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1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十一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十一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九十一

  瘧門四

  方二𪔀甲丸 知母湯 木香犀角丸 甘草湯 麝香丸 朱砂丸 橘皮甘草湯

  人參飲 獨蒜丸 良薑丸 人參丸 杏仁丸 烏梅丸 蓯蓉丸 升麻湯 犀角湯

  柴胡湯 順氣湯 枳殼湯 藥餛飩 大補元煎 右歸飲 五福飲 一陰煎 加減一

  陰煎 三陰煎 五陰煎 大營煎 小營煎 補陰益氣煎 休瘧飲 大和中飲 小和

  中飲 一柴胡飲 二柴胡飲 三柴胡飲 四柴胡飲 五柴胡飲 正柴胡飲 麻桂飲

  大溫中飲 柴陳煎 柴芩煎 柴胡白虎煎 歸柴飲 雪梨漿 理陰煎 養中煎

  溫胃飲 胃關煎 牛膝煎 何人飲 追瘧飲 木賊煎

  單方

  鍼灸

  導引

  醫案

藝術典第三百十一卷

醫部彙考二百九十一[编辑]

瘧門四[编辑]

方二[编辑]

𪔀甲丸良方下同[编辑]

治肝瘧色蒼蒼然,顫掉氣喘,久不瘥者,或久熱勞,微動如瘧。

𪔀甲去裙襴,酢浸炙 蜀漆葉 烏梅肉炒 常山 知母各一分 甘草炙 苦參 萎蕤 石膏各半兩 香豉一合,微炒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未發前米飲下,臨發再服。

知母湯[编辑]

治「肝瘧。」 上焦壅滯。心類頭疼。寒熱不止。肌肉消瘦。不下食。

知母 地骨皮 升麻各一兩 犀角鎊 人參 𪔀甲去裙襴,酢炙黃 麥門冬去心焙 柴胡 石膏各二兩 生甘草酒拌 虎頭骨酥炙,一兩半

右為粗末,搗篩。每服四錢,水一大盞,入香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一方無虎頭骨,有赤茯苓一兩。

木香犀角丸[编辑]

治肝瘧

木香 羚羊角鎊 犀角鎊,各一兩半 升麻 元參 豬苓 檳榔各二兩半 𪔀甲酥炙 甘草炙,各二兩 豉炒,五錢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溫酒或米飲送下,日再服,體熱即去。一方無甘草、檳榔,加大黃五兩。

甘草湯[编辑]

治「心熱為瘧不止,或止後熱不渴,乍來乍去,令人煩心,甚欲飲清水,反寒多不甚熱者。」

甘草一兩 蜀漆三兩 常山 𪔀甲各四兩 石膏五兩 香豉一合 梔子 烏梅各十三枚 竹葉切,二升

右㕮咀,以水九升,煑取三升,分三服。

麝香丸[编辑]

治心瘧

麝香 黃丹炒紫色 砒霜各一分 硃砂一兩 金箔三十片

右細研令勻,用粳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男左女右,中指節上用緋絹裹繫一丸,發前以冷酢湯下一丸,忌食熱物。

硃砂丸[编辑]

治心瘧

杏仁十枚,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常山一兩

光明砂半兩,細研

右為末,研入硃砂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未發前以粥飲下十五丸,欲發時再服。

橘皮甘草湯[编辑]

治脾臟不和,瀉痢瘧疾,腹痛,下部無力,體重足痿,腳下痛,飲食中滿,四肢不舉等病。《陸景淵方》,曾以治瘧甚效。

橘皮生用, 甘草炙 厚朴去皮,薑汁製,各一兩 羌活 防風 肉豆蔻 白茯苓各二錢五分 川芎半兩 吳茱萸一錢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

人參飲良方下同[编辑]

治脾瘧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陳橘皮湯浸,去白,半兩 烏梅三枚,去核,焙 草豆蔻十枚,去皮

右剉為末,每服五錢,用濕紙裹煨熟,用水二盞,生

薑一片。棗一枚。擘碎。煎至一盞。未發前溫服。

獨蒜丸[编辑]

能截脾寒

大蒜不以多少。

右於五月五日搗爛,次入礬紅,拌勻為丸,如「圓眼大」 ,每服一丸,大蒜湯嚼下。

良薑丸[编辑]

醒脾治瘧

良薑二兩。

右為末,豬膽汁和丸如「梧桐子大,紫蘇湯」 空心下二十丸。

人參丸[编辑]

治肺瘧。心寒熱。善驚。如有所見。

人參 𪔀甲去裙襴,酢炙 常山 甘草炙 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 肉蓯蓉酒浸,切焙

升麻各三分 桂心去粗皮,五錢 烏梅肉炒、 龍齒研,各一兩 丹砂研 阿魏研,各一分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半兩

右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用米飲下,未發時併二服。

杏仁丸[编辑]

治肺瘧

杏仁四十枚,湯泡去皮尖雙仁,炒 常山三分 丹砂別研,五錢 甘草一分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菉豆大,每服十五丸,未發米飲下,日再服之。

烏梅丸[编辑]

治「腎瘧,令人灑灑然,腰脊痛,大便難,目眴,手足寒,及諸瘧久不瘥者。」

烏梅肉炒,一兩五錢 常山三分 豉一合,炒 麝香別研,一錢 虎頭骨酥炙 附子炮去皮臍 肉蓯蓉酒浸,焙,各五錢 桂心 知母焙,各一分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一兩

右搗研為末,拌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米飲下,未發服。一方無知母。

蓯蓉丸[编辑]

治腎瘧

肉蓯蓉酒浸切焙 烏梅肉炒 桂心 甘草炙 升麻各五錢 淡豉炒 桃仁湯浸去皮尖,炒,研 常山各三分

右搗研為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未發日空腹溫酒下二十丸,米飲亦得,至發時更服二十丸。

升麻湯[编辑]

治「足少陽瘧。身體解㑊。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

升麻 𪔀甲去裙襴,酢炙 淡竹葉各一兩 常山一兩五錢 犀角屑 麥門冬去心,焙

知母各三兩, 甘草炙,五錢。

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日午溫服。

犀角湯[编辑]

治足少陽瘧。解㑊熱。多汗出。

犀角鎊 甘草炙,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 升麻 知母 𪔀甲酢炙,去裙襴,各一兩半 石膏研,二兩

右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於未發前溫服。

柴胡湯[编辑]

治足太陽瘧寒熱

柴胡 常山 知母焙 𪔀甲去裙襴,酢炙黃 青蒿乾者 甘草炙 枳殼麩炒 官桂各一兩

右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柳枝心七枚,蔥白二寸細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溫服,發前再服。

順氣湯[编辑]

治足陽明胃瘧。胸脅支滿。腹大。

厚朴薑汁製 橘紅焙 白朮 半夏製,各一兩 乾薑炮 柴胡 甘草炙,各五錢

右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五片,棗二枚擘破,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枳殼湯[编辑]

治胃瘧。心腹脹滿不食。

枳殼去瓤,麩炒,三兩 厚朴去皮,薑製 人參 白朮 白茯苓各二兩

右粗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藥餛飩[编辑]

