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精。」於是創《簡儀》《仰儀》及諸儀,各臻其精妙,以為天樞 附極而動。昔人嘗展管候之宿度餘分,終未得其的。 用二線測餘分,纖微可考,作候極儀。極辰既位,天體 斯正,作渾天儀。儀象形似,莫適於用,作玲瓏儀以表 之矩方,測天之正圓,欲合也實難,法當以圓求圓,作 仰觀儀。古有經緯儀,相連絡而不動,作新儀。東西運 轉,南北低昂,而七政列舍,中外宮去極,度分燦然,作 立運儀。日有中道,月「有九行,用為測驗,其致一也。作 證理儀;表高景虛,罔象非真,作景符;月雖有明,測景 則難,作闚几曆法之驗,在於交會,作日月食儀,天有 赤道,輪以當之,兩極低昂,標以指之,作星晷定時儀」, 皆創以己意為之。又作《仰規覆矩圖》《異方渾蓋圖》《日 出入永短圖》,與諸儀互參驗。當是時,監候官十四人 分道行測景,東至高句驪,西極滇池,南踰朱厓,北盡 鐵勒,凡二十七所。而守敬作懸正儀、坐正儀,令行四 方,測景者用之仰察躔離,近取晷景,微入刻秒,遠周 寰海。遍參曆法,酌稽中數,蓋五年而曆成。衡守敬具 疏言:「帝王之事,莫重於曆,自黃帝、堯、舜,爰及三代,曆 無定法。迨漢造《太初曆》以迄於今,曆經七十改,其創 法者十有三家,今始改治新曆。臣等用創造《簡儀》高 表,憑其測實數,所考正者凡七事:一曰」冬至,二曰歲 餘,三曰日躔,四曰月離,五曰入交,六曰二十八宿距 度,七曰《出入晝夜刻》。所創法凡五事:一曰太陽盈縮, 二曰月行遲疾,三曰黃赤道差,四曰黃赤道內外度, 五曰白道交周。諸推步之「式與見成之數,皆比次篇 類整齊分秒為成書。皆視古加密,而去諸曆法積算 年月傅會之誤,則固順天道之自然而合也。」詔賜名 《授時曆》,頒行天下。攷其法,一以攷測為主,取二至遠 近日晷,酌其中而用之。以至元辛巳歲前冬至日時 分秒為氣應,以冬至距朔之日為閏應,而歷代所謂 積年之法俱廢矣;以日為百分,分為百秒,而歷代所 謂日法俱廢矣。以歲實加氣應,即來歲之冬至也;以 歲實加閏應,滿朔實去之,即來歲之閏餘也。上考往 古,則每百年長一;下驗將來,則每百年消一。何其密 而備、簡而明也!所謂「順天以求合,而不為合以驗天」 者也。夫曆法之所以易於差忒者,以宿度宿未「真,以 天運之不齊耳。何也?周天三百六十有五四分之一, 言其常數也。殊不知天運常有餘,而歲運常不足,二 差甚微,人初不覺。」晉虞喜以為五十年退一度,何承 天以為太過,進之而又不及。劉焯折取二家中數為 七十五年折之,近似矣。然天有自然之運,而以己意 斷之,可乎?故郭守敬始測景驗「氣,減周歲為三百六 十五日二十四分二十五秒,加周天為三百六十五 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強弱相減,差一分五十秒。積 六十六年有奇而退一度,定為歲差。」夫古未有閏也, 至堯而後置閏。閏法立,則四時之氣候齊矣。古未有 歲差也,至虞喜諸人而後有歲差。歲差立,則七政之 躔度明矣。二者「相用而不可偏廢者也。」天運之可驗 者,莫顯於日月之交食,而交食之不爽,又係乎朔朢 之有定耳。何也?「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有奇,言其平 行也;二十九日有奇而會,言其經朔也。殊不知日者 陽之精也,行南陸則盈,行北陸則縮。月者陰之精也, 近日則行疾,遠日則行遲。古者止用經縮,故月一大」 一小,日食或在朔二,月食或在朢之前後。漢、魏以後, 日食多在晦,其弊蓋坐此也。張衡以月行遲疾分為 九道,何承天以日行盈縮推定小餘。唐李淳風作《甲 子元曆》,始立定朔之法。淳風又以晦月頻見,乃以朔 日小餘在日法四分之三已上者,虛進一日,謂之進 朔,進之誠是也。然日躔有自然之度,而以己意附之, 可乎?故虞𠠎嘗曰:「朔在會同,苟躔次既合,何疑於頻 大?日月相離,何拘於間小?」一行亦曰:「天事誠密,雖四 大三小,庸何傷?」郭守敬祖用其說,一以辰集時刻所 在之日為定朔。夫定朔立,則交會之時日不紊矣;交 會準,則天運之先後可驗矣。二者相因而不可失一 者也。史謂其推驗之「精,自古及今,無出其右」,良不誣 哉。

明代曆法

明太祖吳元年,聞括蒼劉基名,聘至都,以為太史令。 基於是率其屬,造《戊申大統曆》以上。洪武初,召集天 下通知律曆名家者赴京,議曆法,占天象。三年立欽 天監,設官,凡元象圖書,非其職不得習。其習業者,分 四科:曰天文,曰漏刻,曰大統曆,曰回回曆。自五官正 而下至天文生,各專科肄焉。五官正理曆法,造曆凡 曆註,「帝御曆三十事,民曆三十二事,壬遁曆六十七 事。靈臺郎辨日月星辰之躔次分野,以占候。保章正 專志天文之變,辨吉凶之占。挈壺正知漏,孔壺為漏, 浮箭為刻,以考中星昏明之度,而統於監正、丞。」十七 年,製《觀星盤,修天文分野書》。書成,賜秦、晉、燕、周、楚、齊 六王俾讀焉。又築欽天監觀星臺於雞鳴山。是歲,博 士元統言:「本朝曆以《大統》為名,而積分猶踵《授時》之 數,非所以重始敬正也。按《授時法》以至元辛巳為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