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5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晨昏晝夜部總論

《荊川稗編》:

通考論晝夜刻數

《書·堯典》:「日永日短。」蔡氏傳曰:「日永,晝六十刻,夜四十 刻;日短,晝四十刻,夜六十刻。」《授時曆》:「夏至晝六十二 刻,夜三十八刻。冬至晝三十八刻,夜六十二刻。」按先 儒說此等不同處,皆云晝夜刻數與日出入刻數不 同。蓋日未出前二刻半而天已明,即屬乎晝;日已入 後二刻半而天未暝,亦屬乎晝。故晝刻常多於日出 入刻五刻,或以晝夜刻數言,或以日出入刻數言,所 以不同。近代三山林永叔齊如此說。然今《授時曆》日 出入刻數即是晝夜刻數,觀于《春秋》分晝夜皆五十 刻,則日必出卯中入酉中可見,往往地有在南在北 之不同。蔡氏據地中而言,故晝夜刻數長極於六十, 短止於四十。《授時曆》據今燕都而言,故晝夜刻數,長 極於六十二,短極於三十八,其不同以此而已。愚葢 因《國朝名臣事略》郭太史守敬之說而推之如此。郭 氏之說極明備,觀者盍亦攷焉。

晨昏晝夜部藝文一

《夜氣箴         》宋·真德秀

子盍觀夫冬之為氣乎?木歸其根,蟄坏其封,凝然寂 然,不見兆朕,而造化發育之妙,實胚胎乎其中。蓋闔 者闢之基,正者元之本,而《艮》所以為物之始終。夫一 晝夜者,三百六旬之積,故冬乃四時之夜,而夜乃一 日之冬。天壤之間,群動俱闃,窈乎如未判之鴻濛。維 人之身,嚮晦晏息,亦當以造物而為宗。必齋其心,必 肅其躬,不敢弛然自放於床第之上,使慢《易》非辟得 以賊吾之衷。雖終日乾乾,靡容一息之間斷,而昏冥 易忽之際尤當致戒謹之功。蓋安其身所以為朝聽 晝訪之地,而夜氣深厚,則仁義之心亦浩乎其不窮。 本既立矣,而又致察於事物周旋之頃,敬義夾持,動 靜交養,則人欲無隙之可入,天理皦乎其昭融。然知 及之而仁勿能守之,亦空言其奚庸。爰作《箴》以自砭, 常凜凜乎瘝恫。

晨昏晝夜部藝文二

齊風雞鳴三章

言古之賢妃御于君所,至于將旦之時,必告君曰:「雞既鳴矣,會朝之臣既已盈矣」 ,欲令君早起而視朝也。然其實非雞之鳴也,乃蒼蠅之聲也。葢!賢妃當夙興之時,心常恐晚,故聞其似者而以為真,故詩人敘其事以美之也。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賦也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賦也 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賦也

東方未明三章

此詩人刺其君興居無節,號令不時。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賦也 「東方未晞,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賦也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晨夜,不夙則莫。」賦也

小雅庭燎三章

王將起,視朝,不安于寢,而問夜之早晚。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賦也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晰晰。君子至止,鸞聲噦噦。賦也 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觀其旂。賦也

夜度娘          晉古辭

夜來冒霜雪,晨去履風波。雖得敘微情,奈儂身苦何。

雜詩            傅元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攝衣步前庭,仰觀南雁翔。 《元景》隨形運,流響歸空房。清風何飄颻,微月出西方。 繁星依青天,列宿自成行。蟬鳴高樹間,野鳥號東廂。 纖雲時髣髴,渥露沾我裳。良時無停景,北斗忽低昂。 常恐寒節至,凝氣結為霜。落葉隨風摧,一絕如流光。

長夜謠          夏侯湛

日暮兮初晴,天灼灼兮遐清。披雲兮歸山,垂景兮照 庭。列宿兮皎皎,星稀兮月明。亭檐隅以逍遙兮,盼《太 虛》以仰觀。望《閶闔》之昭晰兮,「麗《紫微》之輝煥。」

夜聽擣衣          曹毗

寒興御紈素,佳人理衣衾。一作治衣襟冬夜清且永,皓月 照堂陰。纖手疊輕素,朗杵叩鳴砧。清風流繁節,迴飈 灑微吟。嗟此嘉運速,悼彼幽滯心。二物感余懷,豈但 聲與音。

雜詩            陶潛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悽,終曉不能靜。

秋夜          宋孝武帝

局景薄西隅,升月照東垂。肅肅風盈幕,泫泫露傾枝。 側聞飛壺急,坐見河宿移。睹辰念節變,感物矜乖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