治證同前

良薑、 吳茱萸、 胡椒各一分

右為細末,豬脾一條,剉作臛,加五味炒之,一半滾藥,一半不滾藥,並作餛飩。有藥者以墨點之,遇點者吞下,無藥者嚼下,一服效。

===大補元煎景岳全書下同===
考證

治「男婦氣血大壞,精神失守,危劇」 等證。

人參少則用一二錢,多則用一二兩 熟地少則用 二三錢,多則用二三兩 山藥炒 杜仲各二錢 枸杞 當歸各二三錢泄瀉者去之 炙甘草一、二錢 山茱萸一錢畏酸吞酸者去之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右歸飲[编辑]

凡命門之陽衰陰勝者宜此。

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 山藥炒 枸杞 杜仲薑製,各二錢 山茱萸肉一錢 甘草炙 肉桂各一、二錢。 製附子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五福飲[编辑]

凡「五臟氣血虧損者,此能兼治之,足稱王道之最。」

人參隨宜 熟地隨宜 白朮炒,一錢五分。

當歸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或加生薑三五片。

一陰煎[编辑]

凡瘧疾傷寒屢散之後,取汗既多,脈虛氣弱,而煩渴不止,潮熱不退者,此亦汗多傷陰,水虧而然也,皆宜用此加減主之。

熟地黃三五錢, 生地黃、 白芍藥、 麥門冬、 丹參各二錢, 牛膝一錢五分, 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加減一陰煎[编辑]

治證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

生地黃、 芍藥、 麥冬各二錢, 熟地黃三、五錢,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錢。

水二鍾煎服

三陰煎[编辑]

凡瘧疾汗多邪散,而寒熱猶不能止,是皆少陽厥陰陰虛血少之病。微有火者,宜「一陰煎」 ,無火者,宜此主之。

當歸二三錢, 熟地黃三五錢, 炙甘草一錢, 芍藥酒炒 棗仁各二錢, 人參隨宜。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五陰煎[编辑]

凡真陰虧損,脾虛瘧痢等證,忌用潤滑,宜此主之。

熟地五七錢或一兩。 山藥炒 芍藥炒各二錢 白朮炒 炙甘草各一二錢 扁豆炒二三錢 茯苓一錢五分 人參隨宜 五味子二十粒。

水二鍾,加蓮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大營煎[编辑]

治真陰精血虧損等證

當歸三、二錢或五錢 熟地三、五、七錢 枸杞 杜仲各二錢 炙甘草 肉桂去皮,各一、二錢 牛膝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小營煎[编辑]

治血少陰虛。此性味平和之方也。

當歸、 芍藥。酒炒 山藥炒 枸杞各二錢。

熟地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補陰益氣煎[编辑]

凡屬陰氣不足,而虛邪外侵者,用此升散神效。

參人一、二、三錢 當歸 山藥酒炒,各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二兩 陳皮 炙甘草各一錢 升麻三、五分火浮於上者去之 柴胡一、二錢無外邪者去之

水二鍾,加生薑三五七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休瘧飲[编辑]

此止瘧最妙之劑也。若汗散既多,元氣不復,或以衰老,或以弱質,而瘧有不能止者,俱宜用此。

人參 白朮炒 當歸各三、四錢 炙甘草八分 何首烏製,五錢。

水一鍾,煎七分,食遠服,查再煎。或用陰陽水各一鍾,煎一鍾,查亦如之。俱露一宿,次早溫服一鍾,飯後食遠再服一鍾。

大和中飲[编辑]

治飲食留滯。積聚等證。

陳皮一、二錢, 枳實一錢, 砂仁五分, 山樝、 麥芽各二錢, 厚朴、 澤瀉各一錢五分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食遠溫服。

小和中飲[编辑]

治瘧病胸膈脹悶

白茯苓、 陳皮、 厚朴各一錢五分 山樝肉、 扁豆炒,各二錢, 甘草五分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片,煎服。

一柴胡飲[编辑]

凡感四時不正之氣,以致寒熱如瘧等證,但外有邪而內兼火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 芍藥二錢, 黃芩 生地黃陳皮各一錢五分, 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

二柴胡飲[编辑]

凡遇四時外感無火者,宜此主之。

陳皮、 厚朴、 柴胡各一錢五分, 半夏二錢, 細莘一二錢, 生薑三五七片, 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

三柴胡飲[编辑]

凡人素稟陰分不足,或有感冒,不得不從解散,而血氣虛弱,不能外達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錢。 白芍藥一錢五分。 炙甘草

陳皮各一錢, 當歸二錢。溏泄者以熟地代之 生薑三五片。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溫服。

四柴胡飲[编辑]

凡人元氣不足,外感風寒,宜此主之。

柴胡一、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生薑三五七片。 當歸二三錢。泄瀉者少用 人參二、三錢或五七錢。

水二鍾,煎七八分,溫服。

五柴胡飲[编辑]

凡中氣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

柴胡一、二、三錢 芍藥炒,一錢五分 當歸

白朮各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 炙甘草一錢。 陳皮酌用,或不必用。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熱服。

正柴胡飲[编辑]

治外感風寒,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痎瘧初起等證。

柴胡一、二錢, 防風、 甘草各一錢, 芍藥二錢, 陳皮一錢五分, 生薑三五片。

水一鍾半,煎七八分,熱服。

麻桂飲[编辑]

治陰暑瘧疾。夏月用之,不必厚蓋,但取津津微汗。

官桂一、二錢, 當歸三、四錢。 炙甘草一錢。

陳皮隨宜用。或不用亦可。 麻黃二三錢。

水一鍾半,加生薑五七片或十片,煎八分,去浮沬,不拘時服。

大溫中飲[编辑]

治一切陽虛寒瘧陰暑之證。

當歸。泄瀉者以山藥代之 熟地 白朮土炒,各三五錢 甘草炙,一錢 人參二、三錢,甚者一兩,或不用 柴胡二三四錢 麻黃 肉桂 乾薑炒,各一、二錢 或用煨生薑三五七片

水二鍾,煎七分,去浮沫,溫服,或略蓋取微汗。

柴陳煎[编辑]

治傷風兼寒,多痰瘧等證。

柴胡二、三錢, 陳皮一錢半, 甘草一錢, 半夏 茯苓各二錢, 生薑三五七片。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柴芩煎[编辑]

治「傷寒表邪未解,外內俱熱,瘧痢等證。」

柴胡、 黃芩、 梔子、 澤瀉、 木通各二錢。

枳殼一錢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溫服。

柴胡白虎煎[编辑]

治陽明溫瘧,表邪不解等證。

柴胡、 黃芩、 麥門冬各二錢, 石膏三錢。

細甘草七分。

水一鍾半,加竹葉二十片,煎服。

歸柴飲[编辑]

治營虛不能作汗,及真陰不足,外感寒邪難解者。

當歸一兩。溏泄代以冬朮 柴胡五錢, 炙甘草八分。

水一鍾半。煎服。或加生薑三五片。或加陳皮一錢。或加人參。

雪棃漿[编辑]

解煩熱,退陰火,此生津止渴之妙劑也。

清香甘美。大棃,削去皮。

別用大椀盛清冷甘泉,將梨薄切,浸於水中,少頃水必甘美,但頻飲其水,勿食其柤,退陰火極速也。

理陰煎[编辑]

