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算亦妙,有書傳於世,而吉駮憲,棄去餘分,於法未盡。 《學齋呫嗶》:《堯典》雖曰曆象日月星辰,然未嘗連文說 曆日字,後世方言曆日,然竟莫明其所始。至坡詩云: 『老去怕看新曆日』。」雖百家注之,亦無有一人及之者。 余按《周禮》「馮相氏以會天位」,注謂合此歲日月星辰 宿五者,以為時事之候,若今曆日,太歲在某月某日 某甲朔日直某也。又引《孝經說》曰:「故敕以天期四時, 節有晚早,趣勉趣時,無失天位。」皆此術也。以此觀之, 則今之曆法已詳備於漢時,然是漢世已謂之曆日 矣。寶祐元年,改曆名會天,深得曆日經注本旨。 《楓窗小牘》:「本朝曆凡十變,在建隆則曰應天,在太平 興國則曰乾元,在咸平則曰儀天,在天聖曰崇天,在 治平曰明天,在熙寧曰奉天,在元祐曰觀天,在崇寧 曰占天,未幾又改曰紀元,在紹興曰統元。」

張世南《游宦紀聞》書云:「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 月定四時成歲」,是一歲三百六十有六日明甚。今以 每歲十二月計之,只三百六十日,又有小盡不與焉。 世南嘗以問學,曆者所對皆未精切,其說當以今歲 立春數至來歲立春,恰三百六十有六日。世南始得 其說,未以為然。取百中經試加稽考,殊無差者,蓋三 「百六旬有六日,言其凡也。其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四分度之一,日行一度,一歲一周天。」一歲云者,自今 歲冬至數至明年冬至,凡三百六十有五日,奇三時, 所奇三時,即四分日之一也。若以十二月計之,不滿 三百六十日者,月有小盡,又積其餘五度有奇,合之 以置閏。其所以有小盡有閏月者,以月行速二十七 日有奇,已周天,進三十度,與日合朔,合朔之際即為 一月,凡一歲十二合朔,故曰「十二月。」若論期之一,當 以氣周斷,不當以十二月斷也。

世南於《紀聞》首端嘗論「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之說, 以求教於白鹿胡云:「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 一,天左旋,日月五星右轉,此古今曆家之說皆然也, 天左旋之說信然矣。日一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 度有零。日者陽之精而行遲,月者陰之精而行反速。 大抵陽健而陰順,陽剛而陰柔。健而剛者運行當速, 順而柔者運行當遲。」今不特反是,月之行乃過於日 十有二倍,其理不通,從來無人推見其所以然。近時 晦庵朱文公解《毛詩正月篇》,亦用舊說,惟於《楚詞天 問篇》發其端而不詳其實。天左旋,日月亦左旋,一晝 夜以日之明晦為節。日之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日 之一,則比天之旋少一周,逐日所不「及。天之運以二 十八宿計之,分為度數。」蓋二十八宿及經星附天而 行,凝然不動,可從而紀其度數,亦猶量地之里云。「至 某州某郡若干里,州郡有定所,人莫不知,姑借之以 為限節也。」高麗國有《九執曆》,正如此。竊意曆家以數 之少者易算,日、月天左旋,數之不及者少,取其易算, 故假日月右轉也。期「三百六旬有五日,又四分日之 一,《堯典》特舉成數而言耳,以之均為十二月,則多六 日無所歸,故又每歲作五六小,盡取其贏而湊足多 之數,是以五年必有兩閏,以定每歲三百六旬有六 日之成數也。雖是除閏月,每歲只三百六旬有四,五 日只有二十四氣,前後相去皆三百六十五六日也。」 胡學於文公者多見前輩議論皆有所本,故復記於 此。

《雞肋編》:「按《天官曆》:曆日中治水龍數,乃自元日之後 逢辰為支節,是得寅卯在六日,為豐年之兆。」

搜采異聞,錄「曆家以雨水為正月中氣,驚蟄為二月 節,清明為三月節,穀雨為三月中氣。」而漢世之初,仍 用秦所用,「驚蟄在雨水之前,穀雨在清明之前,至於 太初始正之」云。

虞喜《天文論》:「漢《太初曆》十一月甲子夜半冬至云:『歲 雄在閼,逢雌在攝提格,月雄在畢,雌在觜,日雄在子』。 又云:『甲,歲雄也;畢,月雄也;陬,月雌也。大抵以十干為 歲陽,故謂之雄;十干支為歲陰,故謂之雌。但畢、觜為 月雄,雌不可曉。今之言陰陽者,未嘗用雄雌二字也。 即《顗傳》引《易雄雌祕曆》,今亡此書。宋玉《風賦》有雄雌』」 風之說,沈約有雌電連蜷之說。《春秋元命包》曰:「陰陽 合而為雷。」師曠占曰:「春雷始起,其音格格。」其霹靂者, 所為。雄雷,旱氣也;其鳴音,音不大霹靂者,雌雷,水氣 也。見《法苑珠林》。予家有故書一種,曰《孝經雌雄圖》,云 出《京房易傳》,亦日星占相書也。

《公餘日錄》:「我朝《大統曆》,每歲各省俱降自禮部,有所 謂樣曆者,依式翻刻,不敢更寫。其印篆,則欽天監曆 日印,亦先降以俟用者。成化之後,西北如山、陜、河南, 東南如江、浙、湖、閩,俱有解送兩京各衙門者。近雖言 官論列,亦未罷止。豈本監成造實少,而京師仰用故 多耶?竊意當有調停之法可也。」

《春明夢餘錄》:「治曆之學,始於《堯典》,衍於歷代而精於 元。蓋郭守敬深於數學,而又以一代大儒許衡參之, 故其上合往古,下質來今,無不脗合,即聖人復起,不 能易也。後人再斟酌於歲差之法,百世行之可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