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日道常內轉而縮,天漸差而西,歲漸差而東,此歲差 之由。古曆簡易,未立差法,但隨時遷改,以合其變。」至 東晉虞喜、宋祖沖之、隋張冑元始用差法,率五十年 退一度,何承天倍之為百年。《皇極曆》酌二家中數為 七十五年,雖近之,未精密也。唐李淳風不主差法,一 行力辨其非,謂自周迄春秋,季日已差八度,漢四百 餘年,日亦差五度矣。今又參之《大衍曆》及近世《景祐 新書》,又謂八十三年日差一度;近年敘《會天曆》者,又 謂今不及六十年,輒差一度。雖歲差、年數,難以一說 定之,而歲之必差可知矣。況古今昏刻,又自不同,日 長至六十刻,短至四十刻,古也。後乃謂日未出二刻 半而明,日既入二刻半而昏,一刻之間,中星常過三 度半強,而昏明之刻乃爭五度。使分至之日,或天氣 有陰晴明晦之殊,則星之出沒必有遲速難準之異。 乃欲拘拘以辨千古中星同異,難矣哉!且是說也,一 行常慮之矣。其說曰:「何承天以月蝕衝步日所在,又 驗以中星漏刻不定。漢世課昏明中星,為法已淺。今 候夜半星以求日衝,雖近於密,而水有清濁,壺有增 減,或積塵所壅,則漏有遲莫。臣等頻夜候中星,而前 後相差,或至三度。」愚讀《唐書》至此,未嘗不喟然嘆曰: 「嗟乎!以昏難而求之夜半,夜半有刻漏可憑,若可定 矣,而又病於水也、壺也、積塵也,以至於三度之差。夫 三度」之差,幾一刻之差也。曆家用心至此,亦良苦矣。 曆家有曆書,有渾儀,且世掌天官,從事專且久,而候 中星之難尚如此。今吾儕僅據諸經史,而以方寸之 天,想象圓穹之天,乃欲定千古中星之同異,信難矣 哉!《革卦》之《大象傳》曰:「君子以治曆明時。」曆之必不容 不革,尚矣。唐二百九十年,曆凡八改,近世率二三十 年,曆必一改,惟不免於差也,是以不免改革,以與天 合。使古曆可膠固守之,則何取於治?曆何足以明時 哉?由是言之,則呂令上距堯時幾二千年,仲冬日自 虛宿而退至斗中,星自昴宿而退至壁,無怪也。其不 能不異者,不特難辨,亦不必辨也。抑又有惑焉。堯甲 子歲冬至,日在虛一度,昏「昴中。」歷三代、秦、漢、唐迄今, 日愈益退。今大德乙巳,距堯甲子,三千六百四十有 二年,而冬至日在箕,昏營室中;日在虛,退至箕,凡涉 五宿。中星自昴退至室,亦涉六宿。以《歲差》中數,七十 五年差一度,約之,則二萬餘年後,冬至中星,始又退 至昴宿,而與堯時合矣。而誰其見之?論至此,豈不曰 俛仰終宇宙哉。豈可不遐思而永慨也哉。

熊朋來月令中星驚蟄在雨水前

《堯典》「四仲月中星如火。」虛、昴,各指一星而言。中春星 鳥,本是柳與星,而以鶉鳥言之。火雖心星,而氐、房亦 皆大火之法也。《月令》中星,孟春月建寅,日躔亥,自有 危、室、壁,而但言室,昏參、旦尾,亦各舉其一宿,以記中 星。中春月卯日,戌,有奎、婁、胃,而但言奎,言日初入戌, 即躔奎。昏旦鬼斗中,不言鬼、斗,而言弧建,弧在鬼南, 建在斗上。季春月辰日,酉有胃、昴,而但言胃昏星旦 牛中,亦不但星牛。孟夏月巳日,申有畢、觜、參、井,而但 言畢,亦謂初入申,在畢,昏旦翼、女中,則軫與虛、危以 次中矣。中夏月午日,未有井、鬼、柳,而但言東井,「昏亢、 旦危中」,以次及餘星也。季夏月未日午有柳星、張,而 但言柳,昏有氐、房、心,中言「大火」,則氐、房在焉。旦奎中, 亦有婁、胃,隨中氣深淺而中。孟秋月申日巳,先有《翼》 而言軫,此不以中氣初過言,而究其在巳之末。躔昏 建星中宜言斗,而言建旦畢中,則以次觜參中可知。 中秋月酉日在辰,當躔軫末度,以及角、亢,而專言「角」, 舉中以見首。末昏旦牛參中,不言參而言觜,三星附 參中,舉小以見大也。季秋月戌日卯,有氐房心,而但 言房,猶《中秋》言角也。「昏旦虛柳」,亦舉一星為記。孟冬 月亥日寅,有尾箕,而但言尾,記初入寅之度也。昏危 旦星,中接上月虛柳言之。中冬月子日丑,有斗牛,但 言斗入寅首,躔入斗度,以次及牛,不言可知。「昏壁旦 軫」,中接上月包,室、翼二星在其中矣。「季冬建丑日躔 子,有女虛、危」,但言女初入,子先女度也。「昏婁旦氐中。」 大抵太陽行度與昏旦中星,皆以中氣過後言之,《堯 典》《月令》皆然。若專指一星,而謂此一月專在是星,則 固哉!其言星而證之天文,必有不合之處。俗儒謂《堯 典》中星與《月令》差,又謂《月令》中星與今逐月中星復 差。初不思中氣有淺深,中星有推移,執《月令》每月所 指三星,而謂是月專在是星,宜其不合矣。愚按:太陽 以逐月中氣,後移一辰,自有定法。如昏旦中星,只當 以月建對衝昏旦互求之。孟春昏中之星,即孟秋旦 中之星;孟夏旦中之星,即孟冬昏中之星,不可拘一 月一星。《傳》曰:「火中寒暑乃退。」六月初昏,心星中而暑 退。十二月平旦,心星中而「寒退。」此即求昏旦中星之 捷法也。

「《月令》孟春之月,言蟄蟲始振,在東風解凍之下。仲春 之月,言始雨水,桃始華,則雨水宜為二月節。」《疏》云:「漢 時以驚蟄為正月中,雨水為二月節。劉歆作《三統曆》, 改雨水為正月中,驚蟄為二月節。《祝子經》亦云:『驚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