通治真陰虛弱等證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 炙甘草一、二錢

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 乾薑炒黃色,一、二、三錢 或加肉桂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理陰煎》。再加人參,即名「六味回陽飲。」 治命門火衰,陰中無陽等證。

養中煎[编辑]

治瘧病中氣虛寒者

人參一、二三錢 山藥炒黃 白茯苓各二錢 扁豆炒,二三錢 甘草炙,一錢 乾薑炒,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溫胃飲===

治中寒瘧病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 白朮炒,一二錢或一兩 扁豆炒,二錢 炙甘草 陳皮各一錢或不用 乾薑炒黑,一二、三錢 當歸一二錢滑泄者勿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胃關煎[编辑]

治脾腎虛寒瘧病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山藥炒 扁豆炒,各二錢 吳茱萸製,五七分 炙甘草一二錢 焦乾薑 白朮炒,各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牛膝煎[编辑]

截瘧大效。凡邪散已透。而血氣微虛。宜此主之。

牛膝二錢, 當歸、 陳皮各三錢。

右用好酒一鍾,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鍾,煎至八分,溫服。

何人飲[编辑]

凡氣血俱虛,久瘧不止,宜此截之。

何首烏三錢至一兩。隨輕重用之。 當歸二三錢。 人參三五錢。或至一兩。 陳皮二三錢。大虛者不用 煨生薑三片。多寒者用三五錢。

水二鍾,煎八分,於發前二三時溫服。若善飲者,以酒一鍾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鍾,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

追瘧飲[编辑]

凡血氣未衰,屢散之後,而瘧有不止者,用此截之。

何首烏一兩,製 當歸 甘草 半夏、 青皮 陳皮 柴胡各三錢。

右用井水、河水各一鍾,煎一鍾,柤亦如之,同露一宿,次早溫服一鍾,食遠再服一鍾。

木賊煎[编辑]

凡瘧疾形實氣強,多濕多痰者,宜此截之,大效。

半夏、 青皮各五錢, 木賊、 厚朴各三錢。

白朮、 蒼朮、 檳榔各一錢。

酒二鍾。煎八分。露一宿。於未發之先二時溫服。

單方[编辑]

冬霜以雞羽掃之瓶中密封陰處,久亦不壞。凡寒熱 瘧疾,取一錢半,熱酒服之。本草下同

邪瘧取燒尸場上土,同蔥搗作丸,塞耳,或繫膊上,即 止。男左女右。

斷絕熱瘧:五月五日午時取蚯蚓屎,以麪和丸,梧桐 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丸,無根水下。忌生冷即止,皆 效。或加菖蒲末、獨頭蒜同丸。書囊方

寒熱瘧疾,體虛汗多者,黃丹、百草霜等分為末,發日 空心米飲下三錢,不過二服愈。或糊丸或蒜丸皆效。 肘后方下同

又方:「黃丹飛炒一兩,恆山末三兩,蜜丸梧子大。」每服 五十丸,溫酒下。平旦及未發將發時,一服即效。 端午日用黃丹炒二兩,獨蒜一百箇,搗丸梧子大。每 服九丸,空心長流水面東下,二三發後乃用,神效。亦 治痢疾。普濟方

又方黃丹、炒建茶等分為末,溫酒服二錢。三因方 又方「黃丹飛焙,麪糊丸芡子大。每棗子一枚去核,包 一丸,紙裹煨熟食之。」

溫瘧不止:「黃丹炒半兩,青蒿童尿浸二兩,為末。」每服 二錢,寒多酒服,熱多茶服。存仁堂方

瘧疾寒熱,一日一發,或二日發,或三日一發:古城石 灰二錢,頭垢、五靈脂各一錢,研末,飯丸皂子大,每服 一丸,五更無根水下,即止。集元方

《不二散》用砒一錢,麪二兩和勻,香油一斤煎黃色,以 草紙壓去油,入茶三兩為末。每服一錢,發日早冷茶 下。本草權度

瘴瘧鬼瘧,食瘧:蛇含石末一兩,「信石末一兩,研勻入 水火鼎內,上以琖蓋六一泥固濟,煅至藥升在琖,刮 下為末,米糕糊丸菉豆大,雄黃為衣,每服一丸,黑豆 研,水五更送下。」摘元下同

久瘧不止:用硫黃、硃砂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臘茶清 下,發日五更服,當日或大作,或不作,皆其效也。寒多 倍硫,熱多倍砂。

又方用硫黃、臘茶等分為末,發日早冷水服二錢,二 服效。寒多倍硫,熱多倍茶。

溫瘧不止:當歸一兩,水煎飲,日一服。聖濟總錄下同 諸瘧寒熱,赤腳馬蘭搗汁,入水少許,發日早服,或入 少糖亦可。

瘧疾寒熱:用青蒿一握,水二升,搗汁服之。肘后方 又方「用端午日采青蒿葉陰乾,桂心等分為末。」每服 一錢,先寒用熱酒,先熱用冷酒,發日五更服之,切忌 發物。

溫瘧痰甚,但熱不寒:用青蒿二兩,童子小便浸焙,黃 丹半兩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仁存方瘧疾寒熱:「齊頭蒿根、滴滴金根各一把,擂生酒一鍾, 未發則服,以查傅寸口,男左女右,二日便止。」海上名方 久瘧不瘥:蒼耳子或根莖亦可,焙研末,酒糊丸梧子 大。每酒服三十丸,日二服。生者搗汁服亦可。集驗方 勞瘧積久不止者:長牛膝一握,生切,以水六升,煑二 升,分三服,清早一服,未發前一服,臨發時一服。外臺祕要 痎瘧邪熱:冬葵子陰乾為末,酒服二錢,午日取花挼 手,亦去瘧。聖惠

瘧疾寒熱:馬鞭草搗汁五合,酒二合,分二服。千金方 繫臂截瘧旱蓮草搥爛,男左女右,置寸口上,以古文 錢壓定,帛繫住,良久起小泡,謂之「天灸」,其瘧即止,甚 效。資生

瘧疾不止:蒴藋一大握,炙令赤色,以水濃煎一盞,欲 發前服。斗門方

瘧疾不止:茛菪根燒灰,水服一合,量人強弱用。千金方 截瘧:用常山三兩,漿水三升,浸一宿,煎取一升,欲發 前頓服取吐,或浸酒飲之。外臺祕要

又方「用常山一兩,秫米一百粒,水六升,煑三升,分三 服,先夜未發,臨發時服盡。」肘后方

瘧病數年不瘥,兩劑瘥;一月以來者,一劑瘥。名「恆山 丸。」恆山二兩研末,雞子白和丸梧子大,瓦器煑熟,曬 乾收之。每服二十丸,竹葉湯下,五更一服,天明一服, 發前一服,或吐或不吐,即止。千金

