年有蝗蟲下子處,蓋前冬無雪,今春亢陽,致 為災沴,實傷壟畝。必慮今秋,重困稼穡,自知多在荒 陂」榛蕪之內,所在長吏各項分配地界,精加翦樸,以 絕根本。六月辛亥,以亢陽,慮時政之闕,乃詔曰:「邇者 下民喪禮,法吏舞文,銓衡既失於選求,州鎮又無其 舉刺,風俗未厚,獄訟實繁,職此之繇,上遭天譴。」至是, 決遣囚徒及戒勵中外。

乾化元年旱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乾化元 年三月辛卯,以久旱令宰臣分禱靈迹。翌日,大澍雨。 丙子,復憫雨。命宰臣分往嵩華祈禱。十一月宣宰臣 各赴望祠禱雨。故事皆以兩省無功職事為之。帝憂 民重農。猶以足食足兵為念。爰自御極,每愆陽積陰。 多命丞相躬其事。辛丑,大雨雪。宰臣及文武師長各 奉表賀焉」十二月詔「以時雪稍愆命丞相及三省官 各於望祠祈禱。」

乾化二年,旱。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正 月甲申。以時雪稍愆。命丞相及三省官群望祈禱。二 月癸丑敕曰:『今載春寒頗盛。雨澤仍愆。司天監占:以 夏秋必多霖潦。宜令所在郡縣告喻百姓,備淫雨之 患』。三月丙午,帝北巡。次及濟源縣。詔曰:『淑律將遷。亢 陽頗甚。宜令魏州差官攪龍祈禱。戊申詔曰:『雨澤愆 期。祈禱未應宜令宰臣各於魏州靈祠精切祈禱』』」五 月辛卯詔曰:「亢陽滋甚農事已傷宜令宰臣干兢赴 中嶽杜曉赴西嶽精切祈禱其近京靈廟宜委河南 尹五帝壇風師雨師九宮真人委中書各差官祈之。」

後唐

莊宗同光元年旱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同光元 年四月,即位于魏州,時正月不雨,至是人心憂恐。洎 宣赦之夕,降雨彌溥,耒耜滿野,上下歡康。十二月庚 寅,自冬無雪,差官分道禜於百神。」

同光二年,旱。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二 月,「自冬不雨,命禱百神。」三月,敕:「時雨稍愆,差官祈禱。」 十二月戊寅,敕:「節及杪冬,稍衍時雪,須命祈禱,以濟 農功。宜令有司差官,分命祈祭諸神廟。」

同光三年,旱。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三年正 月戊午,時雨稍愆。命興唐府差官分禱祠廟。二月辛 丑,帝祈雨於郭伯神祠。四月丁卯,敕:「時雨稍愆,恐妨 農事,須命祈禱,冀遂豐登。宜令差官分道祈禱百神。」 癸酉,祖庸院奏:「時雨少愆,恐傷宿麥,兼慮有妨耕稼。 請諸道州府,依法祈禱。」從之。辛巳,敕:「亢陽稍甚,祈禱 未徵,將致感通,難避勞擾。宜令河南府於府門造五 方龍,集巫禱祭,徙市。」五月壬子,敕:「時雨尚未沾足,宜 令河南府徙市,閉坊門,依法畫龍,置水祈請。令宰臣 於諸寺燒香。」戊申,帝幸龍門之廣化寺,開佛塔請雨。

明宗天成元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成元 年五月辛未,以時雨稍愆,分命朝臣禱祠嶽瀆。 天成二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六 月癸未,宣宰臣於諸寺祈雨,辛丑,敕:「近以時雨稍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