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海使槎錄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臺海使槎錄
作者:黃叔璥
1722-1737年
為清巡臺御史黃叔璥所著,書始於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6月,北京黃叔璥抵臺後經常巡行各地,考察攻守險隘、海道風信。全書凡8卷分三部份:《赤嵌筆談》(第一至第四卷)、《番俗六考》(第五至第七卷)、《番俗雜記》(第八卷)。其中番俗六考,詳細記錄台灣的山川地理、風土民俗。尤其對臺灣原住民的樣貌,更是觀察入微,因此,該書為近現代考證平埔族歷史之根基。
台灣歷史相關作品
時期 成書時間 書名 作者 卷數
年號 西元
萬曆三十年 1603 東番記 陳 第 1
康熙三十九年 1700 裨海紀遊 郁永河 3
康熙六十一年 1722 臺海使槎錄 黃叔璥 8
道光年間 東瀛識略 丁紹儀 8
臺灣志略 李元春
光緒二十一年 1895 臺灣通志 40
康熙二十八年 1689 臺灣府志》系列 蔣毓英 10
康熙三十五年 1696 高拱乾 10
康熙四十九年 1710 宋永清 未刊
康熙五十七年 1718 周元文 10
乾隆六年 1741 劉良璧 20
乾隆十二年 1747 范 咸 25
乾隆二十八年 1763 余文儀 26
日治 明治二十八年 1895 臺灣史要》(日文) 秋鹿見橘 1
明治三十年 1897 臺灣事情》(日文) 松島 剛
佐藤 宏
臺灣総督府
明治三十五年 1902 臺灣志》(日文) 伊能嘉矩 2
大正七年 1918 臺灣通史 連 橫 36
大正十一年 1922 臺灣全志 7
中華民國 民國十六年 1927 臺灣 袁克吾
陳 鐸
1
民國三十四年 1945 臺灣概覽 柯台山
陳民耿
1
民國三十五年 1946 臺灣史綱 汤子炳 1
民國三十六年 1947 臺灣新志 鄭伯彬 1
民國三十七年 1948 分省地誌:臺灣 李震明 1
民國七十年 1981 臺灣四百年史 史 明 1
民國八十三年 1994 重修臺灣省通志 劉寧顏 10

魯序

[编辑]

小雅皇華之詩,言使臣遍咨於忠信之人,左傳所謂五善、國語所謂九德是也。自漢以後,使者遂例有篹述。考之鄭樵藝文略,凡朝聘得三十七部、行役得三十部、蠻夷得四十七部,不為不夥;然未有海外澒濘之壤、人物俶詭之鄉,元元本本、堂堂正正,視之如指螺掌壑,當下可信;則臺海使槎錄,洵為第一等書矣!煜聞先生之言曰:「余之訂是編也,凡禽魚草木之細,必驗其形焉,別其色焉,辨其族焉,察其性焉;詢之耆老、詰之醫師,豪釐之疑,靡所不耀,而後即安」。嗟乎!么䯢名物,先生猶廩廩焉若是;而況島嶼之險易、城堡之堅脆、番俗之馴悍、政刑之張弛、戎伍之疏密、禮樂之異同,有關精神命脈之大者乎!抑禹跡未經,儒者從略,先生必務詳審精密,況墨丈尋常之間,習睹習聞,肯蹈澹虛怳惚,如象罔之索珠、狼𥉂之齅金已乎!則甚矣,先生之志之勤而學之篤也!詩曰:「駪駪征夫,每懷靡及」;先生有焉。皇華于原于隰,無不光明;使臣於遠於近,無不周遍;先生是書儩之矣。達奚通之海南諸番行記,曾何足云。煜䪥陋不足以知先生,唯因先生之言而推廣之如此。時乾隆元年丙辰仲秋,會稽弟魯煜拜序。

目錄

[编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