溫瘧熱多:恆山一錢、小麥三錢,淡竹葉二錢,水煎,五 更服,甚良。藥性論

痰瘧、積瘧,臨發時以酢和附子,塗於背上。肘后下同 寒瘧積瘧:「巴豆一枚去心皮,射罔去皮如巴豆大」,大 棗去皮一枚,搗成丸梧子大,清旦先發時各服一丸, 白湯下。

脾寒厥瘧,先寒後熱,名「寒瘧」;但寒不熱,面色黑者,名 「厥瘧。」寒多熱少,面黃腹痛,名「脾瘧。」三者並宜服此。不 蛀草烏頭削去皮,沸湯泡二七度,以盞蓋良久,切焙 研,稀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薑十片、棗三枚、蔥三 根,煎湯,清早服,以棗壓之,如人行十里許再一服。絕 勿飲湯,便不發也。東坡方

新久瘧疾:用「葛葎草一握,去兩頭,秋冬用乾者、恆山 末等分」,以淡漿水二大琖浸藥,星月下露一宿,五更 煎一琖,分二服,當吐痰愈。

脾寒瘧疾:石胡荽一把,杵汁半椀,入酒半椀,和服,甚 效。集簡方

治瘧不止。「火麻葉不問榮枯,鍋內文武火慢炒香,取 起以紙蓋之,令出汗盡,為末。」臨發前用茶或酒下,移 病人原睡處,其狀如醉醒即愈。

又方「火麻葉如上法為末一兩,加縮砂、丁香、陳皮各 半兩,酒糊丸梧子大。」每用酒、茶任下五七丸。能治諸 瘧,壯元氣。普濟

諸瘧久瘧:用三姓人家寒食麪各一合,五月五日午 時采青蒿,擂自然汁,和丸菉豆大,臨發日早無根水 下一丸。一方加炒黃丹少許。德生堂

瘧疾寒熱:煑豉湯飲數升,大吐即愈。肘後方 虛勞久瘧:青蒿搗汁,煎過如常,釀酒飲。

瘧疾寒熱:獨頭蒜炭上燒之,酒服方寸匕。肘後方 又方用桃仁半片放內關穴上,將獨蒜搗爛罨之縛 住,男左女右即止,治人屢效。簡便方

瘧疾寒熱:青皮一兩,燒存性,研末,發前溫酒服一錢, 臨時再服。聖惠

久瘧:用真阿魏、好丹砂各一兩,研勻,米糊和丸皂子 大。每空心人參湯化服一丸,即愈。千金下同

痎瘧寒熱:「阿魏、胭脂各一豆大,研勻,以蒜膏和覆虎 口上,男左女右。」聖濟總錄

食瘧積瘧:「巴豆去皮心二錢,皂莢去皮子六錢,搗丸 菉豆大,一服一丸,冷湯下。」肘後方

瘴瘧寒熱:「相思子十四枚,水研服,取吐立瘥。」千金 脾胃聚痰,發為瘧疾:生薑四兩,搗自然汁一酒杯,露 一夜,於發日五更面北立,飲即止,未止再服。易簡方 瘴瘧發熱連背項者,茴香子搗汁服之。千金方 男女瘧疾:「馬齒莧搗紮手寸口,男左女右。」

瘧疾寒熱翻:白草根五七箇,煎酒服之。

熱瘧不止:「翹搖草杵汁服之。」廣利方

斷截瘧疾紫蕺一握,搗爛於周身摩擦,得汗即愈,臨 發前一時用之。

勞瘧劣弱:烏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 甘草三寸,生薑一塊,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一半,溫服 即止。圖經

鬼瘧寒熱:樹上自乾桃子二七枚為末,滴水丸梧子 大,硃砂為衣,每服一丸,侵晨面東井華水下,良。聖濟總錄 五種瘧疾:用桃奴十四枚,巴豆七粒,黑豆一兩,研勻, 以冷水和勻,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發日五更念《藥 王菩薩》七遍,井華水下一丸,立瘥。不過三次,妙不可 言。養生主論

瘧疾不已:桃花為末,酒服方寸匕良。梅師方 呪棗治瘧。執棗一枚,呪曰:「吾有棗一枚,一心歸大道。」 優他或優降或劈火燒之。念七遍,吹棗上,與病大食 之,即愈。岣嶁神書

瘧疾不止:「龜殼燒存性,研末,酒服方寸匕。」海上名方 老瘧發作無時,名「痎瘧」,俚人呼為「妖瘧。」用瘧龜燒灰, 頓服二錢,當微利,用頭彌佳。或發時煑湯坐於中,或 懸於病人臥處。藏器

老瘧勞瘧:𪔀甲酢炙研末,酒服方寸匕,隔夜清早、臨 時各一服,無不斷者。入雄黃少許更佳。肘后方 邪瘧時作:「生虎睛一枚,臘月豬血少許,硃砂、阿魏各 一分,為末,端午日取粽尖七枚,和丸黍米大,每綿包 一丸塞耳中,男左女右。」聖惠

瘧疾寒熱:牡蠣粉、杜仲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 五十丸,溫水下。普濟

寒熱瘧疾:「豬膏丸」:「治瘧疾發渴,往來不定。臘豬膏二 兩獨角仙一枚獨頭蒜一箇樓蔥一握五月五日三 家粽尖,於五月五日五更時,淨處露頭出腳,舌拄上 齶,回面向北搗一千丸,皂子太每以新綿裹一丸繫 臂上,男左女右。」聖惠

《佩禳瘧疾》:五月五日收大蝦蟆,曬乾,紙封,絳囊貯之, 男左女右,繫臂上,勿令知之。家藏方

鬼瘧經久,或發或止:「野貓肝一具,瓶盛熱豬血浸之, 封口懸乾,去血取肝研末,猢猻頭骨、虎頭骨、狗頭骨 各一兩,麝香一分,為末,酢糊丸芡子大。」發時手把一 丸嗅之,仍以緋帛包一丸,繫手中指上。聖惠

鬼瘧寒熱:「雄狐屎、蝙蝠屎各一分為末,酢糊丸芡子 大。發時男左女右,手把一丸嗅之。」

虛寒瘧疾:黃狗肉煑臛,入五味食之。 勞瘧瘴瘧久不愈用白狗屎燒灰,發前冷水服二錢。 聖惠方

瘧疾不止:「故鞋底去兩頭,燒灰,井華水服之。」千金方 老瘧不止:龍骨末方寸匕,先發一時,酒一升半,煑三 沸,及熱服盡,溫覆取汗,即效。肘后方

久瘧不止:用蝙蝠七箇,去頭翅足,搗千下,丸梧子大。 每服一丸,清湯下,「雞鳴時一丸,禺中一丸。」范汪方 五瘧不止:用夜明砂末,每冷茶服一錢,立效。聖惠 又方「治瘧發作無時,經久不瘥。用蝙蝠糞五十粒,朱 砂半兩,麝香一錢,為末,糯米飯丸小豆大。未發時白 湯下十丸。」

瘧疾渴甚,童便和蜜煎沸,頓服。簡便方

瘴癘諸瘧,無問新久,童便一升,入白蜜二匙,攪去白 沫,頓服,吐出碧綠痰為妙,若不然,終不除也。聖惠下同 勞瘧瘴瘧:野狐肝一具,陰乾,重五日五更初,北斗下 受氣,為末,粳米飲丸菉豆大。每以一丸,緋帛裹,繫手 中指,男左女右。

