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4 (1700-1725).djvu/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率百官詣闕陳賀。案日徐疾,盈縮無常,充等以為祥

瑞,大為議者所貶。又考靈曜、周髀、張衡、靈憲及鄭元 注《周官》,並云:「日影於地,千里而差一寸。」案宋元嘉十 九年壬午,使使往交州測影,夏至之日,影出表南三 寸二分。何承天遙取陽城云:「夏至一尺五寸。」計陽城 去交州路當萬「里,而影實差一尺八寸二分,是六百 里而差一寸也。」又梁大同中,二至所測,以八尺表率 取之,夏至當一尺一寸七分彊後魏信都芳注周髀 《四術》,稱永平元年戊子,當梁天監之七年,見洛陽測 影,又見公孫崇集諸朝士共觀祕書影,同是夏至日, 其中影皆長一尺五寸八分。以此推之,金陵去淮南 「北,略當千里,而影差四寸,則二百五十里而影差一 寸也。況人路迂迴,山川登降,方於鳥道,所校彌多,則 《千里》之言,未足依也。」其揆測參差如此,故備論之。晷影

《宋史》

律曆志

英宗《明天曆》法升降分,《皇極》躔衰有陟降率,《麟德》以 日景差、陟降率、日晷景消息為之,義通軌漏。夫南至 之後,日行漸升,去極近,故晷短而萬物皆盛;北至之 後,日行漸降,去極遠,故晷長而萬物寖衰。自《大衍》以 下,皆從《麟德》。今曆消息日行之升降,積而為盈縮焉。 岳臺日晷岳臺者,今京師岳臺坊地曰浚儀,近古候 景之所。《尚書·洛誥》稱東土是也。《禮·玉人職》:「土圭長尺 有五寸,以致日」,此即日有常數也。《司徒職》「以圭正日 晷」,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此即是地。土中致 日景,與土圭等。然表長八尺,見於周髀。夫天有常運, 地有常中,曆有正象,表有定數。言日至者,明其日至 此也。景尺有五寸,與圭等者,是其景晷之真效。然夏 至之日,尺有五寸之景,不因八尺之表,將何以得?故 《經》見夏至日景者,明表有定數也。

【宣和博古圖】

&&圖表=340151a:

【周雙螭表座】

&&圖表=340151b:

右表座高一尺三寸七分,下徑一尺九寸三分,重五 十五斤,無銘。《周官》:「置槷晝以參諸日中之景。」槷即表 也。是器形若大盤,上蟠雙螭而仰其首,於兩螭間又 出一筩,中通上下,是為表座。中通所以植槷,無欹側, 以取其端焉。

【漢表座】

&&圖表=340151c:

右表座高四寸六分,深四寸二分,闊七寸一分,口徑 一寸一分,重三斤九兩。無銘。是器表座也,作三圜筩, 相合為一體,措之地,則一筩端立,可以立表,《周官》所 謂「槷」者,是器所以為測日之具也。

《元史》

天文志

「魯哈麻、亦渺凹只,漢言春秋分晷影堂。」為屋二間,脊 開東西橫罅,以斜通日晷,中有臺,隨晷影南高北下, 上仰置銅半環,刻天度一百八十,以準地上之半。天 斜倚銳首銅尺,長六尺,闊一寸六分,上結半環之中, 下加半環之上,可以往來窺運。側望漏屋晷影,驗度 數,以定春秋二分。魯哈麻、亦木思塔餘,漢言冬夏 至「晷影堂也。」為屋五間,屋下為坎,深二丈二尺,脊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