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6697.pdf/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甘棠一湖。蕩漾空闊。嵗每祝聖人壽群縱水族圍洋其中。而亭桃其涯。實為縉紳會之地。是獨非其所當急者置之勿問可乎。退自經畫計費錢六

十萬。乃以屬德化縣令沈埴。願縮縣計之合輸于州者以助之。董事飭工。悉以諉令。考極相方。受成於公。廼季秋命役築堤。並湖拓基承宇。未浹辰

日已立。既逾月而成。飛檐列牖。隆棟巨楹。朱扉筆表連薨接高。深廣俱十六步亭左益附其四楹登臨眺覧。地不遺巧烟霏涵閏。水光接空林木叢

生。鷗鷺翔集。心舒目眩。恍在烟霧中公既自喜。廼延輯賔佐觴以落之客或慨而言曰。今夫天地之間山川之廣。達觀偉踐。若此景者不少矣。而物

換星移。率不過數十年。逺者百年。葵麥春風。回首易感惟有功而傳。則罙乆罙著盖吾邦庾公白公之所遺風流光景。至今猶未泯也是尚可以嵗

計之哉。始公來文書煩壅。帑庾無儲。克勤于埋。宵興聴訟。率漏下未盡四刻。而寮衆奔走。亦莫敢有懈意。既又罷燕樂。紀他用以惜民力。公上之供。

賴以不匱。浚池垤抵潦漲。里閭利害悉興悉除今又以餘力經理斯亭。追復昔人之舊硯。則公之規範。可謂炳炳卓卓。而斯亭又待公而傳。豈其興

起固自有數耶。僉願斫石以昭不朽。公曰可。廼命書其事云。紹熈甲寅孟冬望日記。文林郎充江州州學教授余禹績撰。記序渠元帝廬山序

夫日月麗天。皇穹所以貞觀。川岳帶地后土所以惟寧。廬山亦南國之德鎮。雖林石異勢而雲霞共色。長風暝作則萬流俱響。驚鼯曉吟。則百嶺齊

應。東瞻洪井。識曳布之在兹。西望石梁。見捐寳之可拾。誠復慕類。易悲。山中難乆。攀結桂多見淹留。晋張僧鑒尋陽記廬山東南有三宫。所

謂三天子都也。廬宫溪水出馬。上宫人所不至其下有三石梁。長十餘丈𤄃纔盈尺。其下無底。中宫。在别巖。悉是文石。兩邊有小員峯。號為古鄣。形

若軍馬夾道。下宫。宫亭廟舊所也。山高二十六百六十丈。圓基周回垂五百里。其山九叠川亦九派。郡國志曰叠障九層。崇岩萬仞。懷靈抱異。包諸

仙迹。張野廬山記天將雨則有白雲或冠峯岩或亘中嶺。俗謂之山帶不出三百必雨。每雨其下成潦。而上猶皎日。峯頭有大盤石。可坐數百人。

慧逺廬山記山在江州尋陽南濵宫亭北。對九江之南。江為盆江。山去盆江三十餘里左挾彭澤。右傍通川。引三江之流。而據其會云。云有匡

俗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際。遁世隠時。潜居其下。或云俗受道於仙人。而失迹此崖。遂托空崖。即岩成館。故時人謂其所止。為神仙之廬而命焉。其山

大嶺凢七重。圓基周回垂五百里風雲之所攄。江湖之所帶峭壁萬尋。人獸兩絶。天將雨。則有白氣先摶。而映絡於嶺下。至觸石吐雲。則條忽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