鬼瘧寒熱:野狐肝膽一具,新瓶內陰乾,阿魏一分為 末,酢丸芡子大,發時男左女右,把一丸嗅之,仍以緋 帛包一丸,繫手中指。

熱瘧不寒:穿山甲一兩,乾棗十箇,同燒存性,為末,每 服二錢,發日五更,井華水服。楊氏家藏

邪瘧:「用隔年全曆,端午、午時燒灰糊丸梧子大。」發日 早用無根水下五十丸。易簡方

《鬼瘧來去》畫鍾馗紙燒灰,二錢,阿魏、砒霜、丹砂各一 皂子大,為末,寒食麵和丸小豆大,每服一丸,發時冷 水下,正月十五日,五月初五日修合。聖濟總錄 瘧疾不止,不拘久近,車軸垢水洗下麪,和丸彈子大, 作燒餅,未發時食一枚,發時又食一枚。聖惠下同 鬼瘧進退不定:用猢猻頭骨一枚燒研,空心溫酒服 一錢,臨發再服。

久瘧不止:雄、野雞屎、熊膽、五靈脂、恆山等分為末,酢 糊丸,黑豆大,正發時冷水下一丸。

邪氣瘧疾:黑牛尾燒灰,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外臺秘要 又方:「牯牛陰毛七根,黃荊葉七片,縛內關上,亦效。」 厭瘧方:燕屎方寸匕,發日平旦和酒一升,令病人兩 手捧住吸氣,慎勿入口,害人。藏器

鬼瘧不止:用「白驢蹄剉炒,砒霜各二分,大黃四兩,菉 豆三分,雄黃一分,硃砂半分,共研細末,和丸如梧桐 子大。」未發平旦冷水服二丸,即止。七日忌油。肘后方 止截瘧疾用蜘蛛一枚,同飯搗丸吞之。葛洪方 又方用蜘蛛一枚,著蘆管中,蜜塞,綰項上,勿令患人 知之。楊氏家藏

又方用蜘蛛三五枚,綿包繫寸口上。海上方

截瘧:五月五日取花蜘蛛曬乾,絳囊盛之,臨期男左 女右繫臂上,勿令知之。普濟

藜蘆散治痎瘧有痰,取吐而愈。大藜蘆末五分,溫漿 水調下,以吐為度。綱目

截瘧用何首烏,忌鐵,為末,酒調下三錢,臨發先服,或 煎湯服。醫宗必讀下同

又方:桃仁一味,去皮尖爛研,不犯水,加黃丹三錢,丸 桐子大。每服三丸,發日面東溫酒吞下。如不飲酒,井 華水下,五月五日午時合。忌雞犬婦人見又方:常山末二錢,酒浸炒透,即不發吐。烏梅肉四枚, 研爛為丸,此截瘧必效之方。世傳常山發吐,不知其 有神功,但炒透即不吐也。

又方:生𪔀甲不見湯煑者,酢炙黃為末,烏梅肉為丸。 每服三錢,必效。

瘧疾寒熱:用明礬枯為末,飛羅麪酢打糊丸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東南桃心七箇,煎湯下。名「白龍丹。」 瘧疾寒熱:半邊蓮同雄黃各二錢搗泥椀內覆之,待 色青,以飯丸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鹽湯下。壽域方 溫瘧寒熱,作止不定,煩渴頭痛,心躁,杜莖山即土恆 取葉杵爛,新酒浸絞汁服,吐出惡涎甚效。圖經 勞熱瘴瘧:用土紅山,即杜莖山之類,取根,米泔浸一 宿,以清水再浸一宿,炒黃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 薑一片,同煎服,甚效。

久瘧有母:木𪔀子、穿山甲炮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空 心溫酒下。摘要

脾寒瘧疾:乾薑、高良薑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 煎至七分服。

又方乾薑炒黑為末,臨發時以溫酒服三錢匕, 羊角菜擂酒飲,止瘧。本草

瘧疾:黃牛肝酢煑食之。孟詵 多年老瘧用驢脂和烏梅為丸,於未發時服二十丸, 驢皮覆瘧疾人良。日華

久瘧無定期者,水洗驢尾軸垢汁,和麪如彈丸二枚, 作燒餅,未發前食一枚,發時食一枚,效。蘇恭

《瘴瘧寒熱果然》一名仙猴肉,同五味煑臛食之,併坐 其皮,取效。藏器

久瘧:雞子黃和常山末為丸,竹葉湯服。

溫瘧久病欲死者:鷓鴣肉合毛熬酒漬服之,或生搗 汁服,最良。

《綠毛龜縛》置額端,能禁邪瘧。

鬼瘧日發:「鬼箭羽、鯪鯉甲燒灰二錢半,為末。每以一 字,發時㗜鼻。」 又方:「鬼箭羽末一分,砒霜一分,五靈脂一兩,為末,發 時冷水服一錢。」聖濟總錄

瘧疾:取兩頭蛇,陰乾,佩於項上。本草下同

老瘧久不愈。取肥大牛膝一握,剉,酒水相半,煎服三 劑瘥。

瘴瘧:取茵陳煎湯服之。又煑羹作虀,並可食之。 瘧疾:取葛根一兩,煎湯服之。

溫瘧無汗:麻黃煎湯服,發汗瘥。

熱瘧,知母煎湯服之良。

痰瘧:取半夏一兩煎湯,和薑汁服之。

溫瘧松蘿煎湯服,可以吐痰。

瘧當發日,取蛇蛻皮塞兩耳,又手持少許良。

又方「用蛇蛻一條或三五條,炭火燒存性,研為細末。 每服一字,無根水下,未發前一時服。」忌雞魚冷物。 溫瘧、瘴瘧。蜈蚣炙為末,溫酒調服半錢。

寒熱瘧:取鼠婦三枚,研,和溫酒服。小兒尤良。

痎瘧:取白葵花陰乾,搗為末,酒調服一錢。

熱瘧煩渴,烏梅煑湯飲。 久瘧肉積,阿魏善化肉積,加硃砂等分,糊丸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白湯下妙。久病氣虛,人參湯下。 鬼瘧,狸糞燒灰和酒服,又煑肉食之。又頭骨亦主瘧, 用如虎骨。

寒熱瘧:取狐五臟及腸,治如食法,和五味煑食之,良。

鍼灸[编辑]

《素問》曰:「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 後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出難已,刺郄中出血。 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㑊,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 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刺足少陽。」

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灑淅,灑淅寒甚,久乃熱,熱去 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刺足陽明跗上。 足太陰之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 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即取之。

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 牖而處,其病難已。

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如癃狀,非 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陰。 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 手太陰陽明。

