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32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曆法典

 第八十六卷目錄

 儀象部彙考四

  新法曆書二渾天儀說二

曆法典第八十六卷

儀象部彙考四

《新法曆書二》

渾天儀說二

前以「天行之效,顯儀」之理。此復「依天行之法,晰儀之 用,大端以求三曜。」日月星為要領矣。至分論之,或依本 行與黃、赤二道相較,彼此得經緯度;或依「宗動之行 與地平、天頂及子午等圈相較,求諸曜出沒之時。又 或依方位地平高度彼此相較,求星距太陽遠近,與 出沒之先後,伏見之期限」,總於本儀得全用焉。但恆 星距黃道內外甚遠,不能盡載圈上;又或光色微渺, 未足測景。以景定度測時則自有天球之實儀在借之以資 本用。雖「虛、實」兩儀大意相同,而推之亦略有異;此所 以並論天球也。即本卷諸用尚多缺略,然欲求其難, 當自其易者始;欲求其煩,當自其簡者始;則從茲而 詳及之,姑以俟之他篇。

安儀

「凡測天諸儀,有黃、赤道等圈,必以本圈正合天上所 有之圈為準。如在天有過頂者,儀中相當圈宜豎立 以應之。」有距頂向南北東西者,儀中相當之圈亦宜 向南北或東西。地平皆與天上之圈合,則日月諸星 行度,為儀圈所得者,即天上諸曜實行之度分也。今 渾儀雖未盡乎測天,然能以日景考查時刻,並求各 方北極出地之度,及太陽高弧距地平等用則必一 切方位與天脗合。先以兩極依出地度安定,徐以羅 針所得,正其南北。又以垂線取準地平,任置臺几之 上,以聽次第用焉。

求北極出地度

「北極高庳,隨地東西,同南北不一,此乃晝夜長短,寒 暑異同,日月諸曜距天頂遠近之所繇也。」法先將本 儀取準地平,考正南北,隨以游表於黃道上定住太 陽本日躔度,轉儀切子午圈正面,候太陽當正午之 時,視表周無景,即本北極高度已定。而極高之度必 為子午圈自地平至極中之弧也。若表尚射景,漸運 子午圈於架內,或上或下,展轉那移,至表無景乃止, 而因以得北極出地之度。

或先設象限等器,於正午時測定太陽出地平高度。 次於本儀黃道上,查取本日太陽躔度,置子午圈正 面下,隨運儀令自地平至躔度間,子午圈之弧,與前 所測之度等,則自北極至地平度分,即本北極出地 度分。或不候午正,即將游表置太陽本躔度,與時盤 午正初刻,正對子午圈。後用日晷等器測定時刻,以 所得時轉儀,令居子午圈下後,視表無景。如射景將子午圈上 下那移無景乃止則子午圈自地平至極中之弧亦準,可得 本北極高度。

或以星求之,即近極諸星中。因恆不沒《任測》一星,先於最 庳處識所測高度,待旋至最高處復測之,所得高度, 加前測之度,總而半之,為本北極高度,此常法也。今 不拘出沒或距極遠近之星,一測其至天中之高。另用 一器即《轉球》。天球令本星居子午圈下,較儀上地平與前 所測等,則本儀北極亦自距地平為弧,因得本方北 極高度。或依所測天中星高度,即球上查其本星之 赤道緯,以加距南用加減。距北用減於至中之高度,得本赤道 高。因得本北極高度。如測大角高七十一度,球上查 緯,得距北二十一度。宜高度內減之。因距北故存「五十度 為赤道高應。」四十度為順天府北極出地高度。

求太陽躔度

太陽依黃道右旋,每日約行一度,謂之「躔度。」法先依 本北極出地高,令地平與子午圈如法安置。候午正 初刻,將遊表以直角切子午圈上下試之,遇表無射 景乃止。轉儀視黃道正居表下之度,即太陽本日所 躔度。

又一法,用象限等儀測太陽距赤道度,因得其距南 或北,隨於本儀子午圈上點定作識,乃令全儀運轉 視黃道度正交,其點即本日太陽躔度。但距赤道等 度與子午圈相交之點,黃道可有二處,必依晝漸長 或短求之,即得其度在冬夏至之前或後也。假如崇 禎七年七月初八日壬申,曆局午正,測得太陽高六 十八度一十五分,因得距赤道北一十八度一十分。

《北極高》三十九度五十五分,即赤道高五十度○五分。

依之作識,得大梁宮二十一度,或鶉火宮九度,俱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