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4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則位》徑一百二十一尺七寸五分,因而三之,為三百

六十五尺四分尺之一。

徑一百二十一尺七寸五分,周三百六十五尺二寸五分者,四分之一,而或言「一百二十尺」 ,舉其全數。

以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審定分之無, 令有纖微。

所分平地周一尺為一度,二寸五分為四分度之一。其令審定,不欲使有細小之差也。纖微,細分也。臣鸞曰:「求一百二十一尺七寸五分,因而三之,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法列徑一百二十一尺七寸五分,以三乘,得三百六十五尺二寸五分。二寸五分者,即四分之一,此即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分度以定,則「正督經緯」,而四分之一,合各九十一度 十六分度之五。

「南北為經,東西為緯」 ,督亦通尺,周天四分之一,又以四乘分母,以法除之。

臣鸞曰:求分度以定四分之一,合各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法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以四分度之一而通分內之五法千四百六十一為實,更以四乘分母,得十六為法,除之得九十一,不盡五,即是各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也。

於是圓定而正。

分所圓為天度,又四分之,皆定而正。

則立表正南北之中央,以繩繫顛,希望牽牛中央星 之中。

「引繩至經緯之交」 以望之,星與表繩參相直也。

「則復望須女之星」先至者。

復候須女中,則當以繩望之。

如復以表繩,希望須女,先至定中。

《須女》之先至者,又復如上引繩,至經緯之交以望之。

即以一游儀,希望牽牛中央星,出中正表西幾何度?

游儀,亦表也。游儀移望星為正,知星出中正之表西幾何度,故曰「游儀。」

各如游儀所至之尺為度數。

所游分圓周一尺,應天一度,故以游儀所至尺數為度。

游在於八尺之上,故知「牽牛八度。」

須女中而望牽牛,游在八尺之上,故牽牛為八度。

其次星放此,以盡「二十八宿度」則之矣。

皆如此上法定

立周度者。

周天之度

各以其所先至《游儀度》上。

二十八宿,不以一星為體,皆以先至之星為正之度。

「《東輻》引繩」,就中央之正以為轂,則正矣。

以經緯之交為轂,以圓度為輻。知一宿得幾何度,則引繩如輻湊。轂為正望星定度,皆以方為正南,知二十八宿為幾何度,然後環而布之也。

日所以入,亦以周定之。

亦同望星之周

欲知日之出入,

《出入二十八宿》,東西南北面之宿,列置各應其方,立表望之,知日出入何宿,從出入徑幾何度。

即以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各置二十八宿。

以二十八宿列置地所圓周之度,使四面之宿各應其方。

以「東井夜半中,牽牛之初,臨子之中。」

「東井、牽牛」 ,相對之宿也。東井臨午,則牽牛臨於子也。

東井出中正表西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而臨未之 中,牽牛初亦當臨丑之中。

分周天之度為十二位,而十二辰各當其一,所應十二月從午至未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未與丑相對,而東井牽牛之所居分之法巳陳於上矣。臣鸞曰:「求東井出中正表西三十度十六分度之七,法先通周天,得一千四百六十一為實。以位法十二乘周天分母,以得四十八為法。除實得三十度,不盡二十一,更」 副置法實等數,平於三約不盡二十一得七,約法四十八,得十六,即位三十度一十六分度之七。

於是「天與地協。」

協,合也。置東井、牽牛,使居丑未相對,則天之列宿與地所為,圓周相應合,得之矣。

乃以置周二十八宿。

「從東井牽牛所居」 ,以置十二位焉。

置以定,乃復置周度之中央立正表。

置周度之中央者,經緯之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