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手 少陰。

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足厥陰
考證
見血。

「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刺足 太陰。

「腎瘧者,令人灑灑寒,腰脊痛,宛轉大便難,目眴眴然, 手足寒」,刺足太陽少陰。

「胃瘧」者,令人且病也,善饑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 刺足陽明太陰橫脈出血。

瘧發身方熱,刺跗上動脈,開其空,出其血,立寒。 瘧方欲寒,刺手陽明太陰,足陽明太陰。

瘧,脈滿大急,刺背俞,用中鍼,旁五胠俞各一,適肥瘦, 出其血也。

瘧,脈小實急,灸脛少陰,刺指井。

瘧,脈滿大急,刺背俞、五胠俞、背俞各一,適行至於血 也。

瘧,脈緩大虛,便宜用藥,不宜用鍼。

諸瘧而脈不見,刺十指間出血,血去必已,先視身之 赤如小豆者,盡取之。

十二、「瘧者,其發各不同時,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脈之 病也。」

「先其發時,如食頃而刺之,一刺則衰,二刺則知,三刺 則已。不已刺舌下兩脈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經出血, 又刺項」,已下俠脊者必已。舌下兩脈者,廉泉也。 刺瘧者,必先問其病之所先發者,先刺之。

先頭痛及重者,先刺頭上及兩額兩眉間出血。先項 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 痛者,先刺手少陰、陽明十指間。先足脛痠痛者,先刺 足陽明十指間出血。

《風瘧》:瘧發則汗出惡風,刺三陽經背俞之血者, 胻痠痛甚,按之不可,名曰胕髓病以鑱鍼鍼絕骨出 血,立已。

身體小痛。刺至陰。

諸陰之井無出血,間日一刺。

「瘧不渴,間日而作,刺足太陽;渴而間日作,刺足少陽。」 溫瘧汗不出,為五十九刺。

《甲乙經》曰:「痎瘧,上星主之。先取譩譆,後取天牖、風池、 大杼」

痎瘧,「取完骨,及風池、大杼、心俞上窌、譩譆、陰都、太淵、 三間合谷、陽池、少澤、前谷、後谿、腕骨、陽谷、俠谿、至陰 通谷、京骨皆主之。」

瘧振寒,熱甚狂言,《天樞》主之。

瘧,熱盛,列缺主之。

瘧,寒厥及熱厥,煩心善噦,心滿而汗出,刺少商出血, 立已。

熱瘧口乾,商陽主之。

瘧寒甚,陽谿主之。

風瘧汗不出,遍歷主之。

瘧,面赤腫,溫溜主之。

「痎瘧,心下脹滿痛,上氣,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瘧,項痛,因忽暴逆,掖門主之。

瘧發有四時,面上赤,䀮䀮無所見,中渚主之。 瘧食時發,心痛,悲傷不樂,天井主之。

風瘧,支正主之。

瘧。背膂振寒。項痛引肘腋。腰痛引少腹。四肢不舉。少 海主之。

瘧不知所苦,大都主之。

瘧,多寒少熱,大鍾主之。

瘧,欬逆,心悶不得臥,嘔甚,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而處, 寒厥足熱,太谿主之。

瘧熱少間寒不能自溫,䐜脹切痛引心,復溜主之, 瘧不嗜食,厲兌主之。

瘧,瘈瘲驚,股膝重胻,轉筋,頭眩痛,《解谿》主之。

瘧,日西發,臨泣主之。

瘧,振寒,腋下腫,丘墟主之。

瘧,從胻起,束骨主之。

瘧多汗,腰痛不能俯仰,目如脫,項如拔,崐崘主之。 瘧實腰背痛,虛則鼽衄,《飛揚》主之。

瘧頭重,寒背起,先寒後熱,渴不止,汗乃出,委中主之。 瘧不渴,間日作,崐崘主之。 《濟生方》曰:「瘧疾久不愈,不問男女,於大椎中第一骨 節盡處,灸三七壯,立效。或灸第三骨節亦可。」

《景岳全書》曰:「瘧病痞成難消者,須灸章門、水道等穴, 炷宜稍大,多灸或連灸二三次,方得全愈。」

導引[编辑]

《保生祕要》曰:「瘧病導引法,平身坐定,雙手擦掌,撫腎 囊,兩肋靠膝,以聲勢向前,躬而後仰,如此用力,起五 九之數,約汗透身輕,爽而自愈,慎風邪。」

運功定,艮起念,運上風門穴,多著功夫,蓋風由此入 也。漸運入內,又散出外,上泥丸,降心頭推開,或吐而 愈,不吐亦愈。

又法:心頭推開至臍,俾脾寒之氣盡吐出來。 又法:「寒時兩手跪指按雙乳下,用力揉揉,到滿身臭汗微出便好。」要初寒而作,如單熱不寒,散步而呵向 東,六次。如燥結須睡平仰上,定其心志,舌托上齶,嚥 津液入肺經即愈。

醫案[编辑]

《儒門事親》曰:「故息城一男子病瘧,求治於戴人。診兩 手脈皆沉伏而有力,內有積也,此是肥氣。病者曰:『左 脇下有肥氣,腸中作痛,積亦痛,形如覆杯,間發,止今 已三年,祈禳避匿,無所不至,終不能療。戴人曰:『此痎 瘧也。以三花神祐丸五七十丸,冷水送下,過五六行, 次以冷水止之。冷主收斂故也。濕水既盡,一二日煎』』」 白虎湯作頓啜之。瘧猶不愈。候五六日吐之。以常山 散去冷痰涎水六七次。若漿。次以柴胡湯和之。間 用「妙功丸」磨之。瘧悉除。

一書生病瘧,間日一作,及秋試之日,乃瘧之期。書生 憂甚,誤以蔥蜜合食,大吐涎數升,瘀血宿食皆盡。同 室驚畏,至來日入院,瘧亦不發,此偶得吐法耳。 《東垣十書》曰:僉憲詹公,禀甚壯,形甚強,色甚蒼,年近 六十矣。二月得痎瘧。予診之,知其飫於醲肥者,告之 曰:「須遠色食淡,調理浹月,得大汗乃安。」公不悅,一人 從旁曰:「此易耳,數日可安。」與劫藥三五貼病退。旬日 後又作,又與又退,𦆑綿至冬,病猶未除,又來求治。余 知其久得藥,痰亦少,惟胃氣未完,又天寒汗未透,遂 以白朮粥和丸與二斤,令其遇饑時且勿飲食,取一 二百丸以熱湯下,只與白粥調養,盡此藥當大汗而 安。已而果然。

予次女形瘦性急,體本有熱,懷孕三月,適當夏暑,口 渴思水,時發小熱,遂教以四物湯加黃芩、陳皮、生甘 草、木通,因懶於煎煑,數帖而止。其後此子二歲,瘡痍 遍身,忽一日其瘡頓愈,數日遂成痎瘧。予曰:「此胎毒 也,瘡若再作,病必自安。」已而果然。若於孕時確守前 方,何病之有。

《丹溪心法》曰:「一婦病瘧,三日一發,食少經不行已三 月,脈無時,冬寒,認作虛寒治,疑誤。再診見其梳洗,言 動如常,知果誤也。經不行,非無血脈,為痰所礙,無非 血氣虛,乃積痰生熱,結伏其脈而不見耳。當作實熱 治,與三花丸,旬日後,食進脈出,帶微弦,謂胃氣既全, 瘧當自愈而經行也。令淡滋味,果應。」

一婦身材小味厚,痎瘧月餘,間日發於申酉,頭與身 痛,寒多,喜極熱辣湯,脈伏面慘晦,作實熱治之。以「十 棗湯」為末,粥丸黍米大,服十粒,津嚥日三次,令淡飲, 半月,大汗愈。

