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4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水邊也。」觀此可知地與海為圓之證,而其明白顯現 者,無過於月食。敝國有人自依西巴尼亞國至墨是 谷國,驗月食之時刻,則先於依西巴尼亞國,兩地時 刻俱一一較準。故知食有後先,而地與海為圓球。又 食時月內烏影,不拘何地,其影必作圓形,而光體未 受食處,若半規然,以接其烏影。若影為方為扁,則月 「之烏影,安得如圓形哉?若言影圓,而其生影之體為 四方八角,種種異形,此猶不通之甚矣。說更詳於《視 法》諸書,其言烏影,悉隨其生影之體而肖之也。」 問:「謂影之圓,應地體之圓是已。若夫水乃通明之物, 不能併地而生影,亦不能併地而為圓形,如何?」曰:「水 離地之重濁能有幾何?即不同體,寧非連」體乎?既水 與地為連體,則重濁攪混,豈得通明?而況加以深厚, 孰謂水之通明全體,而不能生影乎?蓋月之食影,惟 係地影,則海中有島,如瓜哇、老冷、蘇門之等,星羅碁 布,在在有之。有則皆能生種種之影,則射於月體,何 處分別是水乎、是地乎?

《因食知大山不損地圓》第九。

問:客從歐邏巴航海來,於西海首見分子午之福島, 其鄰地有山,說者云:從千五十里之遠以見其山脊。 或言天下高山,此其首矣。又利未亞中一山,名亞蘭, 得其高,視之若際天,故名天柱。又額勒濟亞中一山, 名百巒,說者云:「其高出於雲表。」此數處有山之高如 此,則天下各國,豈無有類是者?然大地有此種種高 山,則未免有凹凸之狀。今言其形若球,不易信也。曰: 地海併為圓體,其形如球者,非實圓如天球,通光滑 澤,不窪不突者也,特謂其類天球而少異焉爾。額羅 斯《德逆》嘗云:「地形如球者,大都肖球之圓,非如工匠 車鏇器物之渾圓,而毫無凹凸處也。」否則山之高,谷 之深,將安所置頓哉?然山谷在地面圓球之上,不過 為球面之一點塵埃耳。今視山谷在地面雖不齊,而 視月食烏影未嘗不圓。若謂山谷與月相望之一面 不能生影,則地球與月相切之一邊,豈不能生山谷 之影,而滅地球圓尖之影哉?今俱不見,其圓可知矣。 《幾何家》用通光測量等器,測亞蘭,得百巒二山,垂線 之高,只得千二百五十步。況雨雪時。天下諸高山頂。 處處皆有積雪。則較之彼所稱「天柱」者。所差又多矣。 曾何足損地之圓乎。

今測大地之圍九萬里矣,則其徑應三萬里也。以二 山之高步化為里數,而以較地之全徑,僅為五千七 百二十七之一耳。今三倍其高,亦僅為一千七百零 八之一。是山谷之高深,較地全體之大直九牛一毛 耳。球上些須之點,烏能損大地之圓乎?

「《因食徵》,地球在天心」 第十。

前論「地球居天中心」者,理勢不得不然也。蓋四行之 重濁下墜者,惟地;重濁之反而輕清上凝者,惟天。性 之兩相反而兩相去,去之至遠者,其惟天心乎?故地 之上下四傍,面面皆生民所居。首俱戴天、足俱履地, 其首上、足下,攢聚皆不離斯。是知地面上之屋宇樓 臺,地面中之江河湖海,千古安於就下之性,初未嘗 見其起離地面,而超越於天也。

問:「天之四傍,恐未必皆是九十度之高。人視四傍之 天,似下垂而近乎地,又似相接而比乎地矣。且朝暮 日月之出沒,若出沒於地平之近處,則近地平之天。」

未必九十度如天頂也曰欲釋此疑盍驗諸月食夫日月不相望於一直長線之末則終古不能食也設地不居天中而偏近於黃道之上下東西則食不居半圜黃道之一百八十度矣如上圖甲乙丙丁為黃道若地不居中心戊而居

己則日居甲而月至庚即食然此日月非正居直長線之末相對相望處其甲丁庚之長未足半圜與古來測驗之準的不易之常法大相背戾矣若言地居黃道極但去極不必相等是又迂闊之甚蓋地影近黃道極則地影不能與月

相對而掩其光,而月體亦終古不能離「黃道」而受地 影,其能服天下高明之耳目乎?

夫「人視地之四邊,若與天近。」與天相接者,尚自有說。 蓋人從此處以目視彼遠物之界,悉憑乎中間有實 體與否。如於地面視天,所見只有天有地,以中間渾 無實體以問之也。則地面之四邊與天若近若比,此 其故矣。今試觀林中竹木,或城上旗竿,魚貫而列。若 側而視之,在遠者若相近,在近者反似相遠,而遠近 恍惚之不定也。又河之兩岸,各有人立。倘在遠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