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024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隨》反對,以卦之全體得《乾》,故言先甲後甲於卦辭也。 重《巽》伏《震》,先庚也。九五變則三至五又互《震》後庚也。 周公因《蠱》之《乾》甲,記《巽》之《震》《庚》。《巽》九五變為《巽》之《蠱》, 六五變為《蠱》之《巽》。《庚》甲相直,《巽》《蠱》相入,特於五爻言 之,宜也。「三日」者,或曰三爻也。

居家必用「正月、丁卯、甲辰、丙辰、丁未、己未、乙酉、丁酉 造麪醬、酒醋吉。」 《群芳譜》:「十二時竹,產蘄州,其竹繞節凸,生子丑寅卯」 等十二字。

《戒菴漫筆雜俎》謂:「數相從曰支。」《夷堅志》甲乙等以「支」 名者,取此也。

《日知錄》:吳才老《韻補》:「古巳午」之巳,亦謂如已矣之已。 《漢律歷志》:「振美於辰,已盛於巳。」《史記》:「巳者,言陽氣之 已盡也。」鄭元夢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歲在辰,明年 歲在巳。」洪容齋三筆亦引歷書為證愚按,古人讀巳為矣之證不 止此。《淮南子》:「斗指巳巳,則生已定也。」《說文》:「巳,已也。四 月陽氣已出,陰氣已藏,萬物見成文章。故巳為蛇,象 形。」《釋名》:「巳,已也。陽氣畢布已也。」《詩》:似續妣祖,《箋》云:「似 讀巳午之巳。」巳續妣祖者,謂已成其宮廟也。五經文 字,起從辰巳之巳。《白虎通》:「太陽見於巳巳者,物必起。」 《晉書樂志》:「四月之辰謂」之巳。巳者,起也。物至此時畢 盡而起也。《詩》江有汜亦讀為矣。《釋名》:水決復入為汜。 汜,已也,如出有所為,畢已復還而入也。以享以祀亦 讀為矣。《說文》:祭無已也。從示,巳聲。《公羊傳》何休注:「言 祀者,無已,長久之辭。」《釋名》商曰:祀,祀巳也。新氣升,故 氣已也。今人為辰巳之巳,讀為士音。宋毛晃曰:陽氣 生於子,「終於巳。」巳者,終已也。象陽氣既極,回復之形, 故又為終已之義。今俗以有鉤為終已之已,無鉤為 辰巳之巳,是未知字義也。

季春之月,辰為建,巳為除,故用三月上巳祓除不祥。 古人謂「病愈為已」,亦此意也。

《韓詩》曰:「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二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祓,不祥 。」 《後漢書·周舉傳》:「三月上巳,大將軍梁商大會賓客,讌於雒水 。」 《袁紹傳》:「三月上巳,大會賓從於薄落津。」 周公謹《癸辛雜識》以為戊己之己者,非。

《戊己》之己。篆作。《辰巳》之巳。篆作。象蛇形,隸書則 混而相類,止以直筆「上缺」為己,上滿為巳。

《爾雅》疏曰:「甲至癸為十日,日為陽。寅至丑為十二辰, 辰為陰。此二十二名,古人用以紀日,不以紀歲,歲則 自有。閼逢至昭陽十名為歲陽;攝提格至赤奮若十 二名為歲名。後人謂甲子歲、癸亥歲,非古也。自漢以 前,初不假借。《史記》歷書太初元年年名。焉逢攝提格, 月名畢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其辨晰如此。若 《呂氏春秋·序意篇》「維秦八年,歲在涒灘,秋甲子朔」,賈 誼《鵩賦》「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 舍」,許氏《說文後敘》「粵在永元困敦之年,孟陬之月,朔 日甲子」,亦皆用歲陽歲名,不與日同之證。《漢書·郊祀 歌》「天馬徠,執徐時」,謂武帝太初四年歲在庚辰,兵誅 大宛也。自經學日衰,人趨簡便,乃以甲子至癸亥代 之。子曰:「觚不觚,此之謂矣。」

宋劉恕《通鑑外紀目錄序》曰:「庖犧前後,逮周厲王,疑 年茫昧,借日名甲子以紀之。是則歲之稱甲子也,借 也,何始乎?自亡新始也。王莽下書言:『始建國五年,歲 在壽星,填在明堂,倉龍癸酉,德在中宮』。又言:『天鳳七 年,歲在大梁,倉龍庚辰。厥明年,歲在實沈,倉龍辛巳』。」 《隋書·律歷志》:「王莽《銅權銘》曰:『歲在大梁,龍集戊辰』。又」 曰:「龍在己巳,歲次實沈」是也。自此《後漢書。張純傳》言 攝提之歲,倉龍甲寅,《朱穆傳》言明年丁亥之歲,荀悅 《漢紀》言漢元年實乙未也。《曹娥碑》亦云:「元嘉元年,青 龍在辛卯。」《蜀郡造橋碑》云:「維延熹龍在甲辰。」而張角 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 土書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矣。

以甲子名歲,雖自東漢以下,然其時制詔章奏符檄 之文,皆未嘗正用之。其稱歲,必曰元年、二年,其稱日, 乃用甲子、乙丑,如己亥格,庚戌制,壬午兵之類,皆日 也。惟《晉書》王廙上疏言「臣以壬申歲見用,為鄱陽內 史。」按懷帝以永嘉五年辛未為劉聰所執,愍帝以建 興元年癸酉即位,中間一年無主,故言壬申歲也。後 「代之人無大故而效之」,非也。

自三國鼎立,天光分曜而後,文人多舍年號而稱甲 子。魏程曉《贈傅休奕詩》:「龍集甲子,四時成歲。」晉張華 《感婚賦》:「方今歲在己巳,將次四仲。」陸機《愍懷太子誄》: 「龍集庚戌,日月改度。」陶潛《祭從弟敬遠文》:「歲在辛亥, 月惟仲秋。」《自祭文》:「歲維丁卯,律中無射。」後周庾信《哀 江南賦》:「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而梁陶隱居《真誥》 亦書「己卯歲。」至杜預《左傳集解後序》則追言「魏哀王 二十年,太歲在壬戌」矣。

晉惠帝時,廬江杜嵩作《壬子春》秋壬子,元康二年,賈 后弒楊太后於金墉城之歲。

唐人有以豫書而不稱年號者。《舊唐書禮儀志》曰:「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