一婦人久痢,因哭子變瘧,一日五六作,汗如雨不止, 脈微數,疲甚,無邪可治,陰虛陽散,死在旦夕,且服四 獸等熱劑。遂用參、朮各二兩,白芍藥一兩,黃芪半兩, 炙甘草二錢,作大劑,四五服而愈。

一人因勞役發嗽,得痎瘧,又服發散藥,變為發熱,舌 短,語言不正,痰吼有聲,脈洪實似滑。先用獨參湯加 竹瀝、二蛤殼,一服後,吐膠痰,舌本正,後用黃芪人參 湯,服半月而愈。

《衛生寶鑑》曰:「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司書吏高士謙, 年踰四十,至元戊寅七月間,暑氣未退,因官事出外 勞役,又因過飲,午後大發熱而渴,冰水不能解,其病 早晨稍輕減,服藥不效,召予治之,診其脈弦數,《金匱 要略》云:『瘧脈自弦,弦數者多熱。瘧論曰:『癉瘧脈數,素 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衝,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 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而發,發 則陽氣盛,而不衰則病矣。其氣不及於寒,故但熱而 不寒者,邪氣內藏於裡,而外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 爍脫肉,故名曰癉瘧。《月令》云:「孟秋行夏令,民多癉瘧。」 潔古云:動而得之,名曰中暍,以白虎加梔子湯治之。 士謙遠行勞役,又暑氣有傷,酒熱相「搏,午後時助,故 大熱而渴,如在甑中。先以柴胡飲子一兩下之,後以 白虎加梔子湯,每服一兩,數服而愈。」

《醫學正傳》曰:「予壯年過杭,同舟有二男子,皆年踰四 十五,各得痎瘧三年矣,俱發於寅申巳亥日,一人晝 發於已而退於申,一人夜發於亥而退於寅。予曰:『俱 到杭,可買藥俱與痊可。晝發者,乃陰中之陽病,宜補 氣解表,與小柴胡湯倍柴胡、人參,加白朮、川芎、葛根、 陳皮、青皮、蒼朮。夜發者,為陰中之陰病,宜補血疏肝』」, 用小柴胡合四物湯,加青皮各與十貼,教其加薑棗 煎,於未發前二時服,每日一貼,服至八貼,同日得大 汗而愈,永不再舉。

《醫學綱目》曰:「一婦人五十餘歲,形實喜作勞,性急味 厚,喜火食,夏卻患惡寒發熱,更作無休時,衣被雖厚, 尚凜凜然,兩手脈皆濇。予作雜合邪治之。遂以四物加陳皮,以人參、白朮為君,生甘草、黃蘗為佐,多入薑 汁,吞通神丸三十丸,回金、柳青各二十丸,阿魏十丸, 煎三貼而得睡,第五貼而身和,第七貼通身微汗,諸」 證皆去。

《本草綱目》曰:「一人作勞發瘧,服瘧藥,變為熱病,舌短 痰嗽,六脈洪數而滑。此痰畜胸中,非吐不愈。以參蘆 湯加竹瀝,二服,湧出膠痰三塊;次與人參、黃芪、當歸 煎服,半月而安。」

《醫宗必讀》曰:「太史楊方壺,瘧發兩日,脈見弦緊,兩發 後,苦不可支,且不能忌口,便懇截之。余曰:『邪未盡而 強截之,未必獲效,即使截住,必變他證。不若治法得 所,一二劑間,令其自止。升麻、柴胡各二錢,提陽氣上 升,使遠於陰,而寒可止;黃芩、知母各一錢五分,引陰 氣下降,使遠於陽,而熱自已;以生薑三錢,刦邪歸正』」, 甘草五分,和其陰陽。一劑而減半,再劑而竟止矣。 新安程武修患瘧,每日一發,自巳午時起,直至次日 寅卯而熱退,不逾一時,則又發矣。已及一月,困頓哀 苦,命兩郎君叩首無算,以求速愈。余曰:「頭痛惡寒,脈 浮而大,表證方張,此非失汗,必悮截也。」武修云:「寒家 素有截瘧丸,百發百中,弟服之病勢增」劇,何也?余曰: 邪未解而遽止之,邪不能伏,請以八劑四日服盡決 效耳。石膏、黃芩各三錢,抑陽明之熱,使其退就太陰; 白豆蔻三錢,生薑五錢,救太陰之寒,使其退就陽明; 脾胃為夫妻,使之和合,則無陰陽乖亂之愆;半夏、檳 榔各一錢五分,去胸中之痰;蘇葉二錢,發越太陽之 邪;乾葛一錢,斷入陽明之路。甫三劑而瘧止。改用小 柴胡倍人參。服四劑補中益氣。服十劑而痊。

相國沈銘縝,丙辰秋患瘧吐蚘,悶不思食,六脈沉細。 余曰:「瘧傷太陰,中寒蚘動也。」用理中湯加烏梅三箇, 黃連五分,進四劑後,胸中豁然,寒熱亦減,蚘亦不吐。 去黃連,加黃芪二錢,生薑五錢,五劑而瘧止。以手書 謝曰:「早年攻苦,即有寒中之患。醫者但明疏氣,不解 扶陽,積困於今,雖當盛暑,寒冷不敢沾脣,此獨不肖」 自知之耳。瘧發蚘動,幾為性命之憂。幸老年姪隔垣 之一匕回春。豈但超邁庸儔。直當上參和扁。嗣此 有生。詎非慈造。鐫之焦府。與日偕長矣。

《薛氏醫按》曰:「冬官朱省庵停食感寒而患瘧,自用清 脾、截瘧二藥,食後腹脹,時或作痛,服二陳、黃連、枳實 之類,小腹重墜,腿足浮腫,加白朮、山樝,吐食未化,謂 余曰:『何也』?余曰:『食後脹痛,乃脾虛不能尅化也;小腹 重墜,乃脾虛不能升舉也;腿足浮腫,乃脾虛不能運 行也;吐食不消,乃脾胃虛寒無火也。治以補中益氣』」 加吳茱萸、炮薑、木香、肉桂,一劑諸證頓退,飲食頓加, 不數劑而痊。

大尹曹時用患瘧,用止截之劑,反發熱惡寒,飲食少 思,神思甚倦,其脈浮洪或微細,此陽氣虛寒。余用補 中益氣,內參、芪、歸、朮各加三錢,甘草一錢五分,加炮 薑、附子各一錢,一劑而寒熱止,數劑而元氣復。 一儒者秋患寒熱,至春未愈,胸痞腹脹。余用人參、煨 生薑各二兩煎頓服,寒熱即止。更以調中益氣加半 夏、茯苓、炮薑數劑,元氣頓復。後任縣尹,飲食勞倦疾 作,服前藥即愈。大凡久瘧,乃屬元氣虛寒。蓋「氣虛則 寒,血虛則熱,胃虛則惡寒,脾虛則發熱。陰火下流,則 寒熱交作,或吐涎不食,泄瀉腹痛,手足逆冷,寒戰如 慄。」若誤投以清脾截瘧二飲,多致不起。 一上舍每至夏秋,非停食作瀉,必瘧痢霍亂,遇勞吐 痰,頭眩體倦,發熱惡寒,用四物、二陳、芩、連、枳實、山梔 之類,患瘧,服止截之藥,前證益甚,時或遍身如芒刺 然。余以補中益氣加茯苓、半夏,內參、芪各用三錢,歸、 朮各二錢,十餘劑少愈。若間斷其藥,諸病仍至,連服 三十餘劑全愈。又服還少丹半載,形體充實。

