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曆。今一行乃云開元十二年七月,十三年二月,於曆 當食而不食,乃曰:「德之動天,不俟終日。」孰謂一行諛 言,復蹈姚崇之武耶?何者?太史奏日食屢不效,實開 元九年也。是年,詔一行作新曆,十五年而草成,十七 年而頒行。按一行所論開元十二年日食,尚以《麟德》 舊曆驗之,而新曆猶未成也。舊曆日食屢不效,此乃 曆疏之故。而一行乃云「德之動天,不俟終日」,恐未免 蹈姚崇之武也。

五星議

「歲星自商、周迄春秋之季,率百二十餘年而超一次, 至戰國,其行浸急。及漢哀、平間,八十四年而超一次, 因以為常。此其與餘星異也。」姬氏出於「《威靈仰》之精, 受木行正氣。歲星主農祥,后稷憑焉,故周人常閱其 禨祥而觀善敗。其始王也,次於鶉火,以達天黿;及其 衰也,淫於元枵,以害烏帑。又其後也,歲星失行於上」, 而侯王不寧於下,則木緯失行之勢,宜極於大運之 中,理數然也。唐開元十二年,上距西漢河平三年,七 百五十年,考其行度,猶未甚盈縮,則哀、平後不復每 歲漸差也。《春秋》僖公六年,「歲陰在卯,歲星在析木。」昭 公三十二年,亦歲陰在卯,歲星在星紀。《三統曆》因以 為超一次之率,考其實,猶百二十餘年超一次。近代 諸曆,以八十年齊之,或行速而用緩率,故或差三次 於古,或差三次於今。一行因為《歲星差合術》,且曰:「五 事感於中,而五行之祥應於下,五緯之變彰於上。王 者失典刑之政,則星辰之亂行;汨彝倫之敘,則天事 為之無象。當其亂行無象,又可以曆紀齊乎?」故襄公 二十八年,歲在星紀,「而淫於《元枵》,至三十年始及娵 訾之口,超次而前二年守之,其餘皆此類也。」又曰:「五 星留逆伏見之數,表裡盈縮之行,皆繫之於時而象 之於政。不然,皇天何以陰騭下民,警悟人主哉!近代 算者昧於象,占者迷於數,睹五星失行,皆謂之曆舛。 故校曆必稽古記,註入氣行度,上下相距,反覆相求, 苟獨」異常,《失行》可知矣。

一行既謂五星失行,不可以曆紀齊睹,五星失行者, 亦不可歸罪於曆舛。猶且詳為歲星差合之術,又參 校諸曆五星行度數百事,其故何也?太史公之言曰: 「五星失軌度則占。」又曰:「雖有明,天子必占熒惑之所 在。」是知五星遲留伏見,足以驗政治之得失,故古人 詳為之法也。

五星行度,有舒有速。金水輔日而行,謂之「輔星,一歲 一周天,火曰熒惑,二歲周天,木曰歲星,歲易一次,十 二歲而周天,土曰鎮星,三十歲而周天。」其盈縮也,近 日而疾,遠日而遲,去日極遠,勢盡而留。此其大略也。

沈括論交蝕起復方位

或問予以「日月之形如丸邪?如扇也。若如丸,則其相 遇豈不相礙﹖?」予對曰:「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 盈虧可驗也。月本無光猶銀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 初生,日在其傍,故光側而所見纔如鉤。日漸遠,則斜 照而光稍滿,如一彈丸,以粉塗其半,側視之則粉處 如鉤,對視之則正圓。此有以知其如丸也。日月氣也」, 有形而無質,故「相直」而無礙。

又問:「日月之行,日一合一對,而有蝕不蝕,何也﹖?」予對 曰:「黃道與月道如二環相疊而小差。凡日月同在一 度相遇則日為之蝕;在一度相對則月為之虧。雖同 一度,而月道與黃道不相近,自不相侵。同度而又近 黃道月道之交,日月相值,乃相陵掩,正當其交處則 蝕,而既不全當交道,則隨其相犯淺深而蝕。凡日蝕 當日道自外而交入於內,則蝕起於西南,復於東北; 自內而交出於外,則蝕起於西北而復於東南。日在 交東則蝕其內;日在交西則蝕其外。蝕既則起於正 西,復於正東。凡日蝕,月道自外入內,則蝕起於東南, 復於西北;自內出外,則蝕起於東北而復於西南。月 在交東,則蝕其外;月在交西,則蝕其」內。蝕既則起於 正東,復於正西。交道每月退一度餘,凡二百四十九 交而一期。故《西天法》羅㬋、計都皆逆步之,乃今之交 道也。交初謂之羅㬋,交中謂之計都。

五星行度

予嘗考古今曆法,「五星行度惟留逆之際最多差。自 內而進者,其退必向外;自外而進者,其退必由內。其 跡如循柳葉,兩末銳、中間往還之道相去甚遠。故兩 末星行成度稍遲,以其斜行故也;中間成度稍速,以 其徑捷故也。」曆家但知行道有遲速,不知道徑又有 斜直之異。熙寧中,預領太史令衛朴造曆,氣朔巳正。 「但五星未有候簿可驗。前世修曆,多只增損舊曆而 已,未曾實考天度。其法須測驗每夜昏曉夜半,月及 五星所在度秒,置簿錄之。滿五年,其間剔去雲陰及 晝見日數外,可得三年實行,然後以算日綴之,古所 謂綴術」者此也。是時司天曆官皆承世族,隸名食祿, 本無知曆者,惡朴之術過已,群沮之,屢起大獄,雖終 不能搖朴,而候簿至今不成。《奉元曆》五星步術,但增 損舊曆,正其甚謬處,十得五六而已。朴之曆術,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