一婦人瘧久不愈,發後口乾倦甚,用七味白朮散加 麥門、五味,作大劑,煎與恣飲,再發稍可,乃用補中益 氣加茯苓、半夏,十餘劑而愈。

東洞庭馬志卿,瘧後形體骨立,發熱惡寒,食少體倦, 用補中益氣,內參、芪、歸、朮各至三錢,甘草一錢五分, 炮薑二錢,一劑而寒熱止,數劑而元氣復。

一婦人勞役停食患瘧,或用消導止截,飲食少思,體 瘦腹脹,余以補中益氣,倍用參、芪、歸、朮、甘草加茯苓、 半夏各一錢五分,炮薑五錢,一劑頓安。又以前藥炮 薑用一錢,不數劑,元氣復而全愈。

外祖母虞太孺人年八十餘,夏患瘧,諸舅以年高不 堪,懼其再發,議欲截之。予曰:「欲一劑愈亦甚易,何必 截乎?」乃用柴胡、升麻、葛根、羌活、防風之甘辛氣清,以 升陽氣,使離於陰,而寒自已;以知母、石膏、黃芩之苦 甘寒,引陰氣下降,使離於陽,而熱自巳;以豬苓之淡 滲,分利陰陽,使不得交併;以穿山甲引之,以甘草和 之,果一劑而止。

《證治準繩》曰:「予弱冠游鄉校時,校師蔣先生之內,患 牝瘧,身痛逾月不瘥,困甚。時予初知醫,延予診治,告 以醫,欲用薑附溫之。予曰:『溽暑未衰,明係熱邪,安得寒而溫之?經云:『陽并於陰,則陰實而陽虛,陽明虛則 寒慄鼓頷也。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痛,三陽俱虛則陰 氣勝,陰氣勝則骨寒而痛。寒生於內,故中外皆寒。此』』」 所云寒。乃陰陽交爭互作之寒。非真寒也。豈得用桂、 附溫之。乃處一方,以柴胡、升麻、葛根、羌活、防風補三 陽之虛升之也。何曰補虛?曰:虛非真虛。以陷入陰分。 故謂之虛。升之即補矣。以桃仁、紅花引入陰分。而取 陽以出。還於陽分。以豬苓分隔之。使不復下陷。一劑 而病良已。

《寓意草》曰:袁繼明素有房勞內傷,偶因小感,自煎薑 蔥湯表汗,因而發熱三日變成瘧疾。余診其脈,豁大 空虛,且寒不成寒,熱不成熱,氣急神揚,知為元陽衰 脫之候。因謂其父曰:「令郎光景,竊慮來日瘧至,大汗 不止,難於效藥。倘信吾言,今晚急用人參二兩煎濃 湯預服防危。」渠父不以為意。次日五鼓時,病者精神 便覺恍惚,扣門請救,及覓參至,瘧已先發矣。余甚徬 徨,恐以人參補住瘧邪,雖救急無益也。只得姑俟瘧 勢稍退,方與服之。服時已汗出沾濡,頃之,果然大汗 不止,昏不知人,口流白沫,灌藥難入,直至日暮,白沫 轉從大孔遺出。余喜曰:「白沫下行,可無恐矣。」但內虛 腸滑,獨參不能勝任,急以附子理中湯,連進四小劑, 人事方甦,能言,但對面譚事不清,門外有探病客,渠 忽先知,家人驚以為祟。余曰:「此正神魂之離舍耳。吾 以獨參及附子理中,駟馬之力追之,尚在半返未返 之界,以故能知宅外之事。」再與前藥二劑而安。 陸六息先生體偉神健,氣旺血充,從來無病。蒞任以 後,適值奇荒巨寇,憂勞百「倍,因而病瘧,飲食減少,肌 肉消瘦,形體困倦,口中時時噯氣,其候一日輕,一日 重,纏緜三月,大為所苦。」察脈辨證,因知先生之瘧,乃 饑飽勞佚所感,受傷在陽明胃之一經。夫陽明受病, 邪氣淺而易愈,乃至為所苦者,緣不識病之所在,藥 與病邪不相值,反傷其正耳。誠知病邪專專在胃,則 胃為水穀之海,多氣多血之區,一調其胃,而瘧立止 矣。故飲食減而大便轉覺艱濇者,胃病而運化之機 遲也;肌肉消瘦者,胃主肌肉也;形體困倦者,胃病而 約束之機關不利也。口中時時噯氣者,胃中不和而 顯晦塞之象也。至於一日輕一日重者,此人所不經 見之證,病機之最當發明者,其候亦陽明胃經之候 也。《內經》陽明脈解篇有曰:「陽明之病,惡人與火,聞木 聲則惕然而驚。」及刺瘧篇又曰:「陽明之證,喜見火,喜 見日月光。」何經文之自悖謬邪?不知此正更實更虛 之妙義,而與日輕日重之理相通者也。夫陽明得病 之始,則邪氣有餘,故惡人惡火。惡木音者,惡其助邪 也;及其病久,則邪去而正亦虛,「故喜火、喜日月光」者, 喜其助正也。若是,則時日干支之衰旺,其與人身相 關之故,可類推矣。蓋甲、丙、戊、庚、壬者,天時之陽也;乙、 丁、己、辛、癸者,天時之陰也。瘧久食減,胃中之正已虛, 而邪去未盡,是以值陽日助正,而邪不能勝則輕;值 陰日助邪,而正不能勝則重也。夫人身之病,至於與 天時相召,亦云「亟矣。使當日稍知分經用藥,何至延 緜若是哉?迄今喫緊之處,全以培養中氣為主。蓋人 雖一胃,而有三脘之分,上脘象天,清氣居多;下脘象 地,濁氣居多。而其能升清降濁者,全賴中脘為之運 用,一如天地定位,不可無人焉參贊之也。先生下脘 之濁氣,本當下傳也,而傳入腸中則艱,不當上升也」, 而升至胸中甚易者,無他,中脘素受飲食之傷,不能 阻下脘濁氣上干清道耳。試觀天地間,有時地氣上 而為雲,必得天氣下而為雨,則二氣和而晴爽立至。 若一味地氣上升,天氣不降,則太空窒塞,而成陰曀 之象,人之胃中亦猶是也。清濁偶有相干,頃當自定。 設有升無降則逼矣。故中脘之氣旺,則水穀之氣,上 升於肺,而灌輸百脈,水穀之濁氣,下達於大小腸,從 便溺而消,胸中何窒塞之有哉?此所以培養中氣為 「亟亟」也。中氣旺,則濁氣不久停於下脘,而臍下丹田 之真氣,方能上下無礙,可以呼之於根,吸之於蔕,深 深其息矣。所用六味地黃丸凝滯不行之藥,大為胃 病所不宜,況於濁氣上干,反以陰濁之屬揚波助流 乎。今訂理中湯一方。升清降